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本世界飛升者!
一片破舊的廢墟裡,靜靜的躺著一座小小的金字塔。
不高,也就是十米左右。
周圍已經爬滿了綠藤,廢墟瓦礫之間,到處是青色,或高或低的。
林正陽隨後用劍撥開擋路的小樹苗,走到了這金字塔型建築的前麵,靜靜地凝望著。
斑駁的牆壁上,到處坑坑窪窪,裡麵還有些許泥土,也不知究竟過了多久。
順著通道走進去,迎麵是倒伏在地的腐朽木板,背陰處還長著一叢菌類。
陰暗,潮濕,腐朽的氣息,不時在角落裡還傳來幾聲“呱呱”的蛙鳴。
除此之外,就是一片靜謐。
“這地方,真是破敗了啊……”
伸出手來,觸摸著入口出牆壁上一個殘留著的鱷魚形雕塑,林正陽感受著其中殘存的氣息。
很淡,非常淡,以神祇的角度來看,依舊能看出曾經被神力籠罩的痕跡……這裡在很久之前,應該是一個受祭祀的本地神祇的聖地,至少也是神殿祭壇這一類。
“從力量的本質層次來看,達不到六階,但在五階中算是較強的,應該屬於從神,不是主神。”
“主神的神殿必然位於大城邦的城中心,不太可能孤單地出現在這裡,而且看樣子已經廢棄了。”
“再加上,這神殿未免太小了點,所以……這是個半神吧,或者主神麾下的從神一流。”
“這處廢墟,應該原本是個大型村莊,是這個半神的主要信仰地,不過似乎出了什麼變故,導致村莊沒落,或者乾脆就遷移了,真是個倒黴的半神。”
此世異域土著神,都有各自的信仰地,是其中主要信仰。
不過能在繁華的城邦中心有自己的大神殿的,唯有主神一流的神祇才能……達到或者非常接近六階。
至於其他的,好一些的能有小型的城邦,建立屬於自己的神殿,差的就隻能在大型的村莊裡,建立這樣比較簡陋的祭壇,至於力量再差的,可能就連祭壇都沒有,隻是偶爾有些信徒而已,那就是所謂的流浪神……
同樣是五階的半神,神力層次也有三六九等,強的已經瀕臨六階,神力差不多有四百多萬,差的可能隻有三四萬,甚至於兩三萬……
“按照神力的強弱來看,我本體加上繼承小份神域,總體力量能有三百萬,不過論本質依舊是屬於真君層次,也就是六階,也就是說,本質層次高,力量卻不足。”
“這是我繼承還不久,加上神位遭受過分裂,以及國家神道本身的體質限製的緣故,所以才略有不如。”
大楚神道體製繼承自前朝,其中有相當部分來自於前朝甚至於更早的朝代,高層大約占據了三成左右,中層接近五成,底層隻有一成……
每逢改朝換代時,就是神道大洗牌時期,底層神祇是非常容易陣亡的,中層好些,神力較強,一般來說如果不是牽連過大還是可以保存,高層往往因為與朝廷牽扯過多反而難以脫身。
國家神道體製內,神祇品級升遷由道錄司擬出,天子朱筆批注,送至宗廟,交由高祖皇帝神主批準後才能生效,理論上確實與做官有些類似,就像是人間的爵位一般。
每敕封一位神祇,先要由道錄司確定品級,神名,區域,還有神職權柄,再經過重重審核批複後,全部通過,這份旨意一份為三。
一份交由人間,送達對應區域的官服,禮部同時派人前去監製,安排敕造神廟的各種規格。
一份送入冥土,龍氣福地之內,高祖皇帝那裡。
一份上達天聽,代表國家天命所在的天柱內,真龍自國家氣數中特彆支出一份氣數,消耗掉,造出這麼一個神位,賜予英靈。
這個過程,所有消耗都是自國家氣數中支出,乃是公器。
須知國運雖多,用處也多,無論是用於鎮壓天災人禍,還是扭轉不利的影響,或者人主造命之用,都是需要消耗的。這裡用的多了,必然影響彆的方麵,所以曆朝曆代很少敕封高品級的神祇。
當然,如是已經有了神位,予以提升,本就是有了根基,那麼隻需要再原本基礎上予以擴展神位,自然就不需要那麼多消耗。
天柱一立,天地人合運,上達天意,中得人心,下通冥土,這就是真龍體製象征。
故此真龍天子在位時就是人間神格最高的現世人神,口含天憲,能敕封神祇,其緣故就在於此。
有了這個法統,也有體製,才有造出神位,所以說聖天子百神護佑不是假的,因為確實有忠臣英靈死後得以敕封成神。
沒有天柱,沒有這法網體製,就沒有天命,就算親口封神,也不得上達天聽,造不出這種神位,所以亂世草頭王私下封的神都是淫祀一流,算不得數,也不得天地認可。
國家神道的優越性在於,可以短時間內提拔不少高品級的神祇出來,隻要舍得國運短時間大量消耗。
當然,既然是體製,自然不可能光有福利沒有義務。
國家神道體製內部,各路神祇與神主的關係就類似於周朝分封體製下幾百路諸侯國與周國的關係。
各路神祇不但要承擔各自的本職工作,還要負責朝貢……每歲都要供奉一些特產,還有就是繳稅。
“國家神道體係。
王級道君,一品,虛封,無稅,因為理論上器已經接近天子,神格太高了,幾乎都是自古以來流傳的道君。
實際上這一級彆也不可能受到神庭節製,到底受不受祭祀,願意不願意受祭祀還是要看心情。
州級真君,三品,實際上繳納五成。
郡級地祇,五品,實際上繳納六成。
縣級地祇,七品,實際繳納七成。
村鎮地祇,九品,實際上繳納八成。”
“我此次奪舍的這個身份,老祖宗就是真君位格,理論上這個世界點根本積攢不出自立的本錢。”
“據我估算,真君至少要有五百萬倍於一階的力量才能維持住不墜落神位。”
“光是依靠著沿海一代信仰,再被抽取稅賦後剩餘的,不可能全部留給自己。”
“信徒需要反饋一定比例神力,慣例是保佑少生病少惹事,或者積累足夠後滿足願望,或者乾脆存著,等到死後接入神域享福,按照貢獻的香火予以不同待遇,直到陰壽終結……這部分是必然要花在神域建設上,按照契約給予信徒生前死後的反饋,不能節省。”
“除此之外,還有彆的消耗。”
“祭祀的神官,巫女,需要賜予力量,以行使神術,顯示神跡,好傳教布道。”
“生前有無子嗣?若是有,後裔豈能不蔭庇一二?後裔子嗣死後的靈魂需要耗費神力安置。”
“有時,需要支出神力,支持族中多子多孫,簡單地調理下母體內胎兒成長,較之尋常人健康些,聰明些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