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解析引力開始!
待到楊有安出了衛生間,
趙澤才從隔間裡,往那個方向張望了下,居然又碰上他了。不過也沒多想,走到流理台前,
在後頸腦機的運算下,
展開極小型(直徑半米)的結界後,對著鏡子裡的那人,“你每天在姚際恒的眼皮子底下聯係我,真不怕他發現是吧。”
他的上司卻是平靜道“我從來不指望你能有多隱秘,你起到的作用是釘子,即使知道了你的身份又如何,他們不會拿你怎麼樣,他們也在我這安排了人,相當於互相監督,實際上為了雙方安心。”
“所以你這次找我又是什麼事。”
………
………
時間不知不覺的流逝,
當趙澤回到教室,
已經臨近哲學課,大部分學校沒有相當的專業實力積累,是無法開設這種專業的。
而授課老師仍是班主任,
“如果在座的各位不是術士,智力遠高於常人,我是不會在這裡給你們上這課的……哲學很高深晦澀,也很冗餘,它的定義隨著時代的推進而改變,在古代中世紀的時候,是對“客觀規定性”的追求。近代以前的在對“主體認識能力”的探索。目前是對“主客體統一性”的研究。
你們不是吃不飽飯的常人,
所以有空餘的時間,去思考客觀世界的無限性和人類思維的有限性矛盾之間,人能認識什麼?人的認識能力的邊界在哪裡?
客觀存在有自己的規定性,主體思維也有自己的規定性,這兩種規定性如何統一?怎麼證明我們對存在的認識即是存在,如何證明思維與存在的同一?
我看到的到底是這個東西本身,還是隻是我的視覺係統形成的形象?我對這個東西的認識是這個東西本身,還是隻是我思維係統形成的產物?
如何確定你所認識的對象是客觀對象本身,而不是主觀構建起來的客觀對象的表象?
看上去很沒意義,實則放到人類層麵上,必不可少的事情。
所以你們也不用太看不上,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這些具體的學科,歸根結底也是在回答“世界是什麼”,目標與前者是相同的。”
李牧塵則在思索,常人究竟要怎麼做,才能趕超術士,
雙方不僅僅是能力上的差距,生產資料的所有權,還有同質化分層、習得性無助,諸如此類的因素。
甚至於互助這方麵,
「上帝之下,不可分割」這是每個術士從小接受的理念,而常人則是在挑撥,掀起的各種對立下,互相仇視同階層的人。
“在這裡我先向大家提出個問題。”姚際恒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世間是為了人類而存在的(強人擇原理\基督論);世間是隨著人類而存在的(現象學\努斯底主義);世間存在與人類毫無乾係(虛無主義\存在主義)……這是三種很常見的觀念,你們最認同那個。”
同時有多人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