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問罪上庸
諸葛亮手中的鵝毛扇不由得停了下來。馮習這番話雖然隻字未提,但是話中之意已經非常明顯了。
滅吳!然後全據長江。
“休元,你可能有所不知,江東孫氏,已立三世,根基……”
諸葛亮開口,打算從治理方麵勸說,不想馮習一拱手,打斷了諸葛亮。
“末將知曉軍師所思所慮。然所謂三世,從孫堅開始至今,邇來不過四十餘年。甚至孫堅同輩之人尚在,何談根基穩固?”
“且第二,若是孫氏根基穩固,何來孫策被刺,孫權奪其侄位之事?昔日孫策伐揚州,殘殺世家不在少數,暗中痛恨孫氏之人亦不在少數。其父、其兄、其族人被孫氏殺戮者如雲如雨,不過待而不敢發罷了。
第三,世家大族大多……嗯哼,頗有準備,當年赤壁之時,張昭等言降之輩亦不在少數。除了部分與孫氏捆綁世家之外,其他眾人並不在乎誰是江東之主,畢竟全得仰賴於他們。”
馮習這句話也是不動聲色地掃了圈在場眾人。不少蜀中大族不就是如此麼?劉璋之時能夠安享富貴,等到劉備來時,對他們又有何影響?
“饒是如此……”
諸葛亮還想再說,但是劉備一擺手止住了這場辯論。
“休元所言不無道理。伐吳之事勢在必行,正好既為雲長報仇,也可以奪回荊州。不論是全據長江還是三分天下,荊州之地都事關重要!”
劉備立刻拍板決定了伐吳之事,雖然並不是完全認同馮習之言,但是有馮習此刻為他出頭,老劉索性順坡下驢,借題發揮,確定了伐吳的目標。這讓諸葛亮和趙雲等反對伐吳的眾人不由得心中長歎一聲。
“大王,末將懇請先治劉封、孟達之罪!若不是劉封、孟達二人遲疑不定,不願救援,君侯也不會敗走麥城,無人來助!”
馮習這邊剛消停,剛才開始還跪在地上的廖化又接上了,希望劉備先治劉封、孟達之罪。
之前劉備不問罪二人是因為曹操還虎視眈眈,東吳也全神戒備。現在曹操已死,東吳也稍稍放開了些目光,確實有治罪二人的機會。
“……且先把二人押解回成都,看其如何分辨。”
對劉封劉備還是有點感情的,打算先問問再說。眾人對此自然無其他意見,但是堂下有一治中從事,名為彭羕,聽到此話卻是眼珠轉了幾下,隨後和其他人一樣,低頭行禮。
這彭羕也是益州本地人,為人頗為自傲,脾氣很爛,所以劉璋時期和很多人都不對付。但是非常不巧,他這個性格和另外兩個人就很臭味相投,那就是龐統和法正。
劉備入蜀之時,自認為被排擠而不得誌的彭羕就去見龐統,希望能在劉備這兒有一席之地。龐統一看彭羕的脾氣和自己類似,就覺得彭羕絕非常人,向劉備舉薦。
而彭羕在蜀中還有另一個知心好友,那就是那位睚眥必報的法正法孝直。經過這兩位舉薦,彭羕才能坐到現在這個位置。
理所當然,彭羕和孟達關係也很好,恰逢最近諸葛亮和劉備從馮習議論到蜀中人才的時候,諸葛亮覺得彭羕這個人心大誌高,而且不服於人,難免不知道日後會做出什麼。
劉備也是覺得頗有風險,已經準備將其外調,眼不見心不煩。
不過這事兒最近還是被彭羕聽到了,此刻他心中的想法就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正好劉備欲治罪劉封孟達,彭羕便決定聯係二人,不如三人一同投奔曹魏,還有奔頭。
當夜,彭羕派遣心腹家人前去送信,結果剛出城就被逮了個正著。
使者被抓獲後,士卒們輕鬆從他身上搜到了聯絡密信,信件也被交給了負責的軍官。這軍官一身盔甲,胯下一匹白馬,正是馮習。
“嗬嗬,果然彭羕坐不住,想要聯絡孟達叛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