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雍執劍人!
雍京,初春。
北方立春,數九時節尚未結束,算不得真正的春天。
大雪漫天。
乾佑三十一年第一場雪,比往年來的更早一些。
今年乃是京察之年,春節休沐日還未結束,雍京城的官員們,借著正月走親訪友之機,早早活動了起來。
去年夏秋之交,京中接連發生兩件大案。
負荊盟餘孽案,陛下借題發揮,將大理寺卿、刑部尚書、督察院左右都禦史四人,直接定為京察不合格。
開年後,四人便被外放,做了地方官。
若無意外,他們的仕途,也就到這裡了。
第二件大案,便是齊王案。
事涉皇子,此案全程由執劍人審理辦結,其中的細節,除了少數幾個當事人,外界所知並不多。
乾佑帝的怒火,卻不比負荊盟餘孽一案來的輕。
禮部上下,正二品的禮部尚書到正五品主事,共計三十餘人,陸陸續續,全都被革職查辦。
乾佑帝不待見禮部,朝中上下人儘皆知。
自乾佑一年轟轟烈烈廢除教坊司後,禮部在大雍的地位,形同擺設。
若非還有春秋二闈,禮部一群官員,怕是無人識得其麵相。
二十多年以來,禮部官員極少更替。
到今天,已是清一色的白胡子老頭。
齊王案後,陛下忽然對禮部開刀。
革職一幫老頭隻是開始,接著便是將詹士府一應官員,調入禮部。
詹士府,其職責是輔佐東宮太子。
詹士府的人,是太子未來的班底。
將他們調入禮部後,便意味著,整個禮部,如今都是太子的人。
至此,有人方才驚醒。
陛下盛怒是假,為太子鋪路才是真。
兩件大案,破案之人,都是同一人。
他叫衛昭。
原本是九品小吏,一朝為執劍人看中,為其效力。
五姓七族與執劍人明爭暗鬥三十年,他們豈會不知道衛昭的底細。
這一次,執劍人似乎學聰明了。
不再暗中扶持官員,而是明著尋了一位。
一開始,五姓七族沒能回過味,栽了個大跟頭,才如夢方醒。
現在,他們已然將衛昭放在他應該在的位置上。
衛昭,就是執劍人。
執劍人與五姓七族之間的明爭,自乾佑一年而始,持續了整整十年。
直至乾佑十年燕回山大戰,彼此才有所緩和,明爭結束。
此後二十年,便是暗鬥。
這期間,五姓七族損失了壺州顧家。
壺州顧氏,泱泱大族,隻剩下顧元律這一支,不足十人。
大理寺卿許伯達外放,若無意外,大理寺卿一職,將由原來的少卿顧元律接替。
也算五姓七族對顧家的照拂。
與執劍人暗鬥的二十年,執劍人逐漸落於下風。
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們缺少人手。
執劍人在朝中安插的官員,被五姓七族一一拔除。
至於手段,無非就是十六個字。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誘之以利,脅之以威。
執劍人最大的倚仗,是其武力。
可他們卻沒有殺儘群臣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