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動作是非常麻利的,畢竟這樣的場麵經曆好幾次了,她立刻讓人在帝崩後收取了璽綬,並召見大司馬董賢。
“什麼?皇帝駕崩了?”
董賢無奈,隻能到殿庭摘帽赤腳步行謝罪。
“你覺得喪事怎麼處理?”
而現在大司馬、衛將軍董賢,在漢朝沒有立下過功勳,也沒有深厚的背景,更沒有展現過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卻在短短幾年內被晉升為中台的重要職位,統領禁軍,雖然沒有功績還獲得封爵,父子兄弟紛紛受到提拔和賞賜,國庫空虛,百姓喧囂,街頭巷尾都在議論紛紛,實在不符合天心!
古代褒神變化成為人類,生下了褒姒,攪亂了周國,恐怕陛下會有責備之詞,賢也可能因為小人的進退不得當而受害,這不是垂範於後世的做法……”
到了宮中,由禦使大夫寺進行核查,看看寫的是否合法合理,然後再經尚書送交皇帝審批。
好家夥,君無戲言呀,他這是好乾什麼,大家都驚呆了。
董賢以自殺認罪,死後他的父親董恭以及其他人沒有悔過,並在棺材上塗抹朱砂,繪製四季之色,左邊有蒼龍,右邊有白虎,上方附著金銀的日月,用玉衣和珠璧來裝殮,尊貴程度空前絕後。
父子傲慢不順,不尊敬皇上所派遣的使者,接受賞賜時不跪拜,罪行極為明顯。
這個時期的尚書就是個完全跑腿的小卡米,僅僅是把公文呈上來的那麼一個職位。
而尚書就獲得了大部分這樣的權力。
於是,大手一揮,得了,還是朕自己來,直接下詔。
武帝死後,皇權通過“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這個一連串的頭銜,過度到了霍光手上。
到了後期,尚書令擁有極大的權力,可以對國家的政策和行政事務進行決策和管理。
人家是這樣,一個子,賤,太過容易得到的,反而不珍惜,得不到的在騷動,被偏愛的有恃無恐。
不過,這個官職並非新增設,它原隸屬於九卿之一的少府,主管文書,屬內朝官。
大概是皇位來得太輕鬆了,漢哀帝就沒有多珍惜,他看重的是感情,他這皇位就是撿來的,誰讓他的好大伯——漢成帝劉驁無子呢。
有點類似於大明內閣的雛形。
好家夥,就出這點人,不夠呀,你這丞相是二百五,吃乾飯的,方案也不行呀。
所以,在大漢初期,一件事情具體咋乾,由誰去乾,乾成啥樣,花多少錢全都是丞相的事……
古人以日、月、五星合稱三光,《莊子說劍》:“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
《白虎通.封公侯》:“天道莫不成於三,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人有三尊,君、父、師。”
武帝開啟了以宦官出任尚書的先河,宣、元二帝繼承了這個製度。這些人常伴皇帝左右,很受重用。
而且,在元狩五年,漢武帝新設置了一個官職為“司直”,他的官方解釋為:“掌佐丞相舉不法。”
王莽懷疑他假裝稱死,有司奏請打開董賢的棺材,前去驗看,以確保他死了。
大司馬“兼官”的將軍有4個等級: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
對於董恭等人,他們逃過了誅殺之罪,但不應繼續在朝廷中任職。我請求將他們的財產收歸朝廷。所有與董賢有牽連的人予以罷官。”
六月二十七日,王莽決定趕儘殺絕,再派謁者以太皇太後詔書的名義就在宮殿下給董賢下詔說:“夫自高安侯董賢入宮,當陰與陽之度乃有所失,禍患頻臨,民間苦不堪言。
其中,大將軍和驃騎將軍的地位相當於丞相,車騎將軍、衛將軍的地位於上卿。
同時,他更暗示大司徒孔光上奏:“董賢生性善於諂媚,與邪惡之人勾結,以獲取封侯,父子相互控製朝政,兄弟並為寵臣,過度接受賞賜,廣建豪宅,修建墳塋,如同君王之陵墓,浪費巨大財物,令國家財政空虛。
王政君派遣使者召見王莽,王莽到達後,借助太皇太後指使人彈劾董賢在漢哀帝臥病時不親侍醫藥,禁止董賢不得出入殿中司馬府大門。
漢哀帝劉欣為了扶植祖母傅太後、母親丁太後等外戚,對於長期輔政的王鳳、王莽家族施加嚴厲打擊,致使王氏家族幾乎一蹶不振。
沒有過多久,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戊午,漢哀帝劉欣崩於未央宮。
過了一段時間,太皇太後王政君為王閎謝罪,劉欣看著她的麵子,又重新召回王閎。
“衛青你拿著朕的虎符直接去調兵,然後隨便打,自己發揮。”
“謝謝太皇太後。”
於是,董賢的父親董恭、弟弟董寬信與家屬遷到合浦,董賢的母親回到故鄉巨鹿。
當日,董賢與他的妻子都自殺,他們家裡的人非常害怕就在夜晚埋葬了。
這一套下來,丞相更像是跑腿的了。
到了武帝的年代,相權原來手中的“乾不乾的建議權”,“怎麼乾的布置權”,”由誰乾的建議權”被拿走了,隻剩下了“拿圖紙乾事的實施權”和“乾沒乾好的監督權”。
元狩四年前119),武帝為了尊寵有功的衛青、霍去病,初置大司馬為將軍加官,以衛青為大司馬大將軍,以霍去病為大司馬驃騎將軍。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漢武帝太想打仗了,滿世界打仗,恨不得天天和匈奴乾架。
而現在,董賢是大司馬衛將軍,令尚書,有差距,但不大了。
然而,前將軍何武和左將軍公孫祿密謀認為,過去外戚集權,幾乎危及國家,如今孝成和孝哀兩位皇帝都沒有嗣子,正應該選擇年幼的近親為君主,不宜讓外戚和大臣集權。
長樂宮內,得到這個消息的王政君是沒有想到的,劉欣很年輕,才25歲,最重要的是這家夥沒有兒子,這繼承人是大問題了,連續大漢兩代帝王都無子,簡直了……
不僅如此,漢武帝還加重內朝的權力,尚書的職權開始不斷變大也始於漢武帝。
名義上是丞相的助手,實際則是監視丞相有沒有徇私枉法的舉動。
於是,何武舉薦公孫祿擔任大司馬,而公孫祿也舉薦何武。
最終,太皇太後王政君自己直接下令認命王莽為大司馬,兼領尚書事。
這一下,屬於王莽的時代來臨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