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雍執劍人!
平息幾人爭吵,李釋儻把宮裡的消息,說了出來。
聽聞乾佑帝有意重啟內閣,幾人心思轉的飛快。
倒不是想爭什麼首輔、次輔。
在場這些人,有無內閣,隻要內閣中是自己人,不影響他們手中權利。
然而有禮部例子在前,誰都不敢保證,乾佑帝還有什麼心思。
內閣首輔,大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被乾佑帝空置太久了。
突然重啟,在聯想今日發生的事情,很難讓人不多想。
“李大人,既然知道要重啟內閣,這內閣首輔人選,可曾有風聲?”
“沒有。你覺得陛下身邊,可有適合做內閣首輔的人選?”
幾人思來想去,乾佑帝身邊無非就是執劍人和鎮北軍。
無論是大將軍方初岫還是秦國公,都是武人出身,年事已高。
做內閣首輔,就算陛下願意,他二人能力夠麼?
大雍二十年太平,靠的可不是執劍人和乾佑帝。
而是五姓七族與其手下大大小小的文官們。
這一點,即便是乾佑帝,也不得不承認。
沒有文官集團,便不會有大雍二十年太平。
當然,在乾佑帝看來,以五姓七族為首的文官集團,隻是原因之一。
五姓七族自己,則會去掉“之一”兩個字。
見眾人都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顧元律顯得有些無聊,索性開口問道“李尚書,陛下有沒有可能隻是隨口一說,並沒有打算真的重啟內閣?”
李釋儻道“顧大人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重啟內閣,是陛下在床榻上的話,是不是真要重啟,尚需等待一段時日。”
工部尚書李淮周看了李釋儻一眼。
兩人同樣姓李,他是虞州李氏,不過對這位同朝為官多年的同僚,頗為了解。
“李大人既然把大家叫來了,以你的習慣,少說也有八成把握吧。”
李釋儻笑了兩聲。
“還是你淮周老哥懂我,以陛下的習慣,若是沒有這樣的打算,他絕不會隨口說出來。他既然開口了,就一定會做。”
“替換禮部官員,殺一眾言官,重啟內閣,讓太子查案……”
李淮周將這幾件事說出,這裡的七個人,除了顧元律,都是老狐狸。
他們看出了乾佑帝的行事脈絡。
李釋儻道“諸位,陛下和執劍人隱忍二十年,不是與我等妥協,而是在暗中積蓄力量,為太子登基做準備。我知道大家有各自喜歡的皇子,但現在,我希望能挑選一人,由大家共同輔佐登上皇位。”
薊州李氏看好的齊王,因為去年湯泉山莊的事,已經徹底沒了染指皇位的希望。
李釋儻說出他的意見,其餘人並沒有著急答應。
顧元律倒是無所謂,反正他顧家不過是湊數而已。
其他人便不一樣了。
這是與家族利益切身相關的事情,就算不敢輕易做主。
還是李淮周先開口了。
“不知李大人可有合適的人選?”
乾佑帝還是魯王時,在諸位皇子中地位最低。
低到連他的婚姻大事,都不曾有人過問。
他娶親,已經是登基之後的事情了。
登基第一年,廢除教坊司後,乾佑帝娶了一位周姓女子。
也就是現在的周皇後。
周皇後這輩子隻育有一子,便是太子雍玨。
此後再也未曾生養。
如今乾佑帝共有十二位皇子,是七位不同嬪妃所生。
七位嬪妃,皆與五姓七族有關係。
李釋儻想集各家之力,挑一位合適人選,讓其登上皇位。
隻能說他的想法不錯,但要問選誰,便沒有人吭聲了。
反正與薊州李氏有關係的齊王已經沒有可能,韓王年紀尚小,怎麼選,他李釋儻都無所謂。
其他人卻不這麼認為。
與自家有關係的皇子登上皇位,對家族而言,有莫大的好處。
李淮周把問題重新拋了出來,李釋儻隻是微笑。
“各家的心思,我不想多提。不過我倒是有個提議。”
一聽他有提議,崔一薪道“李大人請說。”
“四皇子,楚王雍瑾。”
四皇子,楚王雍瑾的生母,乃是淑妃。
而她,出自顧家。
顧元律一愣,他沒有想到會選上楚王。
他以為這件事不會有自己說話的資格,剛才什麼都沒想。
驟聽之下,竟是不知道該說什麼。
李淮周輕咳一聲,“楚王雍瑾是個不錯的人員,我虞州李氏沒有意見。”
很快,幾個人達成了共識。
楚王是個不錯的選擇,顧家現在隻不過是個普通家族。
若非惦念往日五姓七族之間的情分,李釋儻完全可以不用請顧元律來。
確定要將楚王推出來,李釋儻邀請大家前來的目標,完成了一大半。
接著,他說起了第二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