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地利人和。
後金征服蒙古,占儘了有利的因素。
現在輪到金江鎮來獲得如此有利的因素。
目前的草原上。
誰挑起大規模的戰爭,誰就不會獲得大部分人的支持。
林丹汗挑起了戰爭,本來是對努爾哈赤不滿的台吉們,但是更厭煩戰爭,大多選擇了袖手旁觀。
粘花挑了戰爭,哪怕他是部落威信最高的人,台吉們還是袖手旁觀。
後發製人的後金,占儘了便宜。
唐清安肯定會為草原帶來和平,隻怕林丹汗不同意。
所以他隻需要等。
拉攏科爾沁,喀爾喀,遼河套等部,保持和平發展,當林丹汗率領大軍東征的時候。
林丹汗本來就不得人心,又主動挑起戰爭,導致的結果是這些部落都會支持他。
平遼侯深邃的目光,讓宰賽猶豫了。
他和眾多的台吉們一樣,不會支持林丹汗,但是他不願意透漏給平遼侯。
林丹汗此人,是喀爾喀與大周之間的籌碼。
叔祖粘花的態度,一直沒有引起其餘台吉當麵的反對,因為這是未來的事,沒必要和粘花翻臉。
而打著林丹汗的威脅,可以更加輕易的從大周獲得好處。
“林丹汗是察哈爾的大汗,他的想法,我們都無從得知,但是他的卷土重來,必定會引起和大周的戰爭。
大周應該警惕,否則會吃虧的。”
宰賽謹慎的說道。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朋友來了有肉吃,財狼來了有棒打,金江軍不懼任何挑戰。”
唐清安一臉的隨意。
宰賽仔細打量平遼侯的神色,想要確認他,是否真如他表現的那樣無所謂。
結果令他失望,平遼侯的確沒有擔憂。
即灰心又氣憤。
平遼侯是否太過小覷他們草原人?難道以為仗著手裡十萬大軍,就能率性而為嗎?
當年的大周,在遼東數十萬軍民,也隻能苦苦陷於對抗東部草原的侵擾。
“宰賽首領可能誤會我了。”
唐清安猜到了宰賽的氣憤來自於何處,向他解釋道。
“無論是科爾沁,還是遼河套各部,乃至葉赫,吉裡迷,苦兀,達斡爾等部。
都願意聚在金江鎮旗下,維係好不容易迎來的和平。
誰破壞這份和平,誰就是所有人的敵人。”
唐清安自信的說道。
沒有什麼策略,就是站到大勢的這一邊,和天時為盟友。
野心的人源源不斷。
可惜。
無論是誰,他們都沒有天時。
誰挑起戰爭,金江軍就能輕易的壓服誰,並獲得大部分台吉和牧民的支持。
猶如鄂博。
金江軍輕易的打敗他,並順利的占據草原,擴大金江鎮的實力和地盤。
金江鎮什麼都不需要做。
等待這些野心的人出頭,然後順應大勢即可。
最好的時代。
這才是唐清安的底氣。
哪怕是威望和才智如粘花這等人,任憑其再多的計策,也違背不了天時。
宰賽失望的離開了沈陽。
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一支歸來的新合軍騎兵。
“喲嗬。”
“駕。”
“嘁……嘁。”
……
幾百人語音各異的騎兵,在宰賽的隊伍旁邊呼嘯而歸。
“這就是那支新合軍嗎?”
宰賽問向送行的金江鎮官員。
那官員一臉的驕傲。
新合軍在把他伴草原的一戰定乾坤,以兩千破五千,證明了新合軍的威名。
軍司已經下達了征募令,會在沈陽繼續新編新合軍。
第二日。
七十七大小部的首領,沒有發生意外,和將軍在沈陽城舉行了遼河套大會。
眾人確認了逐項事宜。
包括響應金江鎮征募,以及牛羊等貿易事項。
把他伴由金江鎮直接管理,將會在其建築城池,派出官員管理,成為在遼河套互市的地方。
在此決定的事項,各部都不得違背。
如有違背,金江鎮和眾部共擊之。
同時也決定了關於逃民的決定。
未逃入金江鎮範圍的牧民,歸各部酋長執行處置,逃入金江鎮的牧民,則為金江鎮百姓,各部不得處置。
這個決定,讓很多台吉並不滿意。
以金江鎮目前表現出來的治理能力,必定會吸引大量的牧民逃入金江鎮,對他們台吉是不公平的。
不過平遼侯也讓了步。
台吉們能不能杜絕,或者在道路上追回逃民,金江鎮則不會出手阻擾。
各安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