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
人是不停的成長的,將領也是一樣如此。
遊擊區就是一個孵化器。
金州軍成軍五年,鎮江軍成軍三年,絕大部分將領都是從士兵中提拔起來的。
勇猛,認字,機智等等。
但是經驗無法憑空得來。
如果說遊擊戰之前,這些軍將指揮經驗,是比不上以前遼東將領的,能比的就是勇猛等。
但是遊擊戰以後。
兩年的鍛煉,金江軍的將領,不管是營總還是把總,都足以勝任。
劉承敏,武震孟,朱秀不提。
營總郭英,於誌,陳宏,章毅,鄧興,李伯升,李齊,花眼,李勝虎,張薄,彭大海,陳玉。
十二名從遊擊區出來的營總,可以說不弱於大周的將領。
而陳銳,湯平,廖榮克,陳凱武,趙勝等守將,守備,不管是前番參加大小各仗,還是幾年的經驗,也都大有提升。
現在金江軍各部的指揮能力,包括小隊間的協作能力,都不可同日而語。
金江軍十餘萬經曆過戰火,十萬遊擊區成長的隊長,伍長和精兵。
這才是唐清安想要拉出來,和老奴來一場硬碰硬的底氣所在。
為了保證勝利。
全軍近千門各色火炮,連金州城的紅夷大炮,同樣也運了出來。
時代在發生變化。
軍事戰術也在發生變化。
唐清安要做的就是提速。
金江軍的火器使用率之高,遠超其餘各軍,為了保證火器的威力,因此費了大力氣修建戰車和金江騎兵,用來製衡蠻族騎兵。
新金城。
金江軍駐紮北城,東城,國內援軍駐紮西城,朝鮮援軍駐紮南城。
國內援軍不提。
朝鮮承襲大明製度,也是衛所製。
朝鮮全國初期分為五衛,分彆是義興衛、龍驤衛、虎賁衛、忠佐衛和忠武衛。
平時為民種田,戰時為兵。
所需要的的衣食兵器等物資都自給自足。
幾百年下來,當然弊端叢生,訓練荒誕,士氣缺乏,當倭寇入侵時,各衛一觸即潰。
有大周的幫助,打退倭寇後,朝鮮前國主設立訓練督監,招募訓練士兵。
最開始由大周的將領負責訓練。
而且又設立更多的部隊,如禦營廳、守禦廳等。
倭寇入侵時,大肆劫掠百姓,導致朝鮮各地義民湧起反抗。
當時的朝鮮,為了對付倭寇,把這些義軍頭領都給了官職,進行了大量收編。
因此朝鮮國的軍力,不光是兵士數量,還是兵士戰鬥力都大幅度提升。
可想要維持軍隊就需要良好的財政,而朝鮮又沒有改革,當然無力供應。
慢慢的和大周一樣,幾十年後,欠餉是常有之事,特彆是對義軍出身的軍隊更為吝嗇。
兩班權貴自己的利益都不夠分,常引起分裂互相攻奸,更何況這些百姓出身的將領。
謝友成,陶傑,把朝鮮的情形,細致的向將軍解釋了一番,唐清安結合自己知道的史料,有了不少的認知。
“總之絕對不能信任朝鮮軍力,兩位是這個意思吧。”
謝友成和陶傑連連頷首。
見兩人如臨大敵,一臉的緊張,生怕自己不舍得朝鮮幾萬軍,把朝鮮軍當做正軍使用,內心就想笑。
唐清安見過朝鮮軍隊的狀況,可以說和國內的軍戶無二,甚至比國內的軍戶還要慘。
“將軍要把朝鮮軍隊調出來,穩定朝鮮局勢,朝鮮國主極其的讚同,才堅定的不顧非議,把朝鮮大軍派出。
不管是將軍的主意,還是朝鮮國主的舉動,都十分的睿智。
這非常時期,無論對咱們來說,還是對朝鮮國主來看,朝鮮是絕對不能亂的。
如果這段時間,朝鮮不軌之人,見機作亂,我們無力去平複,而朝鮮國主更無力應對。
恐怕朝鮮有反複之事,不但朝鮮國主有危,也會引起我們的大禍。”
陶傑認真的說道,唐清安則聽到仔細。
“現在朝鮮軍來到了金州,我觀不少軍中將領,都打了主意,想要引朝鮮軍以為戰力。
可是朝鮮軍隻能當做雜兵使,絕對不能當做正兵用,不然不但無濟於事,反而拖累咱們。”
見陶傑說的詳細,謝友成則沒有繼續說話。
唐清安對陶傑的話,並沒有意見。
其實他一早就知道朝鮮軍是指望不上的。
為什麼要調來朝鮮軍,除了排除朝鮮不穩定因素,更有他扼守朝鮮門戶,替朝鮮擋禍。
如今大仗將起,不能隻金江流血犧牲,朝鮮也必須出力,也必須出血。
不可能讓朝鮮白占他的便宜。
“我聽說朝鮮原來幾部義軍還是有些戰鬥力的,難道如今也一點也不中用了嗎。”
唐清安笑道。
陶傑臉色猶豫了起來,朝鮮的局勢,現在由陶傑負責。
陶傑沒有立刻回答將軍,而謝友成不想搶陶傑的功勞,因此也沒有說話,安靜了下來。
“朝鮮軍裡如今有數部原義軍的部隊,兵甲不齊,士兵缺餉,到底戰力如何,我也不敢說。”
聞言。
唐清安沉吟了起來。
如果按照史料的話,朝鮮原義軍出身的部隊,雖然過了幾十年,還是有些戰鬥力的。
因為這些義民出身的將領,知道他們的根基是什麼。
他們的後代,從小受到兩班貴族的打壓,同樣具有危機意識,因此也對軍隊極其重視。
可因為缺糧,缺餉,甚至軍田也缺,導致戰鬥力無法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