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在這時,漢武帝才意識到自己的曾孫還在世,他感到深深的震動,並說:“這是上天讓朕這樣做的吧。”
故而,漢武帝做出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決定——大赦天下。這個消息傳到丙吉所在的官獄,所有的犯人都因為漢武帝的大赦和邴吉的堅持而得以出獄。
一個邴吉有這麼大的權力和勇氣,這麼堅定?敢於違背漢武帝?有沒有人在背後推動?這些也許永遠成謎……
因為有劉病已的故事在前,息夫躬和孫寵兩個投機者說乾就乾,立即通過中常侍宋弘向劉欣密告東平王謀反。
劉欣一聽人都炸了,立即把此案交給有關部門去查辦。查案人員對主子的想法心領神會,很快就查出了東平王劉雲是謀反分子。
劉欣下詔,把劉雲貶作平民,放逐房陵。劉雲隨即自殺。劉謁、伍宏、成帝劉驁的舅舅王崇的老婆王放,全部街頭斬首,事情牽扯到禦史大夫王崇,也被貶為大司農。
劉欣隨即提拔孫寵做南陽郡太守,右師譚做穎川郡都尉,宋弘和息夫躬同任光祿大夫兼左曹、給事中。
對於這些,後漢書和資治通鑒都有記載。
這一係列的操作下來,息夫躬和孫寵等人終於達成了他們的目標,揭發了東平王的陰謀並成功地將之摧毀,他們也因此得到了應有的獎賞和榮譽。
這還不算完,侍中傅嘉知道劉欣的想法,於是出主意說,“陛下,息夫躬和孫寵檢舉東平王是通過中常侍宋弘報給陛下的,隻要在奏章上削掉宋弘的名字,改為董賢,他就有功了……”
劉欣聽後十分高興,就把所有有功的人一律先封為關內侯,除了董賢,也隻差董賢。
當然,最開始的時候,劉欣還是要點臉的,他雖然想正式封董賢為侯,但有點忌憚宰相王嘉,就先派自己的老丈人傅晏拿著詔書給王嘉和禦史大夫賈延過目。
果然,王嘉和賈延呈遞密奏,堅決反對給董賢封侯,劉欣心中火起,但又無法反駁,封侯的事隻好暫時掛起。
到了八月,劉欣有點忍不住了,他怎麼舍得讓董賢受到委屈,我有的,你必須有,我沒有的,你也可以有,這便是他對董賢的偏心。
既許一人以偏愛,願儘餘生之慷慨,漢哀帝劉欣把這句話做到淋漓儘致了。
他實在忍不住了,也不管王嘉這幫人的意見了,老子是皇帝,想乾啥就乾啥,你們管不著,朕還用看人臉色?
於是他直接下詔說:“朕即位以來,久病未愈,謀反的陰謀卻接連不斷,危險就在朕的身邊。前向,東平王劉雲兩口子咒詛朕,又派他舅舅替朕診病,差點要了朕的命!
過去,楚國有臣子子玉,晉文公因此坐不安穩。近世以來,也有汲黯挫敗了淮南王的謀反。現在劉雲等人,圖謀殺害天子,而滿朝公卿竟然沒人發現!你們是乾什麼吃的?
幸賴祖先有靈,派了侍中、駙馬都尉董賢等人,揭發陰謀,這才讓罪人伏誅。現在,封董賢為高安侯,南陽太守孫寵為方陽侯、左曹光祿大夫息夫躬為宜陵侯,右師譚為關內侯。”
好家夥,不要臉,極其不要臉,聽到這個消息後,大家都震驚了。
沒有辦法,當帝王開始耍起流氓來,你隻能接受,天大地大,皇帝最大嘛。
時間流逝,來到公元前2年,正月初一,漢哀帝繼續信任董賢,有過之而無不及,但不好的事情發生了,日食出現了。
劉欣無奈下詔,命大夫以上官員,誠心指出他的過失。
對於這些資治通鑒有詳細記載:“元壽元年己未,公元前二年春,正月,辛醜朔,詔將軍、中二千石舉明習兵法者各一人,因就拜孔鄉侯傅晏為大司馬、衛將軍,陽安侯丁明為大司馬、票騎將軍。
是日,日有食之。上詔公卿大夫悉心陳過失;又令舉賢良方正能直言者各一人。大赦天下。”
好家夥,他可能隻是嘴上這麼說,做做樣子,可一個老倔頭兒,還是丞相的王嘉再次呈遞密奏,嚴正批評劉欣賞賜董賢無度,奉勸劉欣對董賢的偏愛要有點節製……
字很多,奏章很長,引經據典,罵人不帶臟字那種,也許是王嘉的奏折實在太過寫實,而寫實的文字往往是最讓人難堪的文字,劉欣看得兩眼冒煙,於是對王嘉恨入骨髓。
不久,丞相王嘉和禦史大夫賈延,彈劾息夫躬、孫寵等犯法有罪,劉欣先給了個麵子,下令息夫躬、孫寵免職,遣返封國。
又罷黜侍中、諸曹宮廷秘書署各單位主管)、黃門郎禁宮顧問官),達到數十人之多……
反正隻要不動董賢,他都可以接受,而且這個時候劉欣的祖母傅太皇太後和老娘丁太後都死了,劉欣已經沒有顧忌,大肆提拔董賢的家人。
更離譜的來了,祖母屍骨未寒,劉欣假托說祖母傅太皇太後有遺詔,請太皇太後王政君下令給宰相、禦史大夫,增加董賢采邑二千戶人家,再賞賜給孔鄉侯傅晏、汝昌侯傅商、陽新侯鄭業三人采邑。
董賢是主要的,其他三人都是附帶的,為了掩人耳目。
丞相王嘉也是一點兒不含糊,他竟然把詔書退還給了劉欣!
然後又呈遞密奏說:“我曾聽聞,那爵祿、土地,儘歸上天所有。而我們的君王是天的代表,對土地和爵祿的使用必須慎之又慎。
若劃分領地不得當,那麼百姓會心生不滿,陰陽失調,皇上的身體怎能恢複健康?難道您還不明白這個道理嗎?
說到高安侯董賢,此人真是個不折不扣的敗類,皇上您對他的賞賜,無疑損害了您自己的名譽。
當年孝文皇帝欲建造露台,因預算需百金而放棄。而今皇上您對董賢的賞賜,動輒千金,您看他越受寵,百姓就越恨他。
記得去年正月初一那天,山崩、地震、日食同時發生,這一切都是陰氣太盛侵犯陽氣的緣故。
皇上的病久治不愈,也一直沒有子嗣繼承大統。我認為,皇上應該深思熟慮,順應天地和百姓的心意,以求降福保佑,為何要如此輕賤自己,放縱私情呢?
高皇帝曆經千辛萬苦打下的江山,皇上您該如何守護?大漢朝的繁榮昌盛,又怎能輕易辜負?
我之所以謹慎地封還詔書,並非因為怕死,也非不敢承擔責任,隻是不想讓天下人得知此事……”
好家夥,言情真意切,也是真敢說,就差指著皇帝的鼻子罵了,漢哀帝劉欣看了之後自然非常不開心,
後麵隨便找個理由就準備把王嘉給下大獄了,並下詔謁者“持節”,送宰相到廷尉詔獄……
本來那個使者想讓王嘉直接服藥自殺,西漢有個慣例,自從周亞夫死在獄中之後,王候將相一旦下獄,鐵定會被誅殺。
這是為了維護皇權,無論是是否有罪,陛下是不可能有錯的,所以在逮捕之前,他們都是自儘,算是留給他們一點體麵。
但這家夥偏偏不自儘,他眼神充滿遺憾和堅定,他說:“如果我有罪,就應該在街市上被審判,被斬首示眾,而不是服毒藥,像一個女子一般而死。”
最終,他穿好衣服,冷靜而堅定的走向了大獄之中。
在監獄中,麵對屈辱和審判,他依舊一片赤誠,王嘉曰:“賢: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進;惡:高安侯董賢父子,佞邪亂朝,而不能退。罪當死,死無所恨!”
嘉係獄二十除日,不食,歐血而死。
這是西漢末年唯一良相,就如同後麵的趙跑跑殺嶽元帥一搬,陷害你的人往往比你自己還知道你是多麼冤枉。
王嘉去世之後,漢哀帝或許對於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提拔了王嘉提到的孔光和何武,但是其依然沒有回複王嘉的名譽,他不會認錯的。
王嘉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君子,儒生,讓人景仰的人,或者他臨死前想的還是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他的死亡,也徹底為西漢的滅亡拉開了帷幕。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