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太學之路_大漢永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漢永存 > 第220章 太學之路

第220章 太學之路(1 / 2)

第220章太學之路

一番認識之後,劉良看了幾眼劉胖子,沒有過多交談,這些年,他這個大侄子劉縯時不時就收留一些人,他已經習慣了。

似乎想到什麼,便說道:“過些時日,你們去長安求學吧,特彆是秀兒,老在家裡種田也不是事。”

聽說要去長安求學,劉秀笑了,他在家裡也不是天天種地,叔父劉良也教他們識字,讀書的,他是喜歡學習的。

這個時候,一旁的劉縯笑了,“三弟學啥,好好種田就可以了,三弟的性子和當年的合陽侯一模一樣。”

劉秀無奈的笑了笑,沒有反駁,其實這樣的話,他這個親大哥不止一次說過。

劉縯口中的合陽侯是劉邦的二哥劉喜,此人從小就很老實,也膽小怕事,隻知道埋頭隴畝,胸無大誌,辛勤耕作,可略有節餘,稍置產業,因此得到父親劉太公的讚揚,說其乾活賣力,持家有方。

反之,當年的劉邦其實一點都不被劉太公喜歡,他老爹劉太公認為劉邦是個無賴,不能處理生產的事務,不如兒子劉喜勤快。

當然,劉邦可不這麼想,他認為大丈夫應該建功立業,在見到秦始皇後發出了“大丈夫當如是”的感歎。

劉邦心裡覺得做農活不是大丈夫該乾的,大丈夫應該像自己一樣立大誌才行,比如當個皇帝。

後來,劉邦真得了天下,有一次在酒會上,他看到自己的兄長劉喜和侄子等人都恭敬地向自己敬酒,心裡十分得意。

想起自己以前因為整日不乾農活,而是四處交友,時不時帶朋友來家裡吃飯,經常遭到自己父親劉太公的訓斥。

父親劉太公還說自己不如二哥,以後需要二哥接濟。而如今所有的劉家人都靠當年他們眼裡不成器的人養著。

想到這,劉邦很是開心,便問自己父親劉太公,是自己二哥有本事還是自己有本事,這時劉太公連忙說劉邦本事大。

劉邦聽了哈哈大笑,幾杯酒下肚,宴會的氣氛變得更熱烈了……

這也就算了,劉喜後來乾了蠢事,漢高祖劉邦下詔封劉喜為代王,統轄今河北、山西一帶。

漢高帝八年前199年),匈奴入侵代國,身為代王卻毫無軍事才能的劉喜,根本無力堅守邊疆,最後隻好棄國獨自逃回洛陽……

好家夥,敵人一來,自己國家都不要了,你是後世趙跑跑?完顏構?劉邦大怒,褫奪王爵,貶為合陽侯。

到了如今,王莽篡漢,建立新朝,這一下,劉氏一族也從尊貴的皇室子弟變為平民。

對於家道中落的劉縯來說,皇族是他唯一可以炫耀的身份了,可是隨著王莽的稱帝,這唯一的光環也徹底失去了。

劉縯對此自己非常氣憤,這吹牛的資本也沒有了,我還如何裝b呀?

於是,他想恢複漢朝,學習老祖宗劉邦,以他為榜樣,不乾農活,也不經營家產,反而賣掉部分家產結交天下英雄……

反觀,而劉秀則是非常勤奮地種田養家,很像當年劉邦的二哥劉喜,所以劉縯經常嘲笑劉秀,說他是當年的劉喜,以後不會有什麼大成就。

天鳳元年公元14年)七月,益州夷不堪擾,起兵反莽,殺益州大尹程降。王莽遣平蠻將軍馮茂發巴、蜀、犍為吏士,前往鎮壓,連年不克。

同年,劉秀和他大哥來到長安了,他大哥隨便看看就回老家繼續謀劃了,他則在長安多待了好幾年。

在這裡,劉秀遇到一個很重要的朋友,那個人叫鄧禹,才13歲,長得清秀。

鄧禹是南陽郡新野人,十三歲的時候到長安太學遊學,能背誦整部《詩經》,學富五車,見識非凡,被人稱為南陽神童。

他的外貌看上去與同齡人相差無幾,但透露出一種成熟和深思的氣質,有一頭烏黑且略顯淩亂的頭發,看起來有些不修邊幅,但這並不妨礙他那靈動的眼神。

他的眼睛深邃而明亮,帶有一種異常的思索力,仿佛他的靈魂深處蘊藏著無儘的智慧,銳利而警覺,透露著對周圍環境的敏感和觀察力,麵容略顯清秀,五官精致而端正。

雙眉修長而黑,微微上揚,透露出一種自信和聰慧,鼻子挺拔而立體,給人一種堅定和果斷的感覺。

嘴唇細而柔軟,下巴修長而線條分明,略顯消瘦,步伐輕盈而敏捷,穿著整潔而舒適的衣物,注重實用性。

大概是惺惺相惜,兩人一見如故,這一年,劉秀19歲,鄧禹13歲。

隻因為多看了一眼,從此難以忘記,鄧禹便認定劉秀不凡了,成為了他的小迷弟。

關於劉秀的長相,史書記載說:“他身長七尺三寸,美髯眉,大口隆準,確是漢朝龍種,比眾不同。”

七尺三寸,換算一下,也就是現代的1.75米左右,在如今看來,也許劉秀的身高並不算高,但是在當時人們的眼中,劉秀已經算是比較高的。

畢竟古代人普遍吃的一般,一年都吃不到肉,好些農民時常挨餓,身高自然上不去,一點營養也沒有,這也是他們短命的原因之一吧。

髯指的是兩頰上的長須,美髯眉襯托出劉秀飄然的氣質,後世的關羽就是美髯公,劉秀有著一副高挺的鼻子,飽滿的額頭,白皙的肌膚,有神的眉目。

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劉秀長著梁朝偉一樣的美眼,劉德華一樣的高鼻,像是古天樂早期一般皮膚白皙如玉,豐神俊朗,絕對是一個大帥哥,幾大天王合體那種。

兩人一起進入太學學習,這個太學可了不得,為華夏古代最高學府,當時的新朝可以算是世間第一強國,那太學自然是第一學府,沒有之一那種,地位甚至超過後世的哈佛。

太學始設於漢武帝元朔五年,他采納董仲舒“天人三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上書“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

漢武帝便於京師長安設立太學,而太學之名始於西周。

夏、商、周,太學的稱謂各有不同,三皇五帝時期的太學名為成均,在夏為東序,在商為右學,在周代名為上庠。

最初太學中隻設五經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全國上千萬人,隻有50人,可想當初太學質量之高。

從武帝到新莽,太學中科目及人數逐漸加多,開設了講解《易經》、《詩經》《尚書》、《禮記》、《公羊傳》、《穀梁傳》、《左傳》、《周官》、《爾雅》等的課程。

漢元帝時博士弟子達千人,漢成帝時增至三千人。

王莽上台,建立新朝後,為了樹立自己的聲望,並籠絡廣大的儒生,為他歌功頌德,便在長安城南興建辟雍、明堂,又為學者築舍萬區。

一番操作下來,博士弟子高達一萬餘人,太學規模之大,實前所未有,就是比之後世大學也不差了。

這太學進去可了不得,一旦進入,便被稱為“博士弟子”,有免除賦役的特,而且畢業後,可以直接當官的,再差也可以後補,不用考試,畢竟這個時期沒有科舉,大多是舉孝廉。

當然,在太學的時間,劉秀還認識了嚴光,還有加深了朱祐和二姐夫鄧晨的感情。


最新小说: 讓你去帶廢柴班,你帶出來一群武神? 重生七零嫁軍官 這個明星正得發邪 錯綁種馬係統,老祖宗吃奶救皇朝 星際大亨 三歲半讀心,宗門除我都是穿越者 長生:從葫蘆劍訣開始 夏歇 地府兩禍害,惹得全城偷聽八卦 仙人已死受命於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