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後麵的《鬼吹燈2》,則就相對來說差了一些,不過眼下也沒必要去想那麼多,自己現在要做的就隻是把這篇故事的前序給錄製出來。
《鬼吹燈》的前序,也就是胡八一的祖父胡國華為了抽福壽膏,騙他舅舅說娶媳婦要了二十塊大洋,找了個紙人當媳婦,卻不想紙人離奇複活,紙人嘴上說要嫁給胡國華,實際是為了吃七七四十九個女子心肝的故事。
帶上引子,原著裡這個故事一共是四章。
錄製時長在四十分鐘左右。
說了這麼多,但其實也就是三秒鐘左右的時間,吳渭把狀態投入,開始說話了
“盜墓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
“盜墓是一門技術,一門進行破壞的技術”
有聲讀物不是評書,更不是相聲。
它和後兩者最明顯的區彆就是,後兩者可以有閒白,也就是畫外音。
閒白的存在可以體現說書先生們的博學,同時也可以將原本一些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豐富生動。
但,有聲讀物不需要。
它要求的是,原作者怎麼寫,你就怎麼說。
可以填字墊音,但絕不能畫蛇添足改變了原著的行文結構和故事內容。
這對吳渭來說其實是個好事兒,一來他不是專業的評書演員,沒接受過專業的教導和學習,半吊子上台說書屬實要哄堂大笑了,另一方麵則是不需要再去做大量的準備。
一部評書作品想表演的出色,那得在台下花費大量時間和大量精力鑽研。
相比之下,有聲讀物雖說也需要做不少的準備工作,但還是比評書簡單太多了。
更加重要的是,《鬼吹燈》這部小說就儲存在吳渭的腦海裡,當需要用到它的時候,那些文字就跟是刻在了骨子裡一樣,極其深刻。
也就不需要再有大量閱讀熟悉稿件這個流程。
“這諸般事跡須從我祖父留下來的一本殘書《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講起”
吳渭的聲音還在繼續。
在他麵前。
帶著眼鏡的中年策劃和正在攝像的攝影師,眼神卻是逐漸的迷離了起來。
他們起初是想認真工作的。
可小吳先生的聲音就像是有魔力一般,隨著他的娓娓道來,倆人的注意力神不知鬼不覺的就被抓緊了故事裡。
盜墓?
好新奇的故事。
這種頗具有獵奇性質的故事,配合小吳先生的嗓音,很難不吸引人的注意。
聽著小吳先生所說的墓裡的各種機關暗器以及盜墓賊的技術工具,仿佛能感受到千百年來這兩者的博弈和對抗,更彆說還有風水秘術這種極其玄妙的東西。
儘管隻是剛剛展開,但兩人已經開始期待後麵的故事。
除了期待,
還有就是非常詫異。
小吳先生一個歌手是怎麼知道這些的?
聽起來專業性好強!
感覺故事裡提到的這些東西都非常的真實。
不像是假的。
該不會小吳先生祖上就是乾這個的吧?
腦子裡出現的這些亂七八糟的念頭都隻不過是一瞬間的聯想,很快就被他們給拋到腦後去了。
因為小吳先生的故事還在繼續,此刻根本沒時間停下來去想那些其他的東西。
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
有點意思。
所以接下來到底會發生些什麼故事?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