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輕歎。
“他離去前來求見,我讓周吉帶來,讓他在院外坐,說了小半天的往事。”
第一次見麵的時候。
還是秦可卿帶著金州家眷出遊,這自稱洋和尚的西方人,突兀的闖了進來。
當時憤怒的周吉要帶人打他,秦可卿聽夫君談起過外來和尚,才製止了周吉。
否則當初那態勢,周吉可能把王豐肅打死。
“他說的有些道理,我思來想去,本不該插手公事,不過心裡難安,始終擔憂放不下。”
“王豐肅的想法,我是知道的,不過沒必要計較。”
金江鎮的金江軍和新合軍。
合計二十餘萬大軍。
其中高達十八九萬在外作戰。
整個金江鎮本土,隻有不到三萬金江軍。
的確如王豐肅所言,外重內輕。
並且從第四鎮開始,外部的軍力,多年高於本土。
唐清安有信心掌控,不代表彆人有信心。
大唐唐玄宗也認為自己能掌控。
結果成為大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以史為鑒。
要麼事畢卸磨殺驢,要麼任由地方超出控製,成為大患。
不過唐清安真沒太過憂慮。
一則他還年輕,年富力強,二則金江軍不同,軍校出身的中低級軍官,占比越來越高,逐漸成為中堅力量。
私人的野心,很難撼動金江軍,更不可能讓金江軍調轉矛頭,指向本土。
除非唐清安失去人心。
有些人看得見,有些人看不見,擔心總是有的。
見夫君心中有度,秦可卿也不再提此事。
美人遲暮。
而可卿不老。
三十出頭的年歲,正是最誘惑的年齡。
又懂風趣,身材飽滿,曆史上英雄難過美人關,向來都是陷入這個年齡的美人。
太過年輕,青春美好,隻可惜不懂疼人。
年齡太大也不行。
三十出頭正好。
即有吹彈可破的皮膚,又有眉眼帶春的風情。
屬於女人的高光時刻。
唐清安把秦可卿的手拉向自己,握在掌中摩挲。
秦可卿欲迎還拒,給了個白眼,說是反抗,實則順從至極,乖乖的靠了過去。
就這麼刹那之間,短短的幾個動作,就讓唐清安心滿意足。
不讓男人覺得矯情,又讓男人覺得自己得逞,其中的火候,真不是小女孩能掌控的。
溫存的時刻,唐清安想了想,還是主動告知了秦可卿,本來是不準備和她商議的。
“第四鎮在日本順利的話,我可能會把唐晏乾派去日本。”
日本的戰事已然失控。
江戶幕府三代的成果化為灰燼。
無論是德川家光勝利,還是德川忠長勝利,日本都不可能重新統一,各地的大名不會允許。
日本近百年來。
經曆了三朝的幕府統治。
唯獨德川幕府時代的三代之治,讓各地大名苦不堪言。
各地大名的實力削弱到了極點,幕府一句話就能發落大名,剝奪大名的領地。
現在好不容易重回舊有的勢力,大名們不會再給德川幕府機會。
何況還有身側的第四鎮。
當解決了國內的事,就輪到了日本。
必須要有繼承者去第四鎮。
其餘的孩子年齡小,才能也不足,孩子們中,唐清安最看重唐晏乾。
畢竟經曆過磨練,唐晏乾本身又聰慧。
所以唐清安下了決定。
最有本事的孩子,去開疆擴土。
有了唐晏乾在日本,孤懸海外,兵強馬壯,地盤越來越大的第四鎮,才不容易脫離控製。
一個琉球,半個九州國,已經給第四鎮立國自立的條件。
秦可卿沉默無言。
剛才的歡喜,逐漸的消失。
對長子,秦可卿隻覺得虧欠。
小時候就遠離父母,去朝鮮生活,好不容易回金州呆了兩年,又去了朝鮮。
過兩年可以和朝鮮公主完婚,回到金州了,結果又要去日本。
日本九州國與金州有四千裡之遙。
一年難得見一次。
“怎麼哭起來了呢。”
唐清安手忙腳亂。
“我隻覺得這孩子太可憐。”
“從小就飄零,彆的孩子都有父母在身邊,唯獨他沒有,他雖然從來不提,我卻知道他有多想我們。”
“每當想起他小時候,一路哭去朝鮮,我心裡就疼的厲害。”
秦可卿磕磕絆絆哭哭啼啼。
唐清安擦拭了秦可卿的眼淚。
“他長大了,始終要成家立業的。”
秦可卿沒有問。
唐晏乾以後還會不會回來金州。
有些事,她是不能問的。
也不敢問。
夫君未來的繼承人會指定誰,秦可卿不願意去想。
太過遙遠。
以前隻有金州的時候,秦可卿還想過爭。
現在夫君有可能坐天下。
其中的凶險,反倒是令她不願意爭了。
不久。
薛寶釵生下了個姑娘。
此時。
朱秀已經拿下大半個山東。
……
“他娘的狗屁新王,竟然敢來打我。”
程之信聽到流民軍主力往湖廣而來,氣的破口大罵。
以前可是他追著流民軍打,對方隻有狼狽逃跑的份,如今變了天,他都跑到湖廣了,流民軍竟然還來找他。
朝廷不行了。
程之信不願意和其餘的勢力發生衝突,所以他離開了四川,選擇了湖廣。
四川雖好,卻不適合當爭天下的地盤。
讓田永命老死在四川。
程之信選擇了湖廣。
流民軍越來越厲害,他認為唐清安必然會入關,北方就讓給他們二虎相爭。
自己悄悄的發展,靠著湖廣的富庶,擴充兵馬,以圖金陵浙江。
以襄陽為根基,程之信部眾已大二十萬,對外號稱三十萬。
襄陽一帶供應不了二十萬軍。
程之信是武夫,既然選擇了提刀爭天下,就不會顧及地方的大戶。
看著流民軍是如何發展起來的,有樣學樣,大戶們要麼乖乖的供養他,要麼就等他上門屠戮全家。
整個襄陽地區苦不堪言。
打仗的本領,程之信是有的。
但是治理地方是水磨的功夫,方方麵麵都要顧慮,程之信沒有條件去慢慢的治理。
金江鎮之富,那是唐清安治理了近二十年的時間。
他程之信哪裡有這麼多時間呢。
隻能選擇最快的方法,那就是搶劫。
襄陽在程之信的手裡,已經窮的啥也不剩。
所以程之信不願意為了襄陽,和流民軍發生決戰,希望對方見好就收,主動讓出了襄陽。
從襄陽退去荊州,準備在荊州繼續發展,所經過的一路焚廬舍,夷井灶,雞犬無所留,千裡一空。
手裡的人馬也越來越多,竟然超過了三十萬。
程之信當然知道手裡軍隊魚龍混雜,會導致很大的積弊。
不過他顧不上。
他倒是想要二十萬精兵。
可他有時間去操練麼。
拉上戰場,活下來的就是精銳。
人命不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