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後世子孫裡,有出類拔萃的,怎能不多偏向一二?不說彆的,保佑個無病無災,彆意外夭折,總是要看顧一二的吧?”
“這是中低級彆的地祇都會適當考慮的事情。”
“至於真君一級彆,甚至還會格外看中後代子孫的成就,有時會不惜神力改易命格,讓有才能的子嗣上位,更容易光耀門楣……神力本就是有不可思議之能,越是高位格的神祇越是神秘莫測。”
“除此之外,有時還會有些突發情況,需要支出大量力量的時候。”
“尤其在每逢新舊天命交替時,新皇登基,最是容易滋生事端,往往又少不了各種魑魅魍魎活躍,要應對這些麻煩,更是少不了消耗力量,應對各種。”
“這樁樁件件,哪裡不是需要大量的支出?最後能有多少積累下來?能留下一兩成,就算不錯,三成,已經是極限。”
“一朝天命,才幾百年?短的隻有一兩年,長的有二三百年,這段時間,其實是不夠積累出五百萬神力的。”
“所以,很多高品級神祇,在挺過了十幾年甚至更久的動蕩時期,因為神力大減,到了新朝開辟時已經維持不住原先的位格,紛紛跌落一級甚至更多……新朝建立有司,清查神祇,就會發現大部分幾乎都降了品級,於是沒有延續前朝敕封,更彆提加封了……”
“當然也不發趁著亂世押注,因而一飛衝天的極少數例子。”
前渤海真君能這麼做,與這份海外基業密切相關。
至少,目前為止,海外建國已經進行得差不多了。
數百萬人,一個侯國,立起天柱,氣數成蛟,還是有的。
這才是他自立的本錢。
換成彆的神祇,一旦自立,立時就是神力大減,剩餘力量不足以維持高等級的位格,隻能跌落,再想晉升回來,又不知道需要積累多久了。
宇宙是如此的浩瀚,而個體與之相比真的微不足道。
即使是林正陽累世修行,積累深厚,也是如此。
自一階到五階,每進一階,單論積累其實都是成十幾倍的增長,唯有這樣,才能完成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假定人類一階的正常水準為基數。
五階已經是一階的萬倍到數萬倍左右。
六階,頓時一躍到了五百萬倍以上。
五階到六階,所需的資糧頓時就是五百倍不止。
越往上,越是誇張。
晉級一次所需積累就越是恐怖。
而依據不同的道途,這個數目又有所區彆。
至少神道上是這樣,而仙道用於自身,則數目可以少很多。
據說理論上的十階,就是把整個已知的宇宙全部填入,也隻是堪堪湊齊億萬分之一……
是故,不存在十階。
其實這也隻是一種假說。
實際上,內中換算相當複雜。
神道仙道區彆相當之大。
一神教與多神教又是不同
地仙,神仙,天仙,太乙,大羅,層層遞進,並非僅僅靠著法力積累就能達到。
太乙道果更是自成源泉,堪稱永動機,理論上法力無窮無儘。
這就絕不可能靠著單純法力堆砌達到這個境地。
小說家言,所謂“以力證道”究竟是個怎麼證法,其實筆者也很好奇究竟有沒有帶腦子。
這些境界,描述的都是外在,究竟如何唯有切實踏足之後才能完全明晰。
“我欲成六階真神,就必須要自行積累五百萬神力,才能在脫離大楚體製後,短時間內再塑神位,不然,一旦脫離,很快就要跌落層次,回到半神的水準。”
“時日久了,連六階本質都會衰退,再次降低到五階。”
“這是因為我接受神位的時日太短,還不足以轉化出六階的神體,需要的力量太多了,繼承的那部分神力根本不能輕易動用。”
“若是要成神仙,這倒是夠了,大約需要三分之一就行,但我接下了神位,不可能就這麼一走了之,畢竟那麼多信徒付出了信仰,還沒有給他們待遇,債務沒有還清,那部分儲備神力根本動不得!”
“除此之外,我在這裡獲得的好處太多,欠下的三千大功,哪有那麼好還?這可都是有利息的!”
“在還清之前,根本彆想一走了之。”
彆看那前渤海真君那麼好說話,不計較自己占據他後裔的身體,又是送神位其實是甩鍋,又是送傳承(還是甩鍋),又說可以到彆的世界積累善功,真要是他有跑路的想法,絕對會後悔……
“哈,果然世事艱難。”
林正陽搖搖頭,啞然失笑。
不由得有些羨慕那些玄幻風小說的主角。
完全沒有這麼大限製,想怎麼做都可以。
悟道了直接境界飛漲,吃了藥就能升好些級,彆人動輒修行幾千年才能積累的法力他幾個月就完成了,而且還是完美無缺……整個世界完全都是單機遊戲,隻有他們特殊,彆的那些前輩都是傻瓜。
而到他,就需要辛苦謀劃,各種盤算,這才能滿足積累到五階的資糧。
彆看他今生晉升得快,前世他足足花了幾十年,冒著生命危險,前後跑了那麼多投影位麵攪風攪雨,更是和主神殿立約,這才達成了奇跡……百歲之內,以散人身份踏入五階。
大派弟子,居住元氣充沛的洞天福地,靈山勝境,平日不時有各種修道丹藥,更是有師長親身教導,本身又是天資聰穎,大約也需要在兩百六十或者三百歲左右才能完成這一步,完整地踏入五階地仙之境。
看著他明麵上的成就,誰知道他背地裡付出了多少辛苦,冒了多少風險?
相比之下,那些一路隻靠著殺殺殺,莽莽莽,打怪升級的主角就顯得那麼得可笑……這大約就是畫風不對的緣故吧。
林正陽有時候,也會羨慕那些活得輕鬆的主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