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廳內,於青青條理清晰地講述朝廷使團與楚軍代表今日談判的內容。
朝廷使團的楊公公在談判中先拋出了一顆‘甜棗’,鑒於楚帥唐世勳心懷忠義,力抗獻賊,收複失地,有功於朝廷,聖上特封唐世勳為‘長沙總兵’。
並且,封副帥唐世績為‘寶慶總兵’,副帥陳建誌為‘衡州總兵’,副帥柳大鈞為‘永州總兵’。
此即是說,弘光朝廷連招安楚軍的步驟都省了,且承認楚軍在長沙府、寶慶府、衡州府與永州府的軍事力量。
楊公公提出的第二條是,唐世勳等四位總兵與寧南侯左良玉互不統屬,但唐世勳等總兵皆歸湖廣總督何騰蛟轄製。
第三條是,楚軍治下的各府州縣之行政官員需由朝廷吏部委任。
當然,對於已經是衡州知府的秦正甫、寶慶知府許定江等官員,吏部會酌情予以留任且給予正式的公文告身等。
如此一來,秦正甫、許定江等人將正式成為朝廷官員,而且秦正甫與許定江兩人是連跳數級成為正四品的知府。
而由於楚軍在整個長沙府的各州縣皆還未開衙,吏部將派遣各級官員來開設府、州、縣衙。
第四條,為了維持楚軍治下的穩定與秩序,也為了讓飽受獻賊荼毒的湘南各府百姓能休養生息,都察院將派遣巡按禦史來湘南‘代天子巡狩’。
此外,湖廣的蕃司、都司、臬司衙門亦將派遣官員巡視或入駐湘南各府。
第五條,楚軍的東路聯軍需從江西的袁州府、吉安府與南安府等地撤兵。
且鑒於楚軍在江西省對百姓造成的累累傷害,尤其是血洗泰和城!楚軍當向江西省藩司衙門上繳劫掠物資折合白銀五百萬兩。
當於青青說到這,孔不貳、呂興、馮姒和盧葦四人幾乎同時發出了冷哼。
於青青端起蓋碗輕抿了一小口茶水,遂續道,當朝廷使團的楊公公提出這五條以後,我方的談判使秦正甫、秦薇兒與曹公公則逐條進行‘反擊’。
關於第一條,即朝廷特封大帥唐世勳、副帥唐世績、副帥陳建誌和副帥柳大鈞為總兵。
秦正甫對楊公公提出一個關鍵問題,不知朝廷封大帥唐世勳等四人為何等軍職?
要說秦正甫此問有很重要的意義,因大明的總兵為差遣官職,並無固定品級,其身、等級、薪俸待遇等皆需按原本的官職來厘定對應。
而為了確保等級秩序,一般從侯爵、伯爵和正一品的左、右都督中挑選人員擔任總兵官。
而若是以正二品的都指揮使出任總兵官,通常會掛上‘都督僉事’的軍職。
亦即是說,總兵也是分等級檔次的。
一般而言,能被封為總兵官者至少要掛有從二品的‘都指揮同知’之軍職。
比方說嶽州總兵王允成,他就掛著湖廣都指揮同知的軍職,因此他的嶽州總兵之位等同於從二品。
又比方說楚軍的副帥陳建誌原是常德副總兵,他乃是常德總兵王上庸老將軍的副手。
而王老將軍掛有正二品的‘都督僉事’之軍職,陳建誌則如王允成一樣掛有‘都指揮同知’職。
因此,王老將軍的常德總兵等同於正二品,陳建誌的副總兵則等同於從二品。
而若由正一品的左、右都督,或者從一品的左、右都督同知來擔任總兵,其級彆與實際控製的兵馬地盤等各方麵無疑皆高於王允成或王上庸等總兵。
比方說如今已投靠滿清韃子的吳三桂,他曾為遼東的‘寧遠總兵’,其掛有的軍職在崇禎年間由從二品的都指揮同知、正二品的左都督僉事、從一品的左都督同知,累升至正一品的左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