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留的一條後路_紅樓從遼東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紅樓從遼東開始 > 第四百二十六章 留的一條後路

第四百二十六章 留的一條後路(1 / 2)

紅樓從遼東開始!

當初的事情,雖然讓遼民們遭受了大劫,但隨著將軍光複遼東,終究已經過去。

而陝西的民亂,卻是眼前的事。

不聞者不以為然,聞著落淚。

張工滿眼通紅,背過身擦拭起了淚水,楊春冷著臉,桂勇更是一臉的黯然。

他去過陝西多次,見多了那裡的地獄場景,最能磨人性。

“臣自正月離家北上,出境二十裡,見道旁刮肉者如屠豬狗,不少避人,人視之亦不為怪。

於是毛骨懍懍。

又行半日,見老嫗持一死兒,且烹且哭。

因問曰‘既欲食之,何必哭?’嫗曰‘此吾兒,棄之且為人食,故寧自充腹耳。’

臣因此數日飲食不能甘,此時苟有濟於死亡,直不顧頂踵矣。

乃入京之初,惡狀猶橫胸臆間。

越二三日,朋儔相聚,杯酌相呼,前事若憶若忘。

既而聲歌誘耳,繁華奪目,昨日之痛心酸鼻者,竟漠然不相關矣。嗚呼,臣饑人也,饑之情、饑之味皆其習見而親嘗者,猶且以漸遠漸隔而忘之。

乃欲九天之上、萬裡之遙,以從來未見之情形,冀其不告而知、無

因而痛,不其難乎?”

這是太上皇當政時期的奏疏。

“臣鄉延安府,自去歲一年無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間,民爭采山間蓬草而食,其粒類糠皮,其味苦而澀,食之僅可延以不死。

至十月以後而蓬儘矣,則剝樹皮而食。

諸樹惟榆樹差善,雜他樹皮以為食,亦可稍緩其死。

殆年終而樹皮又儘矣,則又掘山中石塊而食。其石名青葉,味腥而膩,少食輒飽,不數日則腹脹下墜而死。

民有不甘於食石以死者始相聚為盜,而一、二稍有積貯之民遂為所劫,而搶掠無遺矣。

有司亦不能禁治。

間有獲者亦恬不知畏,且曰‘死於饑與死於盜等耳,與其坐而饑死,何若為盜而死,猶得為飽鬼也。”

“最可憫者,如安塞城西有糞場一處,每晨必棄二、三嬰兒於其中,有涕泣者,有叫號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糞土者。

至次晨則所棄之子已無一生,而又有棄之者矣。

“更可異者,童穉輩及獨行者一出城外,更無蹤影

而人之人亦不數日麵目赤腫,內發燥熱而死矣。

於是,死者枕藉,臭氣薰天。縣城外掘數坑,每坑可容數百人,用以掩其遺骸。

臣來之時,已滿三坑有餘,而數裡以外不及掩者又不知其幾矣。小縣如此,大縣可知;一處如此,他處可知。……

然臣猶有說焉。國初每十戶編為一甲,十甲編為一裡。今之裡甲寥落,戶口蕭條,已不複如其初矣。

況當九死一生之際,即不蠲不減,民亦有呼之而不應者。

官司束於功令之嚴,不得不嚴為催科。如一戶止有一二人,勢必令此一二人而賠一戶之錢糧;

一甲止有一二戶,勢必令此一二戶而賠一甲之錢糧。

等而上之,一裡一縣無不皆然。

則見在之民止有抱恨而逃,飄流異地,棲泊無依,恒產既亡,懷資易儘,夢斷鄉關之路,魂消溝壑之填,又安得不相率而為盜者乎!

此處逃亡於彼,彼處複逃之於此,轉相逃則轉相為盜。此盜之所以遍秦中也。”

這是皇帝當政時,地方官員的奏疏。

太多太多此類的記載,三人隻能從中挑選幾篇而已,收錄了起來。

接著。

幾人又開始收錄,朝廷是如何應對的。

“加征三餉。”

“來年開春,民自散去。”

“在苦百姓一年矣。”

……

幾十年的災情,直到今年,地方官府才有了措施,朝廷也隻發遣了十萬兩銀子賑災。

“夠了。”

張工放下了筆。

這篇記載了流民軍為何起義的文章,他看來已經足夠了。

“那就送去給將軍過目吧,將軍如沒有異議,那我們就下發學堂,所有軍學生都需要學習。”

楊春同意了張工的話。

~~~~~~

北鎮。

李長鬆帶著親信們,悄然的踏上南下的行程。

他就是唐清安等的客人。

一行人抵達了西寧堡。

這裡原來本屬於北鎮的管轄,但是李長鬆讓給了金江鎮。

西寧堡北控雙台子河,下攜大寧河,遏製了遼東和遼西兩地之間的走廊。

是兵家必占之地。

無論是遼東還是遼西,誰占了西寧堡,誰就占了有利的地勢,進可攻退可守。

望著西寧堡的牆垛,李長鬆神色複雜。

他當然不願意讓出西寧堡,可是形式不由人,麵對忠順王的欺壓,隻能選擇聯手金江鎮。

西寧堡早已有人等候,接到了李長鬆一行人,親自帶去海州。

李長鬆是北鎮節度使,如果傳出去他悄悄見了金江節度使,必定引發朝廷的軒然大波。

平遼侯有底氣應對朝廷的發難,錦鄉侯府可沒有這份底氣。


最新小说: 夢遊的鹹魚 道啟時代 棄贅為王 道非身外 福寶懂獸語,輕鬆帶飛紈絝爹地 藍鴞之戀 飲馬邊疆,從塞北一小卒開始 混沌斬天刀 仙尊洛九天 來世之後的複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