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蠻族一波波的弓矢,哪怕身旁的同袍中箭倒地,也沒有人慌亂,更無人亂跑,從而影響陣型。
遠程的攻擊雙方,蠻族失利。
在陣線中。
“殺。”
“殺。”
“突。”
一排排的長槍,捅入敵軍的身體,留下一地的屍體。
又有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戰術,又保留了這個時代,最原始,最凶悍的搏殺。
冷熱交替的過程中,兩者都不可缺。
近戰。
蠻軍仍然失利。
高台上的彭大海,把下方的戰事看的一清二楚,己方的陣線紋絲不動,而蠻族的攻勢已經落入頹勢。
既然攻了出來,就留下吧。
彭大海不會給蠻軍撤退的機會,見蠻軍事態疲憊,無法造成威脅,有撤退的跡象,立馬讓令兵,揮動了旗幟。
鼓聲中。
金江軍發動了反攻,騎兵也上了戰場。
蠻族的軍隊,仍然悍勇,能頂著金江軍的炮火而不潰,能承受傷亡突擊到金江軍陣前。
種種工器戰法都弱於金江軍的前提下,仍然給金江軍造成了傷亡,不愧是聲名赫赫的強軍。
但是打不過就是打不過。
技不如人。
一部潰,部部潰。
蠻軍終於奔潰了,陷入了金江軍的包圍和絞殺之中,彭大海立馬派出新軍奪堡。
早已等待多時的未參戰的軍隊,見前方大勝,軍心高漲,頂著城堡上的攻勢,攀爬著雲梯。
“殺啊。”
在兵堡的牆垛上,金江軍士兵,和蠻軍士兵,發生了更加慘烈的戰鬥。
每一步都是血泊。
每一步都是血泊。
戰事不光是在章義堡。
本溪城。
朝鮮軍在城牆下,留下了無數的屍體,數次登上牆頭,都被一名悍勇的蠻將,帶著親衛們打退了攻勢。
連番的失利,朝鮮軍士氣低落,強行驅趕隻能徒增傷亡,對攻城沒有幫助。
陳凱武,權申旭,林之遠等人,以及諸多將領,盧順義,高金權,柳以全,黑九,大山等等。
在大帳中,商討戰事。
帳篷中。
氣氛僵硬,人人皺眉苦思。
“連最難的平頂山城都拿下,想不到本溪城卻久久無法攻下,這是為何呢?”
陳凱武詢問道。
權申旭,林之遠兩位身份最高的人,無法不回答。
“一路千裡行軍,士兵疲憊,加上連番作戰,導致軍心低落,且本溪蠻兵多,又有大將駐守,無法輕易破城。”
權申旭說道。
五萬餘朝鮮軍,兩千金江軍,在本溪城前,困足了五日,卻遲遲沒有拿下此城的跡象。
陳凱武不得不著急。
“將軍已經發動了攻勢,以金江軍之利,不要多久定然攻到沈陽城下。
如果我軍延期,不能按時抵達沈陽,耽擱了戰事,各位雖然不歸平遼侯管。
但是平遼侯對各位一向不薄,難道人心輕易辜負平遼侯的期許嗎?”
“陳參將如何此言,我等對平遼侯之心,豈有虛假之意,但是我軍不如金江軍,人儘皆知的事。”
林之遠急了,本就是庸才,說起話來也不顧在場的人。
雖然事實如此。
但是林之遠的話,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不過礙於他的身份,無人願意得罪他。
林之遠連這種話都當眾說了出來,雖然得罪了人,卻也讓陳凱武無話可說。
朝鮮軍的傷亡,他也看在了眼裡,的確是用了全力。
至於自己手中的兩千金江軍,陳凱武舍不得用,人數太少,不足以攻城。
眾人商議來商議去,隻能把此處的困境,派人去告知平遼侯,希望能獲得平遼侯的幫助。
遼陽。
各處的戰報源源不斷的送來,以及調派物資的請求等等。
除了要維持戰事,還有調度補給。
彭大海已經拿下章義堡,是金江軍內部的首勝,李道信則率部,在虎皮驛和莽古爾泰殺的難解難分。
虎皮驛是沈陽的重地,駐紮兵力多,又有四大貝勒出身的莽古爾泰親自駐守。
莽古爾泰雖然性格莽撞,卻是自小跟隨老奴作戰的旗主。
不論是威信,還是作戰能力,都不是一般人可比,哪怕陷於不利的局麵,也穩住了戰事。
朱秀已經親自趕赴虎皮驛,支援李道信。
相信有了朱秀,虎皮驛很快就能拿下,然後全軍直取沈陽城,發動和蠻族的決戰。
“朝鮮軍在本溪遇挫,請求我們的支援。”
各處的探馬,令兵把情報源源不斷送到軍司,軍司的官員彙總送給謝友成。
謝友成則呈給將軍,根據事務的重要性,先後排序出來。
來自本溪的戰況,謝友成不敢耽擱,專門來告知此事,讓將軍做出主意。
“奉集堡的戰事怎麼樣了?”
唐清安皺起了眉頭,反而問起了右翼的戰事。
朝鮮軍旗開得勝,搶先獲得首功,拿下了平頂山城,原以為對方脫變,能繼續給他驚喜。
沒想到曇花一現。
本溪遠離沈陽,行軍就需要時間。
而金江軍攻勢凶猛,步步前進,離沈陽已經不遠。
沈陽是大城,是堅城。
更是蠻族的都城。
如此形勢,已然料定攻打沈陽的艱難,必定會大大提高金江軍士兵的傷亡。
朝鮮因為金江軍的庇佑而保持了國內的和平,達到了小國夢寐以求的太平。
享受了好處,就要承擔義務。
攻打沈陽城,朝鮮軍必定要參加的,幫助金江軍減少傷亡。
“根據武總兵的傳報,他認為三日可拿下,等他拿下奉集堡,可以分兵斷絕虎皮驛的後路,協助中軍拿下虎皮驛。”
戰場上充滿了斥候還有探馬。
蒙古爾泰親自駐守虎皮驛,金江軍早已探知,武震孟知道虎皮驛的艱難,所以主動提出幫忙。
“既然如此,調中軍一部去支援陳凱武,帶上紅夷大炮,務必三日內拿下本溪。”
十萬大軍,連綿不絕,任何一處的戰場都無法擺開,如果全部投放到一地,隻能浪費兵力,消耗積蓄,耽擱戰機。
唐清安當然不會做出這種安排。
前線各部行軍作戰,掃清障礙,中軍則支援,以及穩固大營,防備戰場上的意外。
本想著分出一部力量支援李道信,既然有了武震孟的保證,因此改變了主意,計劃把這支力量派去本溪。
“調哪一部?”
謝友成詢問道。
“讓鄭剛來。”
聽到將軍的吩咐,門外的親衛們,很快有人去尋找鄭剛。
戰事開啟,各營主將都不得擅自離營,所以很快就找到了鄭剛,帶到了將軍處。
“你去支援陳凱武,帶上炮兵,協助朝鮮軍拿下本溪城,然後儘快彙合與沈陽。”
唐清安在協助二字上,加重了聲音。
鄭剛沒有料到是這件事,不過他本就靈敏,立馬明白了將軍的心思。
“屬下保證,必定協助朝鮮軍拿下本溪城。”
唐清安滿意的點了點頭。
“朝鮮軍有五萬餘人,應該發揮出作用,你要督促他們。”
鄭剛領命。
看著鄭剛離去的背影,唐清安看向謝友成,露出了笑容。
“鄭剛越來越有大將的沉穩之風。”
還在遊擊戰的時候,鄭剛因為犯錯,抗拒軍校生,由彭大海求情,因此留下軍職,調去軍校擔任教官。
後來表現優異,又調到新成立的軍司。
最後重新回到前線,並升為了一名營總,在營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其弟弟犧牲在戰場,是金江軍中,可以信任,能擔負眾人的大將,獨當一麵的人才。
“將軍所言甚是,當初此人在軍司的時候,此人就表現不錯,讓人矚目。”
“希望他能達成我們的計劃。”
“如果他也完不成,相信其他人也難以完成。”
謝友成笑道。
鄭剛本就機敏,善於捕捉戰機,當初就是他們兩兄弟,發現蠻軍偷襲遊擊區大營的計劃。
來到軍司後,經過兩年的磨練,更顯沉穩,深的謝友成的看重,不然也不會能直接升任營總。
其中,就有謝友成向將軍的舉薦之功。
從山中運轉紅夷大炮不易,但是從遼東到本溪卻是一路平坦,並沒有太過耽擱。
路途上。
有的道路狹隘,有的道路難行,或者道路崎嶇,或者道路因為年久失修,滿是坑窪時,民夫們就會修整平地。
讓裝運紅夷大炮的馬車,順利的渡過這等地帶。
連平路都是如此,更何況山區。
“我就盼著這家夥呢。”
陳凱武親自來迎鄭剛,看著他護送的紅夷大炮,露出興奮的笑容,忍不住上前撫摸大炮炮管。
“東西送來了,本溪可是要儘快拿下,不然可沒有理由辯解。”
鄭剛笑道。
“你說你這人,還沒到呢,就向我施加壓力。”
陳凱武無語。
鄭剛不以為意,陳凱武是出了名的能交結,不過他又不是來敘舊情的,當然以戰事為重,不願意耽擱時間。
當日就見過諸多朝鮮大臣和官員,商討了接下來的戰事。
第二日。
本溪城前。
五千鎮江軍,五萬朝鮮軍,軍勢壯大。
十數門紅夷大炮,對準了高大的城牆。
城牆上。
郎阿看到熟悉的火炮,露出憂慮的神情,前幾日朝鮮軍的猛攻,都無法讓他變色,而現在終於讓他皺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