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國內核物理專業最權威的專家學者,他深刻地知道想要在這一行做出領先世界的研究成果,到底有多麼困難。
許多被稱為天才的學生,終其一生耗費無數時間精力恐怕也隻能在核物理尖端項目上入門。
想要真正做出前無古人的成果,那得是需要國家級的科研力量持續不斷進行資源投入的結果。
‘碳納米管材料工業化量產技術’這種涉及到高分子材料學的技術,或許還有可能和運氣沾邊。
但‘重核聚變’這種核物理上的研究,絕不可能是靠運氣就能搞定的。
他隻當是劉浪在過分謙虛,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方一定是個自己生平僅見的天才。
“是這樣的,我有想過關於建造重核聚變反應堆所引發的外界關注的問題。
因為重核聚變所特有的反應方式,比如點火裝置需要用到氫彈這種級彆的核武器等等。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遮掩的借口。
正好,我的《流浪地球2》準備開拍了,重核聚變反應堆可以偽裝成《流浪地球2》裡的電影道具,重核聚變行星發動機。
這樣一來,就可以完美地解決如何向外界解釋的問題。
等到工程竣工,電影拍攝完畢後。
這座重核聚變行星發動機也能作為重核聚變核電站,開始進行它的真正使命——發電!”
一旁的石磊剛聽到劉浪的第一句話就油然而生一股熟悉的感覺,最後更是忍不住拍了下自己腦門。
‘沒錯,又是這個熟悉的借口!
這小子果然還在惦記他那個破電影!’
另一邊論證組內的眾人已經徹底被劉浪的腦洞給驚呆了。
用拍電影的方式和借口去掩蓋重核聚變反應堆的建造。
這想法實在是太離譜了。
隻有早就經曆過這一切的安全局主管石磊在一旁一臉麻木。
經過他的解釋,論證組內的眾人這才知道,原來早在《流浪地球》第一部拍攝的時候,劉浪就靠著拍電影的方式,實驗了‘碳納米管材料工業化量產技術’,建設出了一座真正能夠投入使用的太空電梯。
有了這個‘前科’事件存在,再加上關於‘碳納米管材料工業化量產技術’的遮掩效果相當成功。
安全局主管石磊和國內核物理研究方麵的領軍人物張炳坤院士麵色凝重地交流了一會。
“這麼做,也不是沒可能。
不過我們要針對你這部電影進行一些限製。
比如說電影劇組人員的管控,拍攝基地周邊需要進駐安全局特勤人員等等。”
重核聚變一旦真的開始實驗論證,它的重要性毫無疑問會立刻成為國內保密級彆最高的科研工程項目。
所以對參演《流浪地球2》的人員也會有一定的限製,劇組內部的保密級彆自然也會相應提升。
“沒問題,拍《流浪地球》第一部的時候我就已經經曆過了!”
劉浪忙不迭興衝衝地答應了下來,相比於借助官方力量拍攝電影時帶來的幫助,這點要求根本不算什麼問題。
“好的,現在我就來跟你們介紹一下這個重核聚變行星發動機的具體參數。
設計高度達到11000米”
“什麼?!11000米這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