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朝鮮國內也有工匠啊。
眾人興高采烈。
陶鏴一筆筆記下來,傳給每個人看,最後都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
“明早我把這冊子拿給將軍一看,會不會讓將軍驚訝至極?原來這裡竟然藏龍臥虎。
隻負責船廠漁場,會不會大材小用啦?要不要調去負責一方,成為一地主官。”
“哈哈哈。”
聽到陶鏴的打趣,眾人都開懷大笑。
是啊。
一百萬變兩百萬。
壓力巨大。
同樣也讓人信心倍增,乾勁十足。
人就怕有希望。
有了希望後,很多看起來不可能辦成的事,最後都會辦成,讓人不可思議。
果然。
第二天一早,陶鏴就領著眾官員,哪怕半夜沒有休息好,每個人都神采奕奕,激情飽滿。
唐清安一臉錯愕的接見了眾人。
萬萬沒有想到。
當陶鏴把昨夜記錄裡好的冊子交給了將軍,眾人則在一旁跟著將軍的視線解釋。
大小上白山官員的舉動,驚呆了將軍的隨行官員,哪怕陶傑都一臉驚訝。
昨天將軍才提出的問題,連他聽完後也認為是天方夜譚,不可能完成之事。
一晚上。
船漁政的官員們,竟然就拿出了可行之策。
這些原來大周的讀書人,什麼時候效率這麼高了?一時間,陶傑感到了壓力。
太卷了吧。
要不要這麼卷。
說好的以前讀書人風輕雲淡的氣度呢。
“好,好,好。”
將軍看完後,一連說了三個好。
在場所有人都露出了笑容。
“各處擴建漁場,船廠之事,船漁政的官員們商談出章程,不用遞給我看。”
唐清安看向了眾人。
“陶鏴覺得沒問題,那就直接照辦。各處負責官員的任命,船漁政衙門挑出人選,直接升任。”
船漁政的官員們都喜笑顏開。
這是將軍對他們的放權,更是對他們的信任。
“其餘需要金州,鎮江各地配合的,你們直接對接馮勝之,顧應時兩位先生,我會批示他們特事特辦。”
又提高了船漁政的地位,直接對接金州鎮江兩位大佬。
“國內和朝鮮的船,匠之事,我來親自辦,絕對不拖船漁政的後腿,既然船漁政的效率這麼高,那我也不敢偷懶啊。”
最後聽到將軍的玩笑話,眾人十分配合的笑了起來。
“船漁政是金州,鎮江上下官員學習的楷模,必須寫入公文,下發各地,學習船漁政的精神。”
唐清安回過頭,向將軍府的文書們說道。
人群裡的陶鏴,嘴角微笑。
唐清安專門看向了他,見他收到了自己的目光,特地頷首示意。
陶鏴明白將軍的意思。
雖然麵上靦腆,內心已然激動不已。
謝友成這一回不再回朝鮮,所以和朝鮮溝通的事項,交給了陶傑。
唐清安因為還要巡視長白山脈各地分巡道,因此專門又在長山島留了一日。
寫了一篇奏疏,用了快船發往朝廷。
奏疏隻提了三件事。
要船,要工匠,要物資。
奏疏到了內閣。
“這金州將軍今年來,第幾回向朝廷索要物資了?”
司禮監掌印太監戴權,領著宦官們,親自來內閣取奏疏,見到唐總兵的奏疏笑道。
內閣值班的閣老,年近六十的璠皓笑道。
“不下七八回了吧,反正半年來,竟看到他的奏疏,不是報功要賞,就是索要軍餉糧餉。
或者要求支援糧食,才一段時間沒要船,還以為消停了些,沒想這一回,一張口就把以前的都要回來了。”
戴權搖了搖頭。
他是真不懂金州將軍。
難道是真不知道聖人和朝廷對他的不滿嗎?
大周億兆子民,哪裡能隻能顧得上金州鎮江,在戴權看來,朝廷對金州總兵已經極為照顧。
可此人真的不知所謂。
胃口永遠也填不滿。
不識趣。
是真的不識趣,還是不把朝廷放在眼裡,更或者連聖人都沒放在眼裡?
把金州將軍的奏疏放在最上麵,戴權把奏疏拿回了太上皇處。
“此子心裡沒有畏。”
太上皇掃了眼,平心靜氣的說道。
沒有畏懼就不在乎。
“那?”
戴權小聲問道。
太上皇搖了搖頭。
現在時機不到。
等自己騰出手來的那一天,再來安置他。
幾十年了。
東南倭亂,西夏土官作亂雲貴民亂,遼東入朝抗倭
他見多了仗著軍功升起野心的將領。
最後都被他輕易的按下去。
大周承襲大明,百年的人心所向,不是誰能輕易撼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