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
長白山脈的餘脈,越往南越狹長,一直到新金一帶,延伸大海之中。
新金外的欒穀山就最南邊的幾處山了,不同於遼左中部的寬廣,仿似一道天然的山牆一般。
因此以地勢修建了欒穀關,易守難攻。
而如果想要繞路,就要走山路了,山脈中有條山路,可以供大軍通行,一直到永寧監城。
但是在山脈中,最寬闊的地帶,同樣也修了一個城,就是得利贏城,也就是後世的瓦房店市。
地勢東北高西南低,這裡的山勢被稱為千山餘脈。
由東北向西南延伸,形成低山、丘陵、平原、陸地和灘塗結合的多種地貌類型。
老百姓們的口中,歎道六山一水三分田。
而千山餘脈又屬於長白山的餘脈,可見其厲害。
後世修建了山路,鐵道,高速,高鐵,可以乘坐四通八達,這個時期可是難行。
不管是欒穀關,還是得利贏城,可以繞過它,不過需要大軍費時費力,多花十幾倍時間的翻山越嶺。
不顧山中危險,同時放棄輜重大炮戰馬馱馬等等。
那這仗就不用打了。
因此必須打下欒穀關,打下了了欒穀關,後麵還有一處扼守山穀的盤古堡。
然後就是平原上的複州。
打複州,那麼得利贏城就能威脅自己的糧道,所以不管是欒穀關,還是得利贏城。
唐清安全都想要拿下。
今時不同往日。
他要和老奴堂堂正正的決戰一把。
隻要金江軍能證明,具有了和蠻族野戰的能力,那麼,他就敢放心的收回複州。
未來才大有可期。
沒有和蠻族野戰的能力,那麼所有的規劃都無濟於事,需要繼續熬下去。
熬十年二十年,熬掉蠻族失去銳勢。
而如果能證明金江軍的野戰能力,那麼奪下複州,在複州布置重兵。
未來裡,不管蠻族何時來攻,以複州,欒穀關,得利贏城三方互為犄角,遙相呼應。
他都能聚集兵力,根據形勢針對蠻族大軍做出應對。
才不是隻敢躲在山區裡打遊擊,不敢去平原。
三個月前,複州全境合計一萬七千兵。
三個月後,增派了一萬援兵,也就是兩萬七千兵。
其中欒穀關增兵至五千兵,得利贏城增兵九千兵,盤古堡兩千兵,複州城一萬一千兵。
十天。
自己打下欒穀關,得利贏城隻有十天的時間。
因為老奴在海州等著他。
這是沈陽傳來的消息。
海州到複州四百餘裡,大軍最快也需要十天的時間,大軍放棄輜重,急行軍也需要六日。
而沒人能想到他能十日打下欒穀關或者得利贏城,因此,這是唐清安的軍令。
新金城裡。
城裡糧草積累了五六十萬石,騾馬一萬匹,民夫三萬餘,還有各處的民夫和騾馬正在調來。
戰馬,騎兵,戰兵,車兵等上十萬,整個新金都人聲鼎沸,到處都是軍士。
新金主將賀寬和他的手下忙得焦頭爛額。
不光要處理城中各項事務,還要和各隊糧道官勘對糧料物資等。
海州是蠻族的物資地,新金將士金將軍的物資地。
此地萬不容有失。
金州軍馬聚集,這般大的動靜瞞不了人,雖然無法探得詳細,但是這般的計劃,肯定是要有所動作的。
因此複州傳遞了軍情。
……
老奴在海州。
一則防備金州和前番一樣,渡海來襲擊,二則,金州離複州隻有五六百裡,就等著金州攻打複州。
皇台吉調走了十一萬兵,複州有了兩萬七千兵,遼沈各地,乃至赫圖阿拉城,留守三萬餘兵。
現在的海州,有四萬五千兵。
可以說。
為了這次的大戰,老奴不光派出了所有的軍兵,還抽調了蠻族丁口,前後動用了二十萬大軍。
一則是為了讓皇台吉順利的全奪遼西,以此功績為他鋪路。
二則也為了誘惑金州出兵。
老奴想要滅掉金州兵。
隻要滅了金州兵,那麼這回掏空了幾年的積蓄,那就是值得的。
他在等。
等金州是否出兵。
金州出兵是從海上來打海州,蓋州,還是直接打複州。
現在得到了複州的軍報,他已經知道了,金州必定要出動,正合他的意。
不論金州打哪裡,他都等著。
被動的等著。
北鎮因為不敢和蠻族野戰,所有隻能靜。
老奴沒有船,金州不但可以走陸地,還能走海陸,因此他也隻能以靜待動。
“大汗,確認了,朝鮮國也派了兵。”
塔拜大步的走了進來,同時帶來了在沈陽的範文程傳來的消息。
他們在金州沒有耳目,但是在大周朝廷裡有,那些和他們走私的商人,背景都不小。
朝廷上的事情都能第一時間曉得,因此傳遞給了蠻族。
“大周國內派了一萬八千援兵到金州,朝鮮派了三萬五千朝鮮兵到金州。
隻這兩部的援兵,合計高達五萬三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