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劉秀起義
地皇三年(22年),夏秋之季節。
南陽地區發生了一場嚴重的饑荒,使得原本是一個富饒的農業城市南陽已經變得滿目瘡痍。
大片的農田因為長時間的乾旱和蝗災,已經變得顆粒無收。
曾經是稻田的地方,現在隻剩下一些乾枯的稻草根在土裡。
原本繁忙的市集也變得冷清,商人們關門歇業,街上隻有一些衣衫襤褸的難民在遊蕩。
在這個艱難的時期,人們為了生存,開始變得六親不認。
家族、朋友、鄰居,甚至是親人,都難以幸免。
每個人都在為食物而奔波,甚至有人開始偷竊和搶劫,這些原本安靜的鄉村,現在變得混亂起來。
官府根本沒有作為,他們忙著打仗,剿滅起義軍,每天都有人餓死。
而劉秀因為善於經營田產而避免了饑荒,但他哥哥劉縯所收攬的門客中有不少人乾起了打家劫舍的勾當,甚至很多人乾脆去參加綠林軍了,劉秀因此差點受到牽連。
而最後,項羽確實給了大秦致命一擊,背水一戰,坑殺秦軍,為大秦敲喪鐘。
李通立刻就派李軼去迎接劉秀,劉秀不知道要乾啥,但感覺李通是個士君子,故而敬仰,所以自然答應前去見麵。
原來,李通派李季去通知老爹,這人在路上病死。
一位隱居在宛城的叫蔡少公的算卦先生,劉秀20出頭的時候,還是個一無所成的窮小子,有一天,他和姐夫鄧晨,還有一幫朋友去參加一個宴席,蔡少公也去了,席間蔡少公也說了一句“劉秀當為天子”,
當時的劉秀愣住了,他忽然明白國師當年問他名字的原因了。
最終,在劉秀的一番勸說下,劉縯答應一起起兵,又派劉秀去宛城聯係李通。
但他沒有糾正,這說明李通信任他,而且如今對於王莽這個皇帝,其實已經沒有多少人尊敬了,民間咒罵的他不計其數,直呼其名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哪裡哪裡,文叔兄是正兒八經的帝族後裔,又進過太學……”
同樣,楚南公在楚國滅亡時曾預言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意思是楚國即使隻剩下三族屈、景、昭,也還是定要滅亡秦國。
李通的家族世代以經商出名,可為是家財萬貫,他的父親叫李守,身長九尺,據說容貌與常人特彆不同,為人嚴肅堅毅且刻板,居家如處官廷。
好在劉秀在災荒之年收獲了不少糧食,於是為了躲避官吏追捕,他逃到商業繁榮的宛城去賣糧食了。
南陽方麵得到消息,就殺了李通的兄弟、宗族六十四人,都焚屍於宛城。
劉秀一愣,好家夥,你直接稱呼王莽的名字,他如今是皇帝,被人知道要殺頭的。
大概感覺火候到了,李通拉著微微醉的劉秀說道:“文叔兄,王莽能當皇帝是因為一句讖文,你可知道?”
後來,始皇帝還覺得不穩妥,又令蒙恬修築萬裡長城,以防胡人南侵。
就在這個時候,劉秀趕過來了,他穿的非常莊重,穿著武士的衣服,戴著高高的帽子,打扮的非常亮眼,一時間就驚豔了眾人。
李通感覺機會來了,他的理想有可能會實現了,便找到自己要好的堂弟李軼,商議說:“現在四方擾亂,王莽這老家夥的政權眼看就要垮台,漢朝當興起。
這個時候,消息傳到宮中了,王莽知道後,先是一愣,隨即暗自微笑,喃喃自語:“劉秀,你終於要起兵了,朕看來也快死了,先生會保護好你的,我按照曆史走就對了。”
“你們弄吧,彆帶上我。”
他當即決定,這誰愛乾誰乾,反正老子不乾了,說辭職就辭職,很是任性。
所以,王莽為了自己當皇帝,自己埋石頭,讓人挖出來,弄出了‘宣布安漢公王莽為帝”的讖文,他也真當上皇帝了。
不得不說,這劉秀當作天子這句話還是有影響力的。
“大哥,如今他們都參與了,如何從中作梗?都是要殺頭的,他們隻能一條道走下去了,況且咱們起義,人自然是越多越好。”
商討完畢以後,李通讓劉秀與李軼回到舂陵,去找劉秀的大哥劉縯,商量舉兵相應,派堂兄的兒子李季去長安,把計劃告訴李守。
然後,他一路卡瓜切菜,就可以建立高祖一樣的事業了。
這他媽還能起兵嗎?大家都不支持呀,弄得劉秀的老哥劉縯很是尷尬,愣住了,一時間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他從讖語中看出,有一個叫劉秀的將要成為天下之主,遂改名劉秀。
所以,今天聽見李通的“劉氏複興,李氏為輔”,他也沒有特彆在意,傻乎乎的以為自己就是真命天子。
divcass=”ntentadv”但他還是選擇了答應李通,進行起事。
平帝五年,王莽攝政,郡國置宗師以主宗室,蓋特尊之,故曰宗卿師也。
當然,他有任性的資本,人家家裡很富足,是鄉中第一。
李守素與同鄉人黃顯相友善,黃顯時為中郎將,他也聽到消息了,連忙對李守說:“現在關門把守很嚴,你的形狀相貌特彆,你這樣將往何處去?不如去朝廷請求自歸。現在事情還沒有發生,隻要能脫身就可免禍。”
“你是不知道,我和李家有私仇。”
如今他都28歲了,還沒有成親,不是娶不到老婆,而是對陰麗華一見鐘情,念念不忘!
“大哥,這是為何?你不是最想起兵的嗎?如今怎麼不答應了?”劉秀很疑惑,劉縯看了看他身邊的李軼,將自己弟弟劉秀單獨拉到房間裡來。
恰好這兩年,王常的下江兵和王匡的新市兵興起,感覺都快打到南陽來了。
所以在座的都認為是國師公劉歆,劉秀開玩笑地說了一句:“難道就不是會是我嗎?”
而這個時候,宛城有兩個精神小夥,準備乾大事了,這兩人叫李通和李軼。
這些年,他都在努力,暗中緊鑼密鼓地開始招兵買馬,他要搭台子唱戲,自己當主角,成為下一個劉邦。
李通早就想清楚了,“我已經有辦法了。”
而這一邊,劉秀的大哥劉縯早就想起兵了,他老早覺得王莽這老家夥太不是東西了,竊取了我們老劉家的江山也就算了,關鍵他還不好好當皇帝,把這大好河山弄得烏煙瘴氣的,不能慣他這毛病,必須迎頭痛擊,把老我劉家的江山搶回來。
可不好的事情發生了,劉秀一到宛城,便發現李通全家被殺,兄弟、宗族六十四人,都焚屍於宛城,隻有李通逃出來了。
我越來越感覺這些寓言是有人這麼說過,很多人相信了,許許多多人相信,慢慢去推動它,最終把它變成了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