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法控股的話,對於國家而言,也就沒有收購的必要了。
所以綜合來看,得不償失”
石磊提到的幾個代表性高新技術企業,市值動輒上萬億美元。
以五千多億美元,想要用‘溢價收購’的方式,對上述高新技術企業巨頭進行‘控股收購’,根本就沒法實現。
高新技術產業公司中,有實力的大企業難以收購,小規模的企業龍國官方又看不上。
所以戰略總署對這筆五千多億美元的資金到底該怎麼花感到頭疼。
石磊此次前來,也是想聽聽劉浪的意見,畢竟這次龍國能從鷹醬這裡‘訛’出萬億美元,最大功臣還是他劉浪。
“至於鷹醬其他的實體製造業就不用多說了,沒一個能打的。
自從鷹醬實行金融,科技立國國策後,製造業全都轉移到第三世界國家了。
他們國內的製造業體係已經徹底被我們完爆,根本沒有收購的價值。”
聽完了石磊的話,劉浪也思考起來。
“得找一個行業,最好這五千多億美元砸進去,能夠給我們帶來絕對優勢地位。”
思考了會,劉浪繼續說道。
“有沒有考慮過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
什麼意思?”
“比如說鷹醬的電影產業,六大電影公司,也就是俗稱的‘好萊塢巨頭‘。
好萊塢在它們的影響下,作品行銷全球,在世界範圍內都有超高的人氣和影響力。
但平均每個電影巨頭,市值才僅僅隻有幾百億美元。
即便是溢價收購,五千多億美元也足夠將它們全部收入囊中。
這樣一來,我們就擁有了好萊塢最先進的電影工業體係。
這還是抵禦外部文化入侵,對世界各國進行文化輸出的必要條件”
劉浪的話讓石磊一陣沉思,這確實是他從未想過的方麵。
近些年來,隨著太空電梯,領航員空間站,月麵基地,重核聚變反應堆等一係列高新科技技術成果的應用,龍國的實際國力已經得到了井噴式的發展。
但遺憾的是,相較於基建,實體產業上的提升,精神文化領域卻遲遲未能跟上。
光靠劉浪一個人拍攝的電影作品,根本沒法改變龍國對外文化輸出的疲軟狀態。
龍國國內的‘國產影片保護月’依然存在。
各大火熱的影視劇中,依然是披著各種題材類型外皮的愛情片,根本沒法對外進行文化輸出。
像《流浪地球》這種能夠展示龍國國家工業科技水平,宣揚國家‘肌肉實力’的科幻大片,除了劉浪根本沒人拍得出來。
歸根結底,還是龍國的現代化電影工業實力太弱,根本沒有和自己強大的國力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