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些事在史書上記載的極為隱晦,不仔細看,看不出來。
但顯然,經過這次裁軍之後,基本上所有的開國武將,都失去了自己的嫡係軍隊。在這之後,東漢的軍隊體係當中,其實也出現了兵不識將的現象。
divcass=”ntentadv”很多開國武將,在這之後就再也無法憑借個人威望,直接控製軍隊了。
年齡優勢,軍功優勢,再加上早早裁軍,這三個結果加起來,就導致劉秀可以輕易壓製開國武將團體。
武將老實了,文官們自然也就同時消停了。接下來劉秀再聊讓他們退休回家的時候,阻力自然就小了很多。
另外,在之前的戰爭時期,又有三個特殊事件,讓這些開國功臣們無法抱團。這三件事,分彆是彭寵之亂,劉楊謀反案,以及河西五郡歸降。
簡單來說,當年劉秀招撫河北的時候,曾經有漁陽太守彭寵,上穀太守耿況,以及真定王劉楊,帶著麾下全部的勢力,整體倒向了劉秀。
而在雲台二十八將當中,很多人最初其實也都是他們的下屬。
所以,如果這三個人此時都還在世的話,那麼當年他們麾下的部將,一定會追隨他們,形成不同的政治團體。
一旦形成了團體,那麼接下來,他們就會抱團和劉秀爭取權力,這是不可避免的。
但問題是,就在劉秀登基一年多以後,彭寵就造反,劉楊也被扣了一頂謀反的帽子,直接被殺了。
隻有耿況,後來堅決站隊到了劉秀這頭,並且幫助劉秀滅了彭寵。
不過,等到彭寵被滅之後,耿況也被劉秀接回了洛陽。雖然後來,劉秀給了耿況最好的生活待遇,但確實沒有再讓他掌握太大的權力。
反倒是他兒子耿弇,後來被劉秀重點提拔了。
這兩個案子,直接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東漢統一天下之後,原屬於彭寵或者劉楊的舊部,
很難再團結起來,組成一個強大的政治團體,簡單來說就是所謂的河北派係被削弱了。
就比如彭寵這邊,彭寵的舊部裡,後來地位最高的,是雲台諸將當中,排名第二的吳漢。
但即便如此,其他的彭寵舊部,依然有人不願意尊吳漢為老大,大家一起抱團。
這其實就是一個心態的問題。
當年我們都是平級,甚至有可能吳漢還是我的下屬。如今你混的好了,我們抱團取暖,保護自己的利益,這沒問題。
但是組成一個強大的政治團體,去和劉秀爭權,這肯定不行。
另外,後來在劉秀攻略河西的時候,河西五郡的帶頭人竇融,直接帶著整個河西五郡,成建製的投降了。
而他們投降之後,整個河西派官員,自然也就全都以竇融為老大。而河西派的出現,勢必會侵占很多原本開國功臣團體的位置。
但同時,河西派的官員,有一個算一個,都不是開國功臣。這樣一來,劉秀就能借力打力,借著河西派官員的力量,去壓製其他開國功臣。
這三個特殊事件,直接導致開國功臣團體的權力,被壓縮到了一個極低的水平。
而且,這一切,都是發生在劉秀正式讓他們退休之前。所以,當劉秀開始準備讓他們退休的時候,他們就完全沒能力,去和劉秀進行博弈了。
以上這些,基本上就是劉秀能夠讓這些功臣,全都退休回家的原因。
至於說為什麼劉秀這樣做了之後,這些功臣們沒有任何反抗,原因就更簡單。
第一個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劉秀給的實在太多了!
如果用現代的話來說,劉秀的手法,其實就是股權換管理權。在早在劉秀徹底統一天下之前,劉秀就已經開始大封功臣,後來又不斷加封。
就比如雲台諸將之首的鄧禹,後來直接拿到了四個縣的封地!自此之後,他們家隻要不犯大事,基本上就衣食無憂了!
當然,這四個縣的封地,鄧家隻有享受稅賦的權力,沒有直接管理的權力。不過就算是隻有分紅權,這個誘惑也相當大了。
所以,劉秀這種操作手法,其實就是經典的‘分紅權換管理權’。從這時候開始,大多數的開國武將,都變成了股東,而不是打工人。所以從心理上來說,這個結果他們是能接受的。
第二個原因,相對來說則是比較隱晦,但同樣重要,那就是東漢初期的功臣們,學曆普遍比較高。
還活著的東漢開國功臣,這裡麵有相當一部分人,當年都是上過太學的,屬於是高級知識分子。
就比如說功臣之首的鄧禹、此時寫推薦信的朱佑,當年就都曾經是劉秀的太學同學。
被推薦的賈複,當年也是儒生出身,而且據說特彆擅長《尚書》,曾經被他老師稱讚為“將相之才’。
學曆高,其實是一個特彆重要的事情。
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放棄權力之後,可以去轉而搞學問,在學術上消耗自己的精力。
其實不妨換位思考一下:絕大多數人,做官或者追求權力,到底是為了什麼?在古代的社會環境下,這個答案其實很簡單。
最基本的,就是為了錢和資源,為了生活的更好一點。
而財富自由之後,下一步他們追求的,就是個人價值,或者說是一個能夠消耗自己精力的工作。
作為開國功臣,地位自然不用多說。而劉秀大肆分封之後,給出去的分紅權,也基本上滿足了這幫人的財富需求。
再之後,他們唯一需要的,其實就是自我價值的實現。換做其他朝代,開國武將的文化水平,一般都不會太高。這也就意味著,他們一方退休回家,將會麵對一個無事可做的狀態。
而東漢這時候則不一樣,很多開國功臣,原本的誌向,其實都是搞學術。
比如鄧禹和朱佑等人,原本如果沒有新朝末年的混戰,他們正常的人生,都是去鑽研學術,
然後被推舉為地方官。隻不過後來的亂世,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而已。
所以,如今他們退休之後,反倒是可以從事學術研究,繼續發光發熱。如此一來,很多人其實反倒願意退休。因為退休之後,他們還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最後,在劉秀提出讓他們退休之後,東漢的開國武將,以及其他一些開國功臣,才會順利退休回家。雖然有個彆人不太願意,但是在劉秀的皇權麵前,依然隻能乖乖聽話。
不得不說,劉秀對待開國功臣,真的是挺不錯了。這個結局,也基本堪稱完美了。
椒房殿內,郭聖通看向劉瀚,“如今武將解甲歸田,朝中職位有空缺,正是像你父皇邀功請功的好時機。”
劉瀚白了他一眼。
郭聖同鼓著腮幫子,氣呼呼的,“你這眼神什麼意思呀,本宮還管不了你了?你是太子,翅膀硬了吧?不認本宮是吧?”
“母後息怒,郭家已經受封無數,功同異賞,母後也是學識不淺,難道不知道亢龍有悔?
越是在高位越易遭災難,這外戚之家苦於自己不知進退,嫁女就要配侯王,娶婦就盼著得公主,故木秀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富貴總有個頭,人應當知足,人心不足,遲早玩完,前漢不就是因為外戚專權,導致王莽野心膨脹,篡位所滅亡的?
當年霍光但凡有心思,也可能成功,他也是外戚。
有這個經驗,父皇可不的嚴防死守,咱們郭家實力越大,他越不放心,我太子之位越不穩固。”
劉瀚口中的前漢自然是西漢,隻是現在大家都這麼叫。
郭聖通沉默了,他看向劉瀚,臉上全是哀愁,“是母後誤會了,那如今怎麼辦?不爭,難道眼睜睜看著他陰家越來越強大?這樣下去,咱們郭家,還有你,遲早玩完,自古廢太子就沒有好下場的。”
“我自己培植勢力吧,但不能喝郭家牽扯太多,郭家勢力越大嗎,父皇越不方向。。”
“唉,隻能如此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