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碑學院_天衍遺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天衍遺錄 > (二)天碑學院

(二)天碑學院(1 / 2)

天衍遺錄!

徐林穿好學院統一製式的冬袍,端起洗漱用品,打著擺子往寢房後院的盥房走去。

“阿嚏——”

一路上徐林猛打了幾個噴嚏,看來是真的受寒了。

體質已經虛弱到這種地步了嗎?徐林暗自揣度到。他的心中隱隱有了一些不好的預感,恐怕自己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走了幾步,徐林的身子便慢慢感覺到有一點溫暖,這完全得益於他身上這件深青色以素白描邊的學士袍。這件看似平平無奇的冬袍雖說在天碑學院是人手一件,但樸素的外表下,卻蘊藏著世間罕見的驚人價值。

如果細心地拆解這件學士袍,會發現它由三層密縫織造的工藝製成。最外層材料是產自西域永州的長絨棉所織的布料,長絨棉這種珍稀的植物隻生長在常年光照條件極佳的地區,苛刻的生長條件帶來了極少的產量與極高的棉花品質,因此由長絨棉作為材料的織物在整個五域九州也隻有少數世家大族和超級富賈才用的起。

袍子中層縫入的天然鵝絨,亦是通過精挑細選,隻使用最為柔軟的鵝頸絨,如徐林這樣五尺三寸中等身材的尺寸用量,也需要將近一百隻成年白鵝才能收集足數鵝絨。裡層內襯則是來自南域越州的雪蠶絲紡織而成的綢緞,這種綢緞不僅材料珍稀,更可貴的是它的工藝,經過多年培訓的紡娘需要將繅取的珍貴雪蠶絲反複精煉,直到完全去除生絲中的雜質,達到晶瑩剔透、隱有絲鳴的地步,再加入越州特產的藥材浸泡處理後,才能進行紡織。這樣製成的綢緞至輕至柔至韌,若製成夏衣,穿在身上仿如無物,清爽無比;若用作冬衣裡襯,則在柔軟舒適的同時,能最大限度地貼合人體,讓人在行動時完全不會有任何一點穿上厚衣時的阻滯感。

一件看似平平無奇的學士袍,卻是集合了千年人類紡織技藝的智慧結晶,更是彰顯一個疆域廣闊的強盛帝國財富實力的瑰寶。從某種程度上說,天碑學院的生活物質條件甚至可以與皇室水平相當,他們絕大部分的生活物資,也都是由曆代皇室直接調撥、安排。雖然天碑學院嚴格意義上說是民間組織,與朝廷並無從屬關係,但無論哪個朝代,都會把學院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尤其是本朝的昭武皇帝,自繼位以來更是多次撥款遣使興修學院,讓學院從過去隻能容納三百餘名學子的規模,擴充到了可容納近四百人左右。昭武四年,皇帝親巡學院,小住一月後,竟離奇地下旨在學院旁修一座行宮,同時打算安排一班宮人留在學院,來負責學院師生們的衣食起居。本來這是極為榮寵之恩賞,然而不可思議的是,這一恩旨居然被前代院首冒著大不韙給斷然拒絕了,為此甚至差點惹怒昭武帝。

前代院首給出的理由是,學院終歸是讀書人的清修之地,若常有天子禦駕在側,師生難免為世俗縟節所累,亂了心性,壞了學院的傳承,也就再無法專心修典著論,為帝國效力了。

不過這種理由,但凡有點見識的人都能看出來,隻是學院方麵給了皇帝一個台階而已。前代院首寧可冒著抗旨殺頭的風險,也要拒絕皇帝在學院建設行宮的要求,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當朝皇帝對天碑學院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其真實目的是什麼?皇帝親巡學院期間又發生過什麼?

種種內情,恐怕隻有當事的兩位巨擘才真正清楚。

官宣之外,流言四起。例如朝廷內部就流行著一種解釋,說因為昭武帝的老師,也就是當朝三公之一的薑太傅,曾是前代院首的得意弟子,但太傅年輕時因為做了錯事被恩師逐出了學院。太傅回歸家族後屢立大功,成功繼承三公之職與家族爵位,並成為帝師。

功成名就之後的薑太傅想要借皇帝之手蔭澤師長與學院,報答前代院首當年的授業之恩,於是才有了修行宮之建言。

與朝堂版本對應的,江湖坊間亦有傳言。說當初那道旨意,是皇帝的心腹幕僚——臨淵閣閣主籌劃的,臨淵閣作為皇帝直屬的秘密情報機構,其目的是探尋天碑學院傳承三千年的隱秘……

當然,無論朝野內外,傳言終究隻是傳言,尤其當這種傳言涉及到了人間的萬乘之尊,誰也不敢在明麵上繼續發酵。二十餘年過去了,關於昭武皇帝與天碑學院的種種猜想,終是漸漸隨著前代院首的去世,一同被埋入了黃土。如今人們隻知道天碑學院深受皇家恩寵,有著極好的生活條件與極高的入學門檻,兩者之間維持著緊密而互惠的關係,這便足矣。

洗漱完畢,徐林回到屋內自己的桌案旁,坐在銅鏡前,鏡中映出一張枯槁消瘦且無甚血色的少年臉龐。其實若不是因為氣色的原因,徐林本應算得上是俊俏,畢竟他母親也曾是個十裡八鄉聞名的清麗美人,但現在無論誰看到他,都會覺得他身患絕症命不久矣。但這種氣血衰虧的臉相並不會持續太久,一般在巳時前後,徐林就能恢複到接近正常人的氣色。在這之前,徐林從不早起露麵,甚至連缺席春祭也不例外,隻為隱瞞這一現象。但今天,徐林卻是無論如何也必須破例跟同學們一起去參與學院的這件“大事”了。

看著鏡中的自己,徐林淡淡一笑,喃喃自語著“或許短命也有好處,不用像大哥那般被母親催著娶妻生子,也不用如父親那般慢慢變成迂腐無趣的老叟。隻是可惜……看不到薇兒妹妹成親穿嫁衣的那天,也看不到……”一時間,徐林腦中竟閃過許多張臉,父母,兄妹,同窗,兒時的街坊玩伴,還有那個青梅竹馬,不知是否還在家鄉等自己的姑娘……

大家應該都還會一直好好活下去吧,自己卻不知還能存在於這個世上多久了。徐林曾以為自己早已看開生死,沒想到自以為古井無波的心境,卻還是如此輕易地激起了一點波瀾。

但很快,他又收斂了一切的情緒,快速用清涼的井水抹了一把臉,重新換上一副玩世不恭的表情,輕輕地哼唱道

“幾度露華深重,一簾樓閣春風。廣寒映臥龍,誰憶水月光中。如夢,如夢,覺來悠悠長空。”

這首徐林最愛的詞曲,卻是他從天碑山腳下的梅蘭鎮青樓裡學來的。說起梅蘭鎮,就不得不說到天碑學院的起源……

天碑學院建於北域嵐州的天碑山頂,嵐州地形複雜,溝壑縱橫,多奇山偉峰,至今仍有許多人跡未至的神秘之地。相傳,三千年前學院的創始聖人原是當世一位身份極為顯貴之人,一日夢中受上蒼感召,自中州出發,跋涉千裡來到嵐州,根據夢中線索找到了一座當時還沒有命名的無人巨山。

經過一番艱辛地攀登後,聖人在山頂發現了一片上古碑林。碑林中有數以千計的來曆不明的巨型石碑,上麵刻有當世人無法辨認的奇怪圖案,瑰麗宏偉,神異非凡。

聖人根據夢中上蒼的啟示,再結合當世的人類文字,憑借自己的曠世天賦與金石般的決心,潛心參悟一年後,終於創出了一套“古譯法”。成功找到了人類文字與上古碑文圖案間的關聯,開始能夠艱澀緩慢卻穩定地翻譯上古石碑中的內容。

翻譯一段時間後,聖人發現,石碑林的石刻碑文簡直是一座無窮無儘的知識寶庫——裡麵的內容涵蓋天文地理、萬物博記、農工技法、醫卜術數等等,甚至還有教導人們的為人處世之道與治軍用兵之法。

碑文中所記載的技術、工藝與思想都是聖人聞所未聞的,並且其先進程度遠超當時的人類文明,如果能夠善用,將大大提升人類的文明發展進程。

於是,聖人認為這石碑林是上天所恩賜的“天書”,故將此無人巨山命名為“天碑山”,將山頂的上古石碑林命名為“天碑林”。

此後的數年裡,創始聖人全身心投入到了研究、譯著天碑林內容的工作中,一塊接一塊,並將這些知識記錄成冊。為了專心完成這項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聖人拋卻了凡塵俗世的一切因果,隻帶了兩個最信任的隨從,在天碑山上搭了一間草廬,每日隻顧廢寢忘食地翻譯、記錄天碑林中的知識。

但是,聖人終究還是人,十餘年過去後,即使窮儘聖人的人力之極限,通過古譯法所獲取的天碑內容仍不足碑林的百分之一。於是聖人回歸家族,並利用從天碑林中習得的知識迅速獲取了萬貫家財。隨後,又利用這些資產在天碑山上創立並興修了“天碑學院”,廣招天下英才。

聖人專門挑選同樣擁有絕佳悟性的人收為弟子,教導他們學習天碑林知識,傳授他們古譯法,並率領弟子們與他一同參悟、翻譯碑文。

之後數十年,創院聖人及弟子們將所獲知識分門彆類,編撰成書,終於著成了一套驚世駭俗且包羅萬象的叢書——《天衍錄》。

隨著天碑學院的名氣越來越大,眾多因為天資不足而無法進入學院的人彙集在了天碑山腳下,隻為偶爾能夠接觸到山上的這群神秘學士,好獲取一些超前的知識,久而久之這裡便形成了一個小型城鎮。

這個小城鎮取“梅蘭,君子之友”的寓意,被命名為“梅蘭鎮”。


最新小说: 待緣而起 24h古董店,隻接待人怎麼夠 耍棍 我和娘子,從吃野菜到蜀山劍仙 瀾滄星 懵懂流水般的人生 紅樓大反派,我要摘賈寶玉的神經 七零前夫不回家,我轉頭嫁給大佬 小鎮神仙 被奪身份後我繼承了修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