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際恒“顧見臨你先來吧。”
“我偏向於強人擇原理,沒有生物體的宇宙是虛無的,隻有在觀察者參與之下,世間才會由虛幻的波函數中實體化。”此番言論很符合顧見臨的性格,狂妄而又自大。
“你不覺得這觀點很武斷嗎?當代有很多論證,你要如何反駁?”
“那又如何,你怎麼能肯定那些不是level7的上帝虛構出來的?”
姚見臨點了點頭,
“那接下來是……安欣雨,你呢,你怎麼想?”
“先有存在,後有意義。在事物存在之前,並沒有它應該存在的意義。意義是後天賦予的。實然之前,並無應然……上帝死了……”也正如同她的個性,懷疑主義的極致體現形式。
話還沒說完,但全場寂靜,
有人悄然咽下口水,
而姚際恒似乎認為很有意思,“你指的是八大家的那些始祖嗎?”
“是的,所以才有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那句,一切都是被允許的。但我並不是絕對的虛無主義者,我不認為人類的存在沒有意義、目的,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質價值。”
顧見臨道“以level7的手段,世間完全有可能是祂們構造出來的,再則,你要這麼說,現象學也是如實地描繪出現在我們意識中的現象,去追尋事物的本質,
這不更貼合你的理念嗎?有所形象者皆為虛妄。”
“我始終認定世間是客觀存在的,唯物主義才是真知。”
“嗬,安欣雨,你這是受到了“我側偏見”(sidebias)的影響。在收集信息時,更多關注支持你原有預判的部分。換言之,當你收集“證據”來支持自己的決策時,你很容易選擇那些“站在自己這邊”的證據,而忽視了客觀的其他信息。
因此,明智的辦法是在尋找結論之前先拋開所有的預判。
但有研究發現,智商高的人更可能存在“偏見盲點”(biasbldsot),即由於自己的偏見而存在的盲點。那就是,雖然他們很容易看見並批評彆人的錯誤,但他們卻更少看到自己的不足。”
“是嗎。”
“好了好了,最後是你李牧塵,跟大家說說你的見解吧。”
李牧塵沉思了會兒答道“我比較傾向於……人高於塵世萬物,是以世間是隨著人類而存在。”
意向性理論提到邊緣域,“在一切意向對象化之前,在邊緣域中總已經有了非對象地生成意義的可能。”換句話說,當你們看見事物的時候,“看到”的不僅僅當下眼前的事物,還包含著過往的經驗,以及未來的可能性……”
顧見臨忽如其來道“以已經到來的他的名義,以正在到來的他的名義,以將要到來的他的名義。以那一位異鄉人的名義,他強行地穿過了諸世界而到來,他劈開了穹蒼,彰顯自身。”
異鄉人這個字眼,
觸動了李牧塵的心弦,
顧見臨咧嘴笑道“你前麵說的是努斯底的教義,在那裡麵,始祖、終極存在給稱為“深淵”。”
姚際恒道“最近不是很流行核心是不可名狀的故事嗎,知道越多死的越快,努斯底正好是相反的,也很切合level的本質,即,不斷摸索,最終會升華成另個形態的至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