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溫養脫胎,是通過細密的火候修煉,育培金丹真氣,最終脫胎神化。”
溫言一邊專心地聽著,一邊以此對照當今的九段次第,細細品味著兩者間的異同。
修士九段者一段引氣,二段醒神,三段道基,四段玉液,五段龍虎,六段凝丹(元丹),之後七八九段的高段修行乃是還丹九轉的水磨工夫,每三轉為一段。
修士突破九段之後方為法境巨擘,即金丹真人是也。再之上的靈境天人,即為元神境界。
按照高道的修法,修行古法的金丹大藥,達到第二步圓滿,就已經相當於而今的金丹真人了。至於第三步的溫養脫胎,妥妥的元神天人境界。
對方描述的境界太過高遠,而過程卻太過簡單。若論真實修行的可行性,當然是而今次第分明,又重重遞進的法門更適合廣大的普通修行者了。
台下眾人皆是如癡如醉地聽著,雖然眾人所修多是今法,卻不妨礙他們鑽研古法,兼收並蓄、化為己用。
直到講學結束,高道業已離開。台下仍有諸多道士流連而忘返,顯然是仍沉浸在方才講學的內容中無法自拔。這樣的情況時有發生,也沒有人去打擾他們。
並不一定要這樣表現出“若有所悟”才是有所得,得失之間,全憑己心。苦思冥想數日,常常比不得人家觀一念花開的所得來得多。
在這裡,用多少來表述個人的感悟又有些不恰當,不過也沒有更好的表述可以替代,在此,也隻是說明修行道路上的唯心而已。
這樣的認知,溫言早就已經建立。
回返的路上,沒有了導遊任務,平榮小道童的嘴仍是閒不下來,一路上嘰嘰喳喳的,好不熱鬨。
溫言隻是偶爾地回應一句,他便能接上無數句,根本不用擔心氣氛會冷場。
直到又經過了玉蟾閣前,溫言被它正前方的影壁所吸引。白日裡尚無感覺,此時夜幕下,反射了周遭環境裡些許微弱的照明,使得這麵影壁發光之餘竟顯得格外神秘又高遠。
見狀,平榮小道童適時地介紹道“這影壁建於玉蟾閣的正前方,取藏風臥氣之意。你看,它陽麵大書‘南宗宗壇’四字,陰麵刻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書《道德寶章》全文。此《道德寶章》,為玉蟾祖師著作。”
溫言跟著對方的講解,目光在影壁四方巡遊,最終停留在了《道德寶章》的文字內容之上。
關於《道德經》的注疏,曆代不絕。溫言通覽全文,也知曉了玉蟾祖師所著的《道德寶章》乃是以內丹術解老子,其突出特點是以心性學說解釋老子之道,也反映了祖師他儒道佛三教合流的思想傾向。
三教合一,即為全真!
漸漸地,溫言全身心皆投入了影壁上的文字之中。此時,鐵畫銀鉤的書法文字在她眼中仿佛化成了一個個躍動的小人,他們嬉戲打鬨,都在毫無保留地向她展示著自身的真意。
“這……”一旁,平榮小道童也停下了未說完的話,有些驚詫地看著溫言。
虛緣老道不知何時已經走到了二人身邊,他略帶驚豔地看了溫言一眼後,轉而看向了平榮小道童道“是頓悟。”
“頓悟……果然……”這是肯定了他之前的猜測,一時間,平榮小道童看向溫言的眼神更加熾熱了起來,不過這其中卻沒有半點嫉妒之情。
有見於此,虛緣老道也是微笑著捋了捋自己的胡須,樂嗬嗬地站在一旁也不說話,隻是專心為溫言護法,免得為不明所以的旁人打擾了此番機緣。
所謂頓悟,就是忽然悟了而已。沒有那些抓耳撓腮的痛苦過程,也沒有地湧金蓮的傳奇附會。
在溫言感官裡過了好久,在外界人眼中卻隻是瞬間。溫言便已經出了頓悟的狀態,至於到底悟了什麼,回過神來的溫言竟然自己都不知道。
當平榮小道童興致衝衝地詢問她都頓悟了些什麼道理時,溫言一時不知如何描述自己心中那種玄之又玄的感覺。
對著眼前高大的影壁,溫言沉吟半晌,捕捉到自己頓悟最後的一點餘韻,有感而發道“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書千萬篇?人若不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羅天。”
平榮小道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