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王莽的時代來了
元壽一年公元前2年),十二月,庚子,劉欣以侍中、駙馬都尉董賢為大司馬、衛將軍,冊曰:“建爾於公,以為漢輔!往悉爾心,匡正庶事,允執其中!”
是時,董賢年二十二,雖為三公,常給事中,領尚書,百官因賢奏事。以父衛尉恭不宜在卿位,徙為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
弟寬信代賢為駙馬都尉,董氏親屬皆侍中、諸曹、奉朝請,寵在丁、傅之右矣……
大司馬令領尚書的分量是極其厲害的。
漢朝初期,丞相為百官之首,權利很大,丞相這個之位最開始來源於秦朝,秦朝來源於春秋戰國,先秦時期,各國的君主們便有肱骨之臣輔佐,那時候被稱之為相國,並不用丞相這個封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華夏之後,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製度。此時的相國被改為丞相,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手中握有很大的權利。
大漢許多製度都是借鑒和繼承秦朝的,相國也是,跟隨劉邦打天下的蕭何、曹參都曾經做過相國。
但是到了漢惠帝在位時期,重新啟用丞相這個稱號,將丞相一分為二,分為左丞相與右丞相,《史記》中記載:“相國曹參薨,安國侯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
丞相得到下麵的人彙報,然後彙總多方麵信息之後,把這事的情況和對策寫成公文,草擬完,報入宮內。
加尊大司馬“兼官”後,職位不變:大司馬大將軍、大司馬驃騎將軍的比丞相高了。
但到了漢武帝這裡就不行了,他推崇儒家思想,不再是無為而治,而是想要儘可能多地掌握大權,丞相過高的權利使得漢武帝開始感到威脅,便開始任用儒生為丞相,並削減丞相的權利。
太皇太後王政君隨即下令官員推選新大司馬的人選,畢竟王莽沒有被正式認命,他作為太後的親戚和前任大司馬,備受眾人讚譽,廣大官員紛紛推舉。
昔者,三公乃為陛下最重要之輔臣,而賢則無識天地事物之理,大司馬之任不能使眾人心滿意足,亦不能出力戰勝敵人,平撫邊遠之地。當追回大司馬之印綬,令賢離官歸家,如此方能平眾怒。”
《易經》中說:‘鼎折足,傾覆王室的饌飯。’意味著三公不能稱職。古代孝文皇帝寵幸鄧通,隻是中大夫;武皇帝信任韓嫣,也隻是賜以恩寵,都沒有升到高位。
“什麼,大司農說國庫沒有錢了?這樣吧,丞相,你給朕去把鹽鐵收歸國有,每地設一個大漢國企,各地年底給朕交四千萬的利潤。”
這也是漢武帝的創造,就像是後世唐高祖李淵為了表彰次子李世民的功勞,創造出了一個“天策上將”的名號,該職位位在三公之上,僅次於名義上的文官之首三師
元朔五年前124),衛青因大破匈奴而拜為大將軍,以統率諸將軍,位在三公上,卿以下皆拜。
“罷了,既然無法勝任,便不要做這個大司馬吧,新都侯王莽以前以大司馬的身份處理過先帝喪事,知曉舊例,我令王莽幫助你。”
“什麼?馬又不夠了?丞相,你給朕去太仆那整來10萬匹馬,去給衛青,霍去病,劉瀚送過去。”
丞相的決策權就大幅度削弱了,一般由所有內朝官討論後,由“領尚書事”的內朝官向皇帝彙報提出意見,由皇帝拿主意。
霍去病,衛青死後,漢武帝以劉瀚為大司馬驃騎將軍。
劉欣端著酒杯默然不語,現場很安靜,安靜到讓人害怕。
朝廷賣掉董氏財產總共有四十三萬萬錢。董賢被開棺後,露現其屍進行檢驗,然後才埋在墓中。
如今的太皇太後王政君已經70歲了,這人真的能活,對快成人瑞了,從漢宣帝事情,一直活到現在,經曆四代帝王,簡直了。
董賢所重待的官吏沛國人朱詡自我劾奏離開大司馬府,購買棺材衣服收拾董賢的屍體而埋葬了他。
提高他的權力就是為了排擠丞相、禦史大夫,將政事攬於尚書治下,有了皇帝這個靠山,尚書的權力越來越大。
王閎連忙走上前說:“天下乃是高皇帝的天下,並非陛下之所有!陛下繼承祖宗的廟堂,應該將子孫傳承下去,承擔重任。天子不能戲謔言語!”
大家喝得儘興,也許是醉了,也許是有其他想法,劉欣拿起酒杯,從容地看著董賢,笑著說:“我想采用堯禪舜的方式禪位於你,你覺得如何?”
你皇帝能這麼說?當著是孫賣爺田,一點都不心疼呀。
“諾。”
“打,給朕往死裡打,從定襄出兵……”
一句話,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這個就相當於隱形的皇帝了。
董賢叩頭以示自己受到很大寵幸,現在皇帝死了,沒有人保護他了。
邊疆把匈奴的情況彙總來,然後丞相哢哢哢一頓分析,怎麼打,從哪裡打,出多少錢,寫成奏報和對策給漢武帝稟報,他一看。
王閎沒有吸取王嘉的建議,繼續上書勸諫道:“臣聽說王者設立三公,依照三光的法則,擔任這些職位的人應該是有才能的。
大概是感覺自己可能命不久矣,想保護董賢,或者覺得對董賢還不夠好,劉欣又乾了一件極其愚蠢的事情。
divcass=”ntentadv”那一日,劉欣在麒麟殿設宴款待董賢和他的父子及親屬,侍中和中常侍都在場。
“都給朕好好乾,朕給你們封侯,醜話說在前麵,乾不好就殺頭,朕大發慈悲,不殺頭也可以,交錢贖罪吧……”
“什麼,錢不夠了?丞相,你就不用做什麼方案了,直接給朕去大司農那要來十個億去給衛青送過去。”
此時此刻,他內心滿是擔憂,擔憂自己的未來,麵對王政君的詢問,他一時間支支吾吾的,不知道如何回答。
皇帝看到丞相的報告後進行審批,他要是對這方案覺得不行,就打回去重新擬,如果覺得行,就蓋章審批通過回複給相府,丞相再跟著自己這報告去進行落實。
王閎行禮,恭敬的退走了,走的腳步很堅定。
“掃興,你下去吧,回老家去吧。”
如果皇帝下達文書中涉及到要起草正式詔令的,就由禦史大夫寺起草,再經尚書送皇帝審批,皇帝蓋章通過後由尚書登記,再下達禦史大夫發往全國……
好家夥,這是為難他呀,董賢如今才23歲,又沒有經曆過帝王駕崩,他怎麼知道喪事如何處理?
他們可以製定政策和規章,決定官員的任免和晉升,管理國家的財政、軍事和外交事務,以及管理國家的文化、教育和科技事務。
這個時候的中常侍叫王閎,是王莽叔父王譚之子,算是王莽的堂弟,兩人從小關係不錯,算是王家的異類,這家夥生性聰明,胸有謀略,有節操風骨,為琅邪名士。
漢武帝還弄出了領尚書事”這個官職,由自己的親信內朝官擔任,可以是宦官,可以是大臣,他信任誰就讓誰乾。
好家夥,就差指著皇帝劉欣罵人了,劉欣很不高興,但覺得王閎還年輕,而且前不久才逼死一個丞相,他大概呀過後悔,所以暫時繞過了王閎。
後來,在太皇太後王政君的哀求之下,漢哀帝才同意部分王氏子弟入朝任職,還把王莽接回長安了,王閎擔任中常侍,多有匡諫。
這家夥還不死心,真怕劉欣再做傻事,這皇位是能輕易禪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