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
全軍大整編之後,就是全軍大練兵。
因為物資不足,大練兵之事,一直沒有提上日程,各營的營總,都在催問軍司。
謝友成也是沒有辦法。
金江鎮積蓄不多,任何方麵都要省著用,以免影響到明年大戰的供給。
麵對這些難題,他也沒有推給將軍,努力讓困難在軍司裡麵解決。
“雨村兄,你可是幫了我大忙。”
謝友成親自來感謝賈雨村。
麵對謝友成的恭維,賈雨村並沒有得意。
“理應之舉,何需謝我。”
前番賈雨村出麵,向朝廷奏請金州練軍事宜,有利大戰事宜,朝廷應該支持。
朝廷同意了此事。
登萊的碼頭,按照賈雨村的要求,調送了部分的物資到了金州,緩解了金江鎮無糧練兵的這個大難題。
謝友成因此而來感謝賈雨村。
“我準備安排張雲承,專門負責核糧之事,謝司馬不會反對吧?”
賈雨村見縫插針。
以他對金江鎮的了解,金江鎮是真心實意的準備攻打蠻族的,所以自己順水推舟,不會引起金江鎮的反感。
既不影響金江鎮的計劃,引起平遼侯的不滿,也讓朝廷看到自己的努力,證明自己的能力。
對於賈雨村,唐清安非常滿意。
不是他的幫助,金江鎮關於全軍大練兵,不知道要耽誤多久。
全軍開始大練軍,還有幾支軍隊,唐清安不放心。
那就是原來國內的援軍,因為錦州大敗,而士氣低落的四支軍隊。
“必須要提高士氣。”
唐清安向軍司官員命令道。
和蠻族的大戰,任何方麵的幫助,能提獲勝機會的事情,他都不會錯過。
正如偉人所言,要拉攏一切可以拉攏的力量。
因此他不會因為國內援軍士氣低落,就徹底拋之不用。
總是要先嘗試一下,不定能有其他的驚喜呢。
“我認為理當融入金江軍的軍製,如此不但用起來放心,也能號令一致。”
謝友成提議道。
“你們商議出個章程,就按照此事辦。”
唐清安下令。
軍司的官員,也行動起來。
軍司的徐輝,遵守將軍的命令,巡視國內的援軍,原來八千浙江兵,五千金陵兵,三千登萊兵,兩千天津兵。
因為錦州的大敗,由原來的一萬八千兵,隻剩下九千五百兵。
唐清安對於這次的戰損,是極為心疼的,不光是國內援軍損失了近一半,連金江軍都損失了近千人。
國內的軍隊,是參加過金江軍和蠻族老奴大戰的,本來底子就不錯,又具有大戰的經驗,放在國內也是強軍。
對於這九千五百兵,唐清安想要按照金江軍的軍法來訓練。
金江軍的訓練思路,唐清安可以自信的說,乃這個時期的世界一等之列。
軍校的建立學習的知識,選兵,選將,將領認字等等,都是脫胎於本時空,未出現的戚大帥,他的兵法。
戚帥的兵法,數百年來廣為流傳,在國內外都有重大的影響。
原來的時空中。
從明朝後期,到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乃至其後的一段時間。
戚帥的軍事思想一直都是中國軍事領域的主導思想。
萬曆時期明軍入朝抗倭,當時的總兵李如鬆當眾說,平壤大捷所用的戰法,乃戚將軍之法也。
清朝鹹豐時期,曾國藩的募兵製度,挑選士兵的標準,編製體製,訓練思想,軍隊紀律,作戰戰術無一不是戚繼光的軍事思想。
曾國藩寫信給李鴻章,信中說,“聞足下所帶之勇,精悍而有紀律,務望更加訓練,束以戚氏之法。”
包括太平天國的名將李秀成,他營中案頭上,擺放的就是戚帥的兵書。
國內是如此,國外同樣如此。
朝鮮國主下令到上朝,購買戚帥的兵書,按照其兵書,募民為兵,教以戚氏三手練技之法,置把總,哨官,實如戚製。
日本寬政九年,十年,連續翻刻戚帥的兵法,稱呼戚帥為戚子。
在日本,戚帥是子,和孔之,孟子一樣的子。
“戚子之書節製精明,號令嚴謹,實兵家之規則,行軍之律令……及今時。
損益此書,變通其事,而興練兵講武之要法,振護國保民之偉略……而於聖賢慮亡之戒思過半。”
乃至於弘化元年至文久三年,戚帥的兵書又重新翻印。
太平時節就逐漸消失,而每當政局不穩,民情慌亂時,關於戚帥的兵書就大為流行,都在借鑒訓練軍士。
幾個世紀的中國,朝鮮,日本都是如此。
戚繼光的兵書,就是一部偉大的軍事操典,和國內以往的兵書,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唐清安當初向賈府自薦,信心十足,敲門磚他是有的。
至於賈珍能不能識貨,那就是看運氣了。
首先賈珍在紅樓原文中,就是組織過勳貴子弟較射的,其次,唐清安看重的是賈珍身後的賈敬。
事情先做,能不能成功,誰也不能保證百分百的達到目的。
賈府達不到目的,唐清安就會考慮王子騰,王府處也達不到目的,就會放棄勳貴的力量,直接跟隨舅舅回遼東。
以舅舅的關係,成為一名低級軍官。
然後想辦法投靠忠順王。
那時候的忠順王,可沒人會主動投靠,哪怕自己隻是一名小軍官,也不會徹底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