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萬家燈火長明_紅樓從遼東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紅樓從遼東開始 > 第五百一十一章 萬家燈火長明

第五百一十一章 萬家燈火長明(1 / 2)

紅樓從遼東開始!

錦州。

一間院子裡,幾十文書撥弄著算盤,珠子碰撞的聲音,聽起來使人悅耳。

“寧遠去歲由天津發糧,全年合計七萬,豆三萬,布一萬擔……”

“寧遠去歲由京師發糧,全年合計六萬,豆四萬,布一萬三千擔”時不時有人唱到,一旁的人下筆如非。

“綏中去歲由天津發糧,全年合計一萬兩千,豆兩千,布九千擔……”

有計分賬的,有計總賬的,分工合作,整間院子顯得繁忙,送進送出賬冊的人駱驛不絕。

忠順王要離開遼西。

離開前,把偌大的遼西裡頭的家當,吩咐屬下們盤算的清清楚楚,以便交給後來者。

交接的細致,不給後來者留下借口。

年近七十歲的忠順王,沒有打擾眾人,悄悄的離開,心中有些不舍,也有欣慰。

他來遼西時,遼西諸地人心惶惶,軍戶流離失所,亂成了一鍋粥,數年勞心勞力,終於打造了一個穩定又穩固的遼西。

多年克扣供應北鎮的糧餉軍兵,如今隻籍冊上,軍戶八萬戶,在冊兵丁五萬餘。

遼西後方是山海關,境內也遍地的兵堡,可謂固若金湯,哪怕是金江軍來攻,遼西也有防守之力。

“王爺。”

總兵劉英,趙雍,參將李堅……守備朱振傑,寧隆雄等數十位將領,見到忠順王進來,紛紛起身相迎。

年近七十歲的忠順王,一向嚴厲的麵孔,終於露出了溫和的笑容,徑直坐到主位。

“本王不日即離開遼西,盼諸位同仁再接再厲,上為聖人,下為百姓,上下一心,齊心攜手,以報國恩。”

“喏。”

眾人拱手應道。

在場不論是誰,可能有不滿忠順王的人,但是絕對沒有人會不滿忠順王的能力。

劉英作為資曆最老的總兵,主動上前向忠順王磕頭。

在他的帶領下,屋內跪了一地,表露對忠順王的恭敬和尊敬。

當年的遼西連連吃敗仗,形勢危機,多少人暗中聯絡蠻族,又有多少人悄悄投靠平遼侯。

明麵上朝廷的遼西,實際上被參透成了篩子,誰都能調動遼西,影響遼西將領。

朝廷的錢糧是有數的,此處多用了一分,另外一處就少了一分。

隻有忠順王有本事從朝廷要來錢糧,也隻有他有本事,從京城發出的錢糧,至少有八成落到遼西。

同樣,也隻有他的強壓下,八成的錢糧,至少有六成落到了前線將士。

扭轉遼西頹廢之風氣,非忠順王不可。

“我知道你們有人心裡罵本王,恨不得本王早日離開遼西,就盼著本王走。”

忠順王對眾將沒有客氣。

剛來遼西時,他對人和善,隨著他對遼西掌控的越深,態度也越發的嚴厲。

唯德才是舉,從來不任人唯親。

哪怕是從國內帶來的人,也都是才能十足,例如圖門,反而是他自家子弟沒有提拔。

一心為公,除了公正還是公正。

沒有人不佩服忠順王。

忠順王不是偏激之人,在遼西沒有把事情做絕,既照顧了實情,也推動了政務。

數千遼西軍在國內剿匪的功績,也是間接證明了遼西軍這些年的變化。

而且遼西軍從來就不是弱軍。

大周軍隊耗費錢糧最多為九邊重鎮,是大周精兵所在,而九邊重鎮中遼西鎮為第一。

耗費錢糧最多的遼西軍,戰鬥力理應最強。

四千遼西鐵騎,在國內打出了遼西軍鎮的威風,也讓朝廷諸公知曉,潑天般的錢糧並沒有浪費。

忠順王舍不得遼西。

不是因為他舍不得權利,如果為了私利,他早就把自家子弟提拔了起來。

正是因為他的公正,所以疑心深的侄兒皇帝,沒有過多猜忌他。

遼西是他多年來的心血,好不容易有了今日之功,他希望後來者能保持下去。

同樣。

他嚴厲的告誡諸人。

“本王哪怕離開了遼西,一樣會關注遼西,誰敢為非作歹,苛刻軍士,破壞遼西的局麵,本王絕對不放過他。”

“末將不敢。”

眾人回道。

不久。

忠順王的行駕,出山海關回京城麵聖。

……

京城。

司禮監掌印太監夏守忠,總理內廷都檢點太監裘世安,一等伯牛繼宗,一等子侯柳芳,三品威鎮將軍陳瑞文,三品威遠將軍馬尚,一等子侯孝康,庶吉士陸仲恒……

一眾文武勳貴太監,受皇帝之命,出城二十裡迎接忠順王行駕。

年近七十歲的忠順王,寶刀不老,聲音洪亮,讓人震耳欲聾,令人們嘖嘖稱奇。

“遼西有今日之局,全耐忠順王之功也。”

夏守忠權勢漸大,但也不敢得罪忠順王,反而討好對方,一臉的諂媚。

忠順王連忙推諉。

“非本王一人之功,幸有朝廷諸公的操持,才有本王放手施為的底氣,是皇上聖明,朝廷之功。”

“雖然如此,也隻有王爺才能把遼西整治今日之風氣。”

一等伯牛繼宗不以為然的說道,當著文臣們的麵,極力抬高忠順王。

忠順王沒有摻和。

周朝百年來將權經曆著起起落落的發展過程。

大周初時。

總兵官以武爵充任,統領節製所在地區的都司衛所軍隊,並有督屯籌飽、管理馬政、整飭城防器械、參奏文武官員、過問軍人司法等職掌,權力廣泛且高崇。

例如賈府所任京營節度使。

太上皇登基後,總兵權力逐漸被督撫、巡按、禦史、司道、郎中等文官所分解。

到了太上皇退位,幕後控製朝以後,總兵所剩的職責主要是統兵作戰。

明確規定“如經略邊務,隨宜調度各鎮將官,相機戰守,此總督之職守也;整傷兵備,訓練兵馬,督理糧草,撫恤士卒,此巡撫之職守也;整飭兵備,申嚴號令,振作軍威,相機戰守,此總兵之職守也”並受節製、監督於督撫。

到了皇帝親政時,對勳貴更加嚴厲,文官徹底從勳貴手中奪權,有實權的勳貴寥寥無幾。

巡鹽禦史林如海的流放,王子騰的閒置等。

可惜時也命也。

隨著國內戰事愈加頻繁,勳貴的權力逐漸恢複,有的將領更不聽文臣節製。

例如錦鄉侯府的北鎮節度使。

更有他忠順王是勳貴中的領頭人物,反而從文官手裡奪回了遼東經略一職。

文官和武將爭奪權力,越來越激烈。

忠順王選擇了退讓。

他的繼任者,新任遼東經略就是文官出身,之所以如此退讓,是希望緩和文武之爭的局麵。

同時內心也擔憂。

隨著武夫權力越大,對軍隊的控製越強,不加以節製,長此以往不利於朝廷。

有了一個平遼侯,他不想看到第二個平遼侯的出現。

當年就是因為金州不受督撫節製,導致平遼侯越來越跋扈,朝廷養虎為患,才有今日之難。


最新小说: 道啟時代 棄贅為王 道非身外 福寶懂獸語,輕鬆帶飛紈絝爹地 藍鴞之戀 飲馬邊疆,從塞北一小卒開始 混沌斬天刀 仙尊洛九天 來世之後的複仇 洪荒:我,先天葫蘆藤,開局暴打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