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天下第一關_紅樓從遼東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紅樓從遼東開始 > 第四百零三章 天下第一關

第四百零三章 天下第一關(1 / 2)

紅樓從遼東開始!

北鎮。

山東布政司下文,從山東調集民夫,奔赴北鎮修葺城牆,花費了眾多的物力人力。

讓殘破不堪的城池,又露出了輪廓,恢複了部分的作用。

一兩年的時光,分彆從國內征調了三批,合計八千軍,新立為北鎮軍。

國之初的十數萬北鎮軍,乃至數年前的七八萬北鎮軍,現在的規模比起以往,遠遠不能相提並論。

李長鬆想要光複家族,需要走的道路仍然長遠。

至少。

三年內讓北鎮軍軍力達到五萬。

隻要皇上支持,他有這份信心,唯獨遼西的忠順王,成為了他的攔路虎。

北鎮未被蠻族攻陷前,整個遼西有數十萬人口。

直到錦州被破,數十萬軍戶中,大半被蠻族俘虜,運送往了沈遼兩地。

去年金江軍牽頭,聯合攻打蠻族,部分遼民逃入遼西,才重新恢複了十餘萬人口。

但是這些人口,全部掌握在忠順王手中。

以剩餘的錦州軍為核心,忠順王重新募兵,加上國內調兵,錦州軍軍力已超過四萬。

最新的一批三千新兵,經過山海關,目的地是北鎮,半道又被忠順王扣下。

“太欺負人了。”

北鎮節度府。

大廳內。

李長鬆猶如憤怒的貓。

錦鄉侯府小心翼翼的在京城維持各家的關係,努力創造機會,幾番波折才有了目前的局麵。

他們家。

百年來何時這般的低聲下氣過?

不過想要恢複家族實力而已。

如此小的願望,卻被忠順王壓了一次又一次。

錦鄉侯府用儘了京城關係,好不容易通過朝廷,讓皇上開了金口,命忠順王放人。

結果不到兩個月,忠順王又壓下一批人。

這種被人不講道理的卡脖子的滋味,讓李長鬆心中抓狂。

其餘幾人見狀,因為身份的不同,勸也不是,不勸也不是,各自神情不安。

有忠順王派來的人程之信,還有北鎮軍作陪的將領麻循等人。

程之信一臉的苦笑。

當年。

他們遼西軍中,雖然也有齷齪,但麵上還是不錯的,互相給足情麵。

哪怕前任遼東經略史鼐,或者魏毅,也沒有太大的改變。

唯獨忠順王不同。

他要親自掌控遼西各軍,形成一股完整的力量,用來抗衡金江軍。認為目前各部號令不一,是無法應對金江軍威脅的。

“此事對遼西有利,忠順王的口信,請節度使以國事為重。”

程之信終於還是說道。

他帶著任務而來,哪怕知道會惹得李長鬆不快,他也不能不說,隻希望不要影響私誼。

“恕我無法同意,忠順王想要號令北鎮軍可以,隻要他有兵部的公文,我就支持。”

李長鬆冷冷的說道。

“其餘的話不用繼續說,再勸下去,隻能讓你我內心不快。”

連這種話已說了出來,程之信見好就收,帶著李長鬆的態度,回去錦州,向忠順王複命。

北鎮軍有八千軍,另外新征募的三千軍,被忠順王扣下,錦州軍有四萬軍。

山海關還有三四萬軍。

整個遼西全部合起來,仍然有高近九萬軍。

“沈陽已經被圍。”

忠順王歎道。

“而人人都有私心,枉顧國事,國家有今日之患,皆彼輩之功也。”

劉英,趙雍,圖門,程之信等人,皆望向忠順王。

劉英,趙雍是總兵,李堅是遊擊,在場的諸人,是錦州軍的高級將領。

程之信,圖門則是忠順王的親信。

因此他們都知道忠順王的目的。

想要掌控山海關的守軍,北鎮軍,聯合錦州軍,出軍至大遼河,名義上協助金江軍,實際上威脅金江軍。

動作剛開始,就在北鎮遇挫。

沒有北鎮的配合,忠順王就算聯絡了山海關守軍,也無法率領大軍經過北鎮。

眾人都沒有主意,或者說不想和北鎮撕破臉。

現場的人都是遼西的將領,和北鎮有香火情,不願意因為公事得罪私人。

但是圖門不是遼西的將領,他是忠順王從國內帶來的。

“不必理會李長鬆。”

圖門的話,引起了眾人的側目。

“李長鬆沒有經過朝廷的允許,棄守西寧堡,而金江軍違反朝廷製度,犯西寧堡。

隻要抓住這點,官司就算打到聖人麵前,我們也不怕。”

這是要徹底和北鎮撕破臉啊。

聽完圖門的話,眾人心中了然,沒有人出麵讚成,也沒人出麵反對。

不願得罪李長鬆,更沒人敢惹忠順王生氣。

孰輕孰重還是分得清的。

“從山海關調兩萬軍,相熟草原部落求一萬軍,我們本部四萬軍,直接入北鎮,接管一萬北鎮軍。

如此就有八萬軍,抵達大遼河,金江軍必撤軍。”

圖門信心十足的說道。

沈陽有蠻族五六萬軍,大遼河有他們八萬軍,金江軍首尾不能兼顧,隻能選擇退軍保持現狀。

太過異想天開。

有人提出了反對。

守備朱振傑,收到總兵劉英的眼神,起身上前拱手,忠順王點頭後,他才當眾開口。

“北鎮軍如果反抗怎麼辦?”

圖門聞言不以為意。

“以忠順王的威信,何人敢反抗?而且數倍兵力,態度堅定,強壓之下,北鎮軍的將領,沒有人敢動刀槍。”

為了加強自己的說服了,圖門又主動說道。

“我們出兵是以協助金江軍為名,金江軍沒有理由對我們動手,而且我們隻駐軍大遼河,有大河為持,不懼金江軍偷襲。

哪怕金江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身後還有蠻軍虎視眈眈,如何敢冒險呢。”

圖門的計策很簡單。

駐軍在大遼河,不和金江軍發生衝突,但是讓金江軍的糧道暴露在錦州軍的眼下。

八萬軍在此。

金江軍敢不退兵?

那時候就不是錦州軍擔憂金江軍敢不敢造反,而是金江軍擔憂錦州軍,會不會偷襲他們的糧道。

就和金江軍前去福建一樣的道理。

打著同大周的旗號,讓福建衛所軍,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金江軍遷移無地之民。

金江軍是大周的軍隊,從大周國內獲得他們想要的,這是他們的優勢,也可以變成劣勢。

“山海關乃重關,不會輕易的調兵至遼西。”

朱振傑又反駁道。

前番錦州被破,寧遠城危在旦夕,不遠處的山海關都無動於衷。

“其他人沒有這個威信,但是我們的王爺有,相信山海關總兵不敢拒絕王爺。”

圖門自信道。

平遼侯什麼時候得罪了此人?

劉英看了看身旁的趙雍,趙雍明白劉英眼神的意思,也悄悄搖了搖頭。

平遼侯是不是有野心的人?誰也不知道。

但是圖門的口中,堅定的認為平遼侯有不軌之心,屢次提出針對金江軍的建議。

仿佛不逼得金江軍造反誓不罷休。

“蠻族已經承諾歸順朝廷,金江軍不應該發動進攻,而是應該等朝廷的決定。”

圖門看向忠順王。

上半年。

蠻族要與大周和談,剛剛有了眉目,因為消息突然傳的沸沸揚揚,民情憤慨,導致和談失敗。

隨著金江軍的攻勢展開,一個個的勝利,蠻族各處防線的失守,所以蠻族重新派了使者,不在提和談,改為了歸順。

此事大有可為。

和談與歸順,兩者不可相提並論,至少不會在引起太大的反應。

忠順王認可了圖門的計策。

而關於蠻族歸順的事情,兩地往返的時間,加上朝廷爭議的時間,恐怕等消息有了結果,黃花菜也涼了。

他知道自己空口白牙,說服不了平遼侯停戰。

那麼隻能行此策,以讓平遼侯退軍,保存下蠻族,等待朝廷的決議。

前番和談都差點成功,最後毀於謠言。

現在歸順之事,無人有理由反對,忠順王認為朝廷必然同意。

介時。

遼西的軍力,草原部落的軍力,加上蠻族的軍力,足以穩定遼東目前的局勢,牽製住金江軍不能輕舉妄動。

哪怕是金江軍,也無法獨自應對這許多勢力。

“希望平遼侯願意等候朝廷的決議,暫緩攻打沈陽吧,除非他眼中沒有朝廷。”

圖門堅定的說道。

眾人無言。

沈陽形勢危急,不過沈陽城堅,還有時間挽救。

圖門去了山海關,忠順王又派人去聯絡遼西關外的草原部落,請求聯軍,協助大周收複沈陽。

承諾隻需要抵達大遼河即可,不需要參加攻打沈陽的戰事。

這是個謊言。

和忠順王的真實目的完全不相乾。

但是草原部落的台吉們不清楚,很多熟部落的首領,見這麼輕易的就可以拿到賞賜,紛紛欣然同意。

奴兒乾司,遼東,遼西。

遼東和遼西修建了長長的城牆,奴兒乾司太遠且大,則沒有修建長城。

長城的山海關。

不論關外的局勢如何變動,山海關堅固如山,毫不動搖,成為帝國最穩固的防線。

忠順王派人來聯係山海關總兵。

身負重任的圖門,又一次回到了山海關,望著前麵的山海關興歎。

猶如螞蟻在大山前一樣,麵對如此巍峨之勢,哪怕見過多次,也無法壓下心中的神奇。

山海關。

大周國力的表現,也唯有大周,才能建造起,猶如鬼斧神工的,以山為根的雄關。

山海關不隻是一個雄關。

它的北邊是北新羅城,東北邊是北營城,東邊是東羅城,南邊是新羅城,西邊是西羅城。


最新小说: 太監武帝:功法自動大圓滿! 青竹鎮外的岔路 快穿之雲初 宗門垂釣二十年,出世即仙帝! 無敵,從征服女帝開始! 地母 惡毒向導不裝了,全員火葬場吧 要命!瘋批滿級大佬稱霸黑白兩道 我以科技乾修真 隻想開宗門送係統,怎麼弟子都成道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