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大明還是大周,都不能躍過漠南蒙古,去管控千裡無人煙的西伯利亞。
如果答應了對方的幫助,就要同意對方的要求。
“目前的形勢,我們在草原的控製力逐步上升,不應該打斷上升的態勢。”
“有些台吉心裡雖然不滿,麵度當下的大勢,又無可奈何。”
賈鑒最懂蒙古。
眾人都仔細聽著他的分析。
蒙古其實隻是周人對草原的統稱。
猶如周人統稱奴兒乾諸部為女真。
西海女真,野人女真,建州女真等等。
但是奴兒乾各部,例如庫倫人,自稱自己為庫倫部,而不是把自當當女真人。
所以老奴征服了各部後,改名為蠻族。
但是蠻族的稱號,並沒有獲得其餘女真部的認可。
否則也不會有數十年的征服之戰。
草原也是如此。
隨著各大汗國的消亡,黃金家族的勢弱,很多部落並不把自己當做蒙古人。
例如漠北的衛拉特諸部。
他們與漠南蒙古台吉們的信件中,稱呼自己衛拉特,稱呼漠南台吉們為蒙古。
漠南蒙古的台吉們,也是如此的回信。
“如果答應他們的要求,雖然能讓我們獲得一批兵力,但是會影響我們在草原的控製力,長遠來看非常不利。”
從草原和奴兒乾抽調青壯到第四鎮作戰,和抽調青壯隨金江軍入中原爭天下。
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前者代表金江鎮有餘力,對草原各部仍然保持了優勢,是金江鎮合理合法的管理手段。
後者不同。
草原台吉們會認為是金江鎮有求於他們,是他們幫助了金江鎮奪得天下。
“如果覺得兵力不夠,不如繼續從內部擴軍。”
賈鑒的話,讓眾人沉默。
擴軍不是那麼好擴的。
曆史上。
中原政權統一之戰,明明自身上千萬乃至數千人的人口,卻隻能抽出十幾萬,二十幾萬的兵力。
例如前明朱元璋最開始的北伐。
反觀遊牧民族入侵中原,輕易的就能帶領十幾萬,幾十萬的軍隊。
又例如蠻族老奴。
自身那麼點人口,卻能帶出十餘萬大軍。
因為雙方戰爭模式的不同。
漢人以統一天下為理念,導致的後果就是,十萬大軍需要的後勤,要調用後方數十萬民夫來運轉。
以自身的物資來供應大軍所需。
而遊牧民族或者蠻族,他們不需要太多的軍需,靠著劫掠屠戮漢人來獲得軍事補給。
這就是雙方的區彆。
雖然不是全部的原因,但也是核心原因之一。
金江軍雖然隻有十萬,卻需要動用數十萬的民夫,維持大軍的補給。
而且金江鎮各地的官倉,幾年來的積蓄,無數的物資錢糧兵甲,源源不斷送入金州。
為了這些準備,金江鎮忍耐了幾年。
同樣。
也是因為這些原因。
朱元璋北伐,順應天命,離開中原數百年的北方,隻要打敗了元軍,就能輕易的重歸漢政權,天下重新一統,沒有什麼叛亂。
不等眾人開口,賈鑒主動提出想法。
“北鎮軍有萬餘人,值得拉攏,也有把握拉攏過來。”
“遼西軍還有三萬餘人,更值得拉攏,但是成算不高。”
“因此我有三策。”
“上策為拉攏兩軍,為我使用,如虎添翼,可從山海關入入關,占據地利。”
“中策遼西軍拒絕,北鎮軍同意,就以北鎮軍穩住遼西軍,從登萊入中原。”
“下策,兩軍皆拒,那我軍隻能強攻遼西,一路打過去,哪怕不能拿下山海關,也要讓對方不敢騷擾遼東。”
“那皇上南遷之事?”
謝有成擔憂道。
“讓水師入黃河。”
賈鑒支持了謝有成最開始的提議。
投桃報李。
謝有成認可了賈鑒的計策。
見眾人達成了一致,唐清安終於一錘定音。
“告訴朱秀,十萬金江軍交給他。”
劉承敏有開拓草原之功,武震孟有收複奴兒乾,開拓朝鮮之功,彭大海有收複琉球,征服日本之功。
幾人的威信威望一時無兩,因此唐清安決定把前期的戰事交給朱秀統帥。
即是對朱秀才能的信任,也是彌補他幾年來,甘願默默無聞的補償。
和多年前的十萬大軍不同。
以前的金江軍,根基是遊擊區出來的隊長為基石。
現在的金江軍,一部分是原來的隊長,還有一部分,是在金江軍從軍多年,大量提拔起來的軍校生為隊長。
多年前,唐清安還需要花費大量的心思,拉攏軍隊軍心,維護自身的威望。
那麼現在,唐清安已經可以穩坐後方,居中調度,把精力投入更多的事情。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才是萬無一失的。
流民軍一路走來,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但是朱秀。
同樣是十幾年來,從數百萬遼民中走出來的將帥。
是非東海堡係將領出身的軍中第一人。
把十萬大軍的指揮權交給朱秀,唐清安心中妥當,不會擔憂有戰敗的風險。
如果前線在朱秀的指揮下,金江軍還能戰敗。
唐清安不認為自己能改變形勢。
眾人沒有反駁。
十萬大軍的指揮權雖然歸於朱秀,但是不代表朱秀說的算。
“告訴劉承敏,讓他和你一起拜訪北鎮。”
劉承敏的妻子,是錦鄉侯府家的小姐。
有他出麵,就是對錦鄉侯府最大的保障。
什麼空頭承諾,都比不上劉承敏。
他是平遼侯的結拜義弟,金江軍第一節製使,這要是還不能說服錦鄉侯府,金江鎮也沒有更好的條件了。
“我寫幾封親筆信給劉英,趙雍二人,是他們重新麵對現實的時候了。”
當年,忠順王還未抵達遼西。
遼西軍人心惶惶,不少的將領私下聯係金江鎮,準備投靠金江鎮。
忠順王抵達遼西沒幾個月,就穩定了人心。
眾人與金江鎮的聯係,逐漸的中斷,可見忠順王的才能,隻可惜。
唐清安搖了搖頭。
“讓他們二人看清楚形勢,不要自誤,我也算是半個遼西人,算的上是老鄉,值得信任,不會虧待他們。”
將軍雖然不是遼東人,但是從遼東發家。
最開始就是遼西東海堡的百戶。
所以將軍說自己算半個遼西人,也沒有什麼錯,站得住腳。
遼人守遼土之前。
在遼東服役的營軍,大多數來自於內地的精兵。
而遼金元時。
遼東的漢人早已屠戮光。
現在遼東的漢人,都是前明開始從關內移居此地。
論祖上的根源,不少人家還保留了家譜,有跡可循。
真要是攀關係,誰也能繞個彎攀起來。
唐清安就算沒來過遼西任職,從父族也可以攀起。
猶如曆史上的毛文龍。
祖籍山西,現籍浙江,長大後投靠搬遷至沈陽的伯父,從而在遼東落軍籍擔任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