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太學之路_大漢永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漢永存 > 第220章 太學之路

第220章 太學之路(2 / 2)

太學發展上百年了,漢武帝建立的時候是元朔五年,即公元前123年,如今已經是天鳳元年,公元14年,快140年了,西漢都滅亡了。

可以說太學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細分出很多專業,一部經書就是一個專業。在太學中比較流行的是儒家五經《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和《春秋》。

divcass=”ntentadv”在造紙術成熟之前,寫一點東西是非常困難的,任何能寫東西並且長期保存的成本都非常高,除了石板,但石板費力氣,要一個一個字的刻上去。

所以,在古代寫字,他們一般是能寫少就寫少,不像是後世那些小說想怎麼水就怎麼水,動不動幾百萬字,上千萬字。

孔子寫春秋,那個省字呀,後麵的人甚至弄出一字注釋萬種,充分探討孔子簡單字背後的微言大義。

孔子編輯一個詩集,收集了上百年的詩歌,總共也就湊出來3萬字,呂不韋加上一堆門客,把諸子百家的著作折騰來折騰去,也才弄出20萬字。

《易經》兩萬個字左右,老子《道德經》5000字左右,《周禮》四萬字左右,

可是,隨著時代發展,這些經書經過曆代大師的注釋和講解,已經延伸為非常龐雜的體係,一本經書可能原文隻有數千或數萬字,而其注釋和講義卻有幾十萬字,那是要窮極一生的。

故而,太學生們入學時一般都會拜投在某位大師名下選擇某個專業學習,類似於後世大學分學科,博士生找導師。

所以,劉秀和鄧禹商量一番之後,便決定拜劉秀為老師。

此劉秀非彼劉秀,他應該叫劉歆,是他跟其父共同編定了《山海經》。

除此之外,他在儒學、校勘學、天文曆法學、史學和詩等方麵都有很高造詣,是新朝目前當之無愧的儒學大家,執掌牛耳,他編製的《三統曆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曆的雛形,他還是古文經派的開山鼻祖。

王莽執政後,他任右曹太中大夫,遷中壘校尉、羲和、京兆尹,封紅休侯,王莽篡位稱帝,封他為國師。

這樣一個牛的人,如果能拜在他門下,那劉秀和鄧禹的後半輩子就發達了,可以說是青雲直上,一飛衝天。

於是,他們把拜帖遞過去了。

這一日,國師府中,劉歆看著拜帖,似乎有印象,隨口問了起來,“鄧禹?新都神童,聽說他14歲就能背誦整部《詩經》?”

“是的,老爺。”

“南陽劉秀,漢高帝的九世孫,這麼說他算是我堂玄孫了?”

劉歆為高祖弟楚元王劉交的五世孫,劉向之子,五世和九世可是足足差了四輩,當然相差太遠,已經不能這麼算了,硬要攀親戚,也是可以的……

“是的。”

“劉秀,劉秀!”

劉歆喃喃自語,這個名字很重要呀。

“見一見吧。”

劉歆雖然改名為劉秀已經二十多年了,但大家還是習慣他是劉歆,除了他自己,也沒有人認為他是那個劉秀,如今的新朝還算勉強可以,遠遠沒有亡國的樣子。

劉歆如今已經64歲了,胡子大半都白了,他在府中接見了劉秀和鄧禹,見兩人器宇不凡,眉清目秀,臉上露出笑容。

簡單交談了幾句,劉歆突然問了起來,“劉秀,你這名字是什麼時候取的?”

“回國師,是我仙世的父親,在我出生沒有多久替我取的。”

大概是第一次見這麼厲害的人物,劉秀顯得有些拘謹。

劉歆仔細從上到下打量氣劉秀,見劉秀縱然容貌不凡,可一臉溫雅,沒有王霸之氣,心中漸漸踏實下來。

他見劉秀一臉疑惑地看著自己,笑問道:“令尊給你取這個名字是因為你長相秀氣儒雅嗎?”

劉秀這個時候,臉色一紅,見劉歆雖然精神矍鑠,但麵色蒼老,臉上皺紋多,帶著上位者的壓迫,有一股咄咄逼人的感覺。

劉秀不知劉歆是在嘲笑自己還是另有他意,不願說起父親給自己取名的緣由,一時竟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回答。

就在這個時候,一旁年輕的鄧禹給他解圍了,開口說道道:“國師大人,文叔是因為家裡書香流淌,所以就取這樣的名字。”文叔是劉秀的字。

“多讀書是好的,不錯。”劉歆沒有過於追究,扶著胡子,點頭說著。

劉秀也回過神,沒有剛剛的拘謹了,“國師是新朝大儒,博學多才,所以我們想拜國師學習。”

劉歆沉默片刻侯,問道:“其實你們已經讀了不少書,我所知道的不過是初學而已,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詩》、《書》、《易》、《穀梁春秋》、《左傳》或者《周禮》,你們想學哪方麵的呢?”

“國師大人謙虛了,您要是還初學,那新朝沒有人深學了,學生愚鈍無知,不知學什麼好,還請國師指點迷津。”劉秀對學什麼其實沒有仔細思考過,隻要能拜在劉歆門下,就是成功了。

劉歆這一下,有些不滿意了,微微皺眉,不滿地說:“天下學問,何其繁多,普通人窮極一生也難以鑽研好一方麵,你連自己想學什麼都不知道,我又能如何指點你們?”

鄧禹連忙補充起來,“學生愚鈍,所以才渴求名師指點,為我們破雲開悟,敦敦教誨,我們一定好好學習,將來為國家做貢獻,孔子有教無類,希望國師不要嫌棄我們。”

劉歆看著鄧禹有把自己比作孔子的樣子,微微一笑,說道:“其實你們都不錯,主要是我沒有太多時間了,如今我已經是耳順之年,怕是沒有幾年可能就入土了,我經曆都放在著書上,還有朝廷的改革,沒有時間教你們,免得誤人子弟。”

劉秀和鄧禹知道這是婉拒了,他們隻能無奈告辭。

最終,劉秀拜在中大夫許子威門下學習《尚書》。除鄧禹外,與劉秀同住一室的還有來自其他州郡的嚴光和彊華。

幾人各學不同專業,劉秀學的《尚書》,最早書名為《書》,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彙編,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是儒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

它記錄了距今約四千年到二千六百年間虞、夏、商、周時期,即華夏古代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製社會時期的曆史狀況,涉及政治、宗教、思想、哲學、藝術、法令、天文、地理、軍事等諸多領域。

鄧禹、朱祐,還有鄧晨學的《詩經》,這是華夏最早的詩歌總集,語言精煉優美,涉及周朝時不同階層不同地域的文化風情。

嚴光學的《春秋》,又稱《春秋經》、《麟經》或《麟史》等,是華夏春秋時期的編年體史書,記錄了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魯國的重要史實,因為春秋時期。

魯國是當時天下諸侯國中的禮儀之邦,所以魯國的國史在各國國史中最具影響力。而且這是孔子的著作,他就出生於魯國。

彊華學的《周易》,它是華夏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華夏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大明皇孫 大明第一牆頭草 網遊之情義永恒不朽 勿忘 躺平師尊:教廢孽徒百倍返利! 崩鐵:卡池角色,給玩家發刀 不裝舔狗後,她踹了渣男嫁億萬總裁 豪門認親小可憐,竟是玄門大宗師 九轉隱聖訣 換嫁殘廢軍官?靠萬人嫌係統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