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壽福守新金殉城,老奴攻打金州失利,退的也乾脆,連新金也不要了。
此地留人多了物資難以遠轉,留少了不足以抗拒金州軍,老奴索性直接棄掉。
可見老奴也是懂存人失地,存地失人的道理。
這一回不需要像上回一般大動乾戈,因為他的威信不需要這些表麵的形式了。
“調,賀寬為新金守將。”
“升,王恩義為新金副將。”
“調,陳銳為金州副將。”
“升,趙勝為金州千總。”
“升,廖榮克為金州千總。”
“調,王玉功為黑山二十裡堡守備。”
“升,湯平為親衛哨官。”
“升,李道信為親衛哨官。”
“升,萬三為親衛哨官”
“調,李成才為黃骨島堡守備。”
“調,趙赫為莊河守備。”
“調,周德興為東溝守備。”
……
隨著一長串的調令下來,金州軍,包括鎮江軍都開始了大變動。
不光如此,唐清安把從金州往鎮江,整個長白山脈以東,分成了十處。
遼左太大了,人口卻不足。
長白山脈以西的平原,才是人口和城鎮主要的聚集的地區,而長白山脈以東,還沒有開發出來。
連衛所都沒有多少,如今唐清安準備在這一帶大力屯田,後世這一帶田畝可不少。
這一帶如果開發好,可以抵得上四分之一的遼左西部。
“升,戴國偉為十井分巡道道官。”
“升,陳恒為長山分巡道道官。”
“升,鄭國良為北井分巡道道官。”
“升,王昊為濱海分巡道道官。”
“升,張達基為西窪分巡道道官。”
“升,汪海龍為東窪分巡道道官。”
“升,姚國普為小旬分巡道道官。”
“升,錢英科為大旬分巡道道官。
“升,張吉甫為菩薩廟分巡道道官。”
“升,鄭雒為英那河分巡道道官。”
很多地方都沒有正式的官名,因此唐清安根據俗稱而任命。
至於設立分巡道需要山東布政司的任命,唐清安並不以為意,先且這麼用著,慢慢再和山東布政司磨吧。
自己可送了不少好處給蘇觀,他如今是山東布政司右布政使,想必也不會太為難自己。
反正金州目前的糧資,除了兵餉其餘皆無,左右還不是需要他花錢養著。
“馮兄,顧兄,金州兵備道僉事,旅順兵備道僉事,二位可有推薦?”唐清安在名冊上花了圈,放下筆笑道。
金州鎮江,如今遼民六十萬,需要統籌的官員,而朝廷並無製度,所以馮勝之,顧應時,如今有品無官。
雖然如此,兩人的權利卻更大了。
一個負責金州全境的民事,一個負責鎮江全境的民事。
李成賢,王宣,方士珍等人則安靜的坐在一旁,他們一樣如此,根據將軍的安排,他們會負責兩地的糧事,工事等。
金州現在缺人才,同時也有了不少的人才。
這一回,舉人秀才不往內地跑了,眼巴巴的看著總兵府,希望能得個一官半職。
畢竟謝友成,馮勝之,顧應時這些舉人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舉人能成為從五品的文官,放在關內想都不要想。
哪怕現在隻是將軍私自任命,不過那幾個前輩先前不也是如此,先把事情做起來,等水到渠成還怕跑了不成。
“將軍做主即是,此兩地非同小可,我等不敢擅專。”
唐清安點點頭。
“那就朱文和顧道初吧。”
這兩人也都是遼左的生員,在總兵府做書吏,才乾驚豔任勞任怨,早就被唐清安看在眼裡。
又是總兵府出身,他十分的信任。
至於烏忠,烏順兩位堂兄,還需要磨練一番,缺了幾分的火候。
“這一地千裡,我希望能到明年播種之前,能開墾出三十萬畝良田,這就是明麵上的功夫了,誰做得好一目了然。”
唐清安笑道。
“將軍還會擴軍嗎?”
馮勝之關心的問道。
“馮兄有和高見?”
“將軍說未來幾年蠻族都無力進攻金州,既然如此,我希望不要再擴軍了。”
唐清安點點頭。
不管他是報八萬也好,報十萬也好,這幾個月來,登州隻給了四萬兵的兵餉。
而前番的撫恤至今沒有下文。
也就是說,超過四萬兵的兵餉,需要金州自給自足。
這對目前的金州來說,是一個負擔,畢竟鎮江堡現在成了一個無底洞。
原先海州暗置在大小長山島的積累,肉眼可見的跌下去,支撐不了許久了。
除非放棄養遼民。
唐清安笑了笑。
“兩年裡我不會擴軍,第三年則計劃擴軍至八萬,諸位朝這個方向努力吧。”
眾人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