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
當李伯升所部,順利入湖廣,乃至三個月後打敗程之信的捷報傳遞到金州。鴴
至此。
沒有人在懷疑金江鎮占領天下的形勢,隻剩下猜測,還需要多久才能平定南方。
對於南方。
金江鎮以拉攏為主,軍事威脅為輔。
例如在廣東。
當地的粵海將軍,和唐清安是姻親,此人是唐承誌的嶽父,經過考慮後,主動選擇了金江鎮。
雖然金江鎮還未踏上廣東,已經有了支持金江鎮的勢力。鴴
靠著粵海將軍的協助,金江鎮的軍隊雖然還未抵達廣東,但是官員已經開始涉足。
很多地方並沒有抗拒,但也有不理睬,仍然恪守朝廷旗幟的官員。
還有福建。
因為多年來在福建的移民,當地百姓熟悉金江軍,隨著福建移民帶回來的消息,很多百姓也心向金江軍。
打破了當地大戶編造的金江鎮吃人的謠言。
不過百姓是百姓,大戶是大戶。
兩者的利益並不在一起,甚至是互相衝突的。鴴
所以很多福建的大戶不認可金江鎮。
金江鎮雖然不如流民軍做的明顯,但是政策多靠往百姓,而對大戶頗為嚴厲,所以也不受大戶們的支持。
以福建祁英永,祁英豪,祁英奢三老為首的地方大戶,提出結寨練兵,對抗金江鎮的野心,在福建也頗受大戶支持。
“大戶啊。”
唐清安搖了搖頭。
“大戶本沒有錯,但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不顧百姓的利益就錯了。”
張琪,賈雨村,謝正仁,張如圭,傅試,龔澤,賴尚榮……鴴
一批從國內抵達金州的官員,正聚精會神的跟著保國公。
賈雨村以前任職過遼東都司,對遼東與金州都不陌生,其餘的官員則是第一次來金州。
這是國內官員第一次與金州的正式接觸。
國家太大。
金江鎮必須接受國內的人才。
無論古今都是如此。
沒有違背這個道理的事實。鴴
看著眼前的官員們,唐清安內心複雜。
有些人有真才實乾。
例如龔澤。
有些人則是大周傳統官員的作風,不能說不好,大家都是這麼做的,並且遵守規則,從中做出成績。
例如原福建左布政使,現朝廷戶部尚書張琪。
有些人有才無德。
例如賈雨村。鴴
有些人為了名利不要臉麵。
例如傅試。
等等。
人無完人,不能指望彆人是聖人。
以聖人的標準來選拔官員。
那注定就是沒有標準。
唯獨製度才值得依靠。鴴
而製度不能永恒不變,要能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停的自我變化與調整。
不是時代順應製度,而是製度順勢時代。
賈雨村從來沒有做錯過事。
對金江鎮的幫助,更是真心一片。
還有此人還是唐展望的嶽父。
至於德性?
那是紅樓中發生的事。鴴
唐清安總不能把這個理由拿出來說吧?
當下。
於情於理。
唐清安都得重用賈雨村。
那麼憑借什麼,讓各色各樣的人,遵守金江鎮的規則來做事,並且做出成績呢。
製度。
同樣的一批人。鴴
在舊朝對皇帝肆意指責和監督,哪怕被廷仗甚至殺頭都麵不改色。
到了新朝。
新的皇帝做同樣的事,甚至七下江南這等糜爛地方的行為,反而被官員們稱之為聖明。
說明了製度的重要性。
人是能改變的,而且人其實很弱小,隻要改變了製度,人就隻能順應而為。
聽到保國公提起福建的事情,張琪麵色不變,仿佛他跟福建沒有什麼關係。
他的確是這麼想的。鴴
自己不過是在福建主政過,福建大戶們的事情,跟他不相乾。
唐清安繼續說道。
“大戶也是百姓,百姓們締造了國家,不過大戶們有更多的話語權,也占據更多的資源。”
“這不是他們自己的,而是國家的穩定,與社會規則的認可,保證了他們的利益。”
“靠著這股契約,大戶們憑借社會規則,穩固自己的利益,並且擴大自己的利益。”
“但是呢。”
唐清安重重的說道。鴴
“大戶們認為自己的利益高於國家,高於百姓,那就是他們錯誤的認知。”
曆史上漢人的失天下,被征服後,成為了下等民族,導致了文明的淪陷。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地方大戶階級的出賣與背叛。
出賣了民族,背叛了民族。
官員們不敢錯過保國公說的每一個字。
他們不熟悉保國公,而保國公也不熟悉他們很多人。
這一次的見麵,不但是融入金江鎮的契機,更是了解金江鎮未來的治國之策。鴴
聽到大戶之說。
官員們難免猜測,難道保國公對大戶成見很深?
唐清安沒有隱瞞,直截了當的告訴眾人。
“大戶的利益是合法並且應當尊重的,但是大戶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是平等的。”
“大戶們絕對不能把自己的利益,高於百姓的利益,高於朝廷的利益。”
“因為這是大戶們對自己利益來源的背叛。”
“是朝廷和百姓們,賦予了大戶們的利益,同樣也是朝廷和百姓們,賦予了百姓們的利益。”鴴
“朝廷的利益,同樣來自於百姓。”
“無論是哪個方麵,利益都是平等的。”
“很多大戶有怨言,認為憑什麼減少他們的利益,補貼朝廷和百姓的利益。”
“因為他們錯了。”
唐清安眼裡滿是鄙視。
“他們的利益,來自規則的分配,是所有方共同遵守的規則,當百姓們的利益不足,也就是分配利益出了問題,當然需要重新分配。”
大周善待讀書人。鴴
這並沒有錯。
讀書人就是當今時代的人才。
對人才的鼓勵和支持,無論古今中外都是這麼做的。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度。
超過了這個度,好事就變成了壞事。
金江鎮入主中原。
當然要換新的規則。鴴
所有人都要適應這個規則,所以唐清安才長篇大論,把自己的思路告訴眾人。
他的思想,會被這些人帶回國內。
明白的人就會遵守他的想法。
不同的時空,明末不少地方的大戶們。
認為自己的利益是靠自己得來的,不認可社會的規則,把自己的利益優於民族。
這不但是對百姓們的背叛,同樣是對規則的背叛。
他們失約了。鴴
既然是無信之徒,所以他們理直氣壯的出賣了民族。
被後世所唾罵。
於是地主階級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眾人中。
有人表態支持,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人不發表意見。
表態支持的人,不一定是內心支持。
提出不同看法的人,也不一定是拒絕的人。鴴
乃至不發表意見的人,也不代表他們是會按照唐清安想法去做的人。
最終。
以事實為依據。
對官員們的考核以及監督,才是有效的手段。
用了整整兩個時辰,見沒有還有其餘的說法,唐清安結束了這次的會麵。
很快。
國內就明白了金江鎮的想法。鴴
而且金江鎮在半個中國已然開始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