長生武道開局一把剪彩刀!
第249章約法三章
見蘇鶴同意了做他們的君主,在場的百萬南詔百姓大喜,紛紛向新任南詔王叩首行禮,人人口中皆高呼聖人。
聽著此起彼伏、沸反盈天的“聖人”之聲,蘇鶴覺得有些不妥,當即就在這裡下達了他繼任後頒布的第一個王命
“本王為天道民心而承位,絕無私心,當與子民們約法三章!”
蘇鶴此時鼓動渾身氣血發聲,開元境武修的氣血之力何其龐大,其話音聲如洪鐘,縱然南詔百姓人數頗多,仍清晰地傳入到每個人的耳中。
更兼蘇鶴剛剛掃平獸潮之患的巨大威望,此言一出,百萬之眾頓時全都緘口無言,呈默不作聲的態勢。
一時間,開南城周邊萬籟俱寂、鴉雀無聲。
看到南詔百姓們如此聽話,蘇鶴的底氣更足了幾分,開口繼續道
“其一,從今往後,任何人不得稱呼本王為‘聖人’,寡人福薄德淺,不敢當此稱讚之詞,大小官員亦遵照此例,不得以“聖人”之言阿諛諂媚,更不許對他人此言坦然受之。”
這一點倒是與南詔舊例相合,以往南詔王都是稱呼諸臣為昶(音同敞),而諸臣對國王則隻自稱官銜,不稱臣,因為從法理上而言,南詔所有臣民都是大唐的子民,大唐皇帝才是他們最高的君主。
因此,南詔百姓們對蘇鶴提出的這一條王命並無異議。
“其二,寡人為南詔長久計,避免戰後各部落趁官署未定、官員未就任之際,恃強淩弱欺侮各地百姓,因此要將部分豪強貴族遷徙至彆處居住,以免國民遭其迫害。”
“當然,對於世居於其地的部落,寡人會因地製宜,入境問俗,絕不行強橫霸道之事。”
這一條王命瞬間就引起了諸多人的不滿,有不少部落的豪強勢力甚至開始叫嚷起來,高呼
而黔首耕夫們則不約而同地、畏懼地把身子縮成一團,任由貴族老爺們爭吵,他們始終閉眼不視、充耳不聽,一副掩耳盜鈴的樣子。
然而還沒等貴族們煽動民意與蘇鶴徹底對立起來,葉法善佯裝發怒之貌,拂袖一揮,天空中一道驚雷轟下,方才還在叫囂的豪強酋長們頓時噤若寒蟬。
見眾人“無有異議”,蘇鶴滿意地點點頭,隨即講述起他的最後一條王命
“南詔遭受獸潮迫害,死傷無數,然汝等所以能活命者,全賴大唐崇玄署諸位道長舍命鎮守開南城,抵擋數千萬妖獸於此,否則南詔國民,能有幾人尚存?”
“寡人之意,要為崇玄署以身殉道於此的道長們和城內犧牲的那南疆守軍修祠立碑,供奉香火,今後凡我南詔之民,見崇玄署如見王命,不得有誤!”
南詔的百姓們也都明白崇玄署在抵抗獸潮中的犧牲和貢獻,故而對此沒有反對之聲,當然也可能是被葉法善的一道驚雷嚇傻了。
宣讀完三條王命後,蘇鶴悄聲向葉法善問道
“葉天師,安史之亂已經平定,南疆獸潮也已掃除,不知崇玄署何時恢複各地道宮和監院之政?”
葉法善撫須笑道
“蘇小友為何問起此事?”
蘇鶴循循善誘道
“昔日崇玄署召天下十五道所有道宮的監院弟子們趕回終南山,是因為葉天師的傷勢和日益變動的南疆,如今葉天師看起來傷勢基本痊愈,南疆也再無變故,何不恢複曆代護國天師之策,以各地道宮製衡天下修士呢?”
“況且,如今南詔方曆大難,我如果以南詔王的身份上表對大唐稱臣,南詔便算是大唐領土,也應當由崇玄署負責掌管修行界事務。”
見蘇鶴這麼快就圖窮匕見,葉法善頓時被逗得哈哈大笑起來。
蘇鶴的意圖很明顯,他想通過在南詔建立道宮的方式,牢牢拴住崇玄署,從而減輕自身的壓力。
對蘇鶴而言,最擔憂的從來就不是南詔國內的一些豪酋刺頭,連一個七境修士都沒有,哪裡稱得上什麼威脅?
令他時時感到深切憂慮的,是西邊與南詔國接壤的大秦婆羅門國和小婆羅門國。
足足三十六位羅漢境佛修,摩訶上師和善無畏更是涅盤境的大能者,一旦他即位南詔王的消息傳到大王舍城,蘇鶴有理由相信對方會立刻興師動眾地前來捉拿於他。
但若是崇玄署的道長們留在這裡,局勢就完全不一樣了。
饒是婆羅門佛國的氣焰再囂張,捉拿蘇鶴的決心再堅定,最多也隻是趁著崇玄署抵禦獸潮、分身乏力之際設計哄騙蘇鶴去往大王舍城,是決計不敢正麵與崇玄署發生衝突的。
儘管七境修士的數量對比上,婆羅門佛國占據了一定的優勢,但隻要葉法善、張果、司馬承禎和吳筠四人還在,崇玄署四大護國天師的實力,就依然是天下莫敵。
也不需多,隻要有一個道宮、三位道長在南詔,蘇鶴就不必一直擔驚受怕某一日摩訶上師會突然掀開他的屋頂,把他抓走。
望著蘇鶴期盼的神色,葉法善沉吟了一會兒,輕聲道
“各地道宮是否恢複,此事乃崇玄署大事,須得由十二天師共同表決後方能知曉結果,貧道此刻也不能給你一個答複。”
“但獸潮雖滅,南疆腹地深處的妖族尚存,崇玄署在此地不能沒有一個落腳之處,所以開南城仍需重建,短期之內,崇玄署之人不會離開南詔,蘇小友儘管放心就是。”
蘇鶴聞言大喜,連忙躬身謝過葉法善等人,留他們在此間探查新城建立的最佳地點,他本人則親自一馬當先地領著南詔百萬之眾向西洱河而去。
南詔的百姓們這些日子以來東藏西躲,疲勞不堪,更兼衣食短缺,故而從開南城至西洱河千餘裡的路程,走了足足兩個多月才抵達目標之地。
這還是蘇鶴身上三件儲物之寶裡貯存了足夠多的糧草,才勉強支撐住了一百多萬張嘴每天吃飯的需求。
在抵達西洱河南岸後,蘇鶴隔著老遠就望見前麵不遠處居然出現了一支軍隊,最前方的帥旗上書“郭”字,後方則儘是唐軍旗幟。
是大唐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