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杯酒釋兵權劉秀的氣魄)
洛陽大殿內,劉秀坐在皇位上,下麵滿是各種大將軍,都是跟隨他一起立過功的,大多是後來的雲台28將,如吳漢、鄧禹、耿純、馬武、王霸、馬成、蓋延、朱祐、耿弇、賈複……
劉秀端起酒杯說道:“如今我大漢天下初,眾愛卿功不可沒,朕都重重有賞。”
眾多將軍也端起酒杯,“謝陛下,陛下聖明!”
“眾愛卿,朕今日在此,為各位慶功。”
大家喝得高興的時候,劉秀進入正題了。
“朕希望你們放掉手中兵權,讓給那些能治國的賢才。”
可能想不到,杯酒釋兵權的發明者竟然是劉秀,看來宋朝的老趙得給漢朝的老劉交專利費。
看著眾人麵麵相覷,劉秀繼續說道:“你們為大汗流了血,儘了力,朕再敬你們一杯。”
眾將一臉蒙圈,依舊搞不清楚劉秀葫蘆裡裝的什麼藥,可能也的人猜到了,但假裝不知道。
“朕今天請伱們來,有一件事情我想和諸位商量商量。”
劉秀單刀直入,說自己想學漢高祖。
“朕也想學高祖!”
眾臣傻眼,你也要兔死狗烹殺我們嗎?
劉秀笑了笑,“朕學的是高祖治國之道,而並非治人之道啊,朕希望你們放棄朝廷高官,放掉手中兵權,讓給那些能治國的賢才,你們看呢?”
眾臣還是不解,劉秀繼續解釋,“心操得少一點,飯吃得多一些,頤養天年,這樣不是更好嗎?”
眾臣這才明白,慌忙交出手中兵權。
鄧禹第一站起來,行禮,恭敬的說道:“請陛下收回臣手中的將軍授印。”
吳漢也站起來行禮,“請陛下收回臣手中的將軍授印。”
接著,一個又一個的將軍站起來了。
“眾愛卿且收回授印,封鄧禹為高密侯,吳漢廣平侯,賈複膠東侯……食邑皆有增加,皆以列侯就第,加位特進,朕在此謝過諸位啦。
朕自幼立誌以讀書之國,卻被王莽逼上窮兵之路。十數年南北征戰。連綠林守昆陽,滅赤眉攻長安,幾經生死,終滅莽興漢。
然站立於此,卻不見當年並肩拚殺之左右,朕心痛不已。朕深知民為立國之本,民亂國亂,民泰則安,為民至上,方為富國之道……”
劉秀推心置腹,一番暢談,賞賜,喝酒,把兵權收回來了。
教員曾經評價過:劉秀是曆史上最有學問、最會用人、最會打仗的一位皇帝。
他的大方是絕無僅有的,在剛剛打完統一戰爭之後,劉秀就立刻“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開始論功行賞、加官進爵、一口氣對有功之臣封土調整增加的共計三百六十五人。
外戚及加恩分封的,有四十五人,封賞力度空前絕後、慷慨大方、揮金如土。
劉秀用超高規格的榮譽和封賞,讓當初為他出生入死、四處征戰的功臣宿將交出兵權、“集體轉業”、回到封地。
要麼“棄武從文”學習儒家經典;要麼當一位“富甲一方”的“大財主”。
轉而大膽啟文臣、新人,用“重新輸血”的方式完成“領導乾部”的新老接替。
可能也人疑惑,光武帝劉秀才剛剛打下江山,內部時局動蕩、人心不穩,各種“反動複辟”勢力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蠢蠢欲動”、伺機“死灰複燃”。
外部風雨飄搖,匈奴在不斷挑釁、侵擾、步步緊逼,西域還“孤懸海外”、沒有回歸。
他就敢將這些為他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的雲台二十八將都“棄之不用”?
如此一來,他的對外穩定邊疆、甚至開疆拓土的開國征戰行為不就到此為止、甚至還有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毀於一旦的危險嗎?
是他膽大包天、不怕外部勢力的搗亂、顛覆?還是他胸有成竹有應對方案?
或者說?他根本就沒有將匈奴、西域等外部勢力放在眼裡?
總之,開國之後就立刻讓功臣宿將“集體下崗”、啟用新人,光武帝劉秀是曆史第一人,也是惟一的一位!
他的理由很充分:自從王莽篡漢以來,這二十多年一直戰火不斷、狼煙四起。兵燹之禍、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背井離鄉。天下疲敝、百廢待興,據說天下人口已經是西漢末年“十有二存”了。
光武帝劉秀認為當下最緊迫的任務就是:放下刀槍、精兵簡政、休養生息、恢複國力。集中精力大力恢複生產、鼓勵農耕、發展經濟、輕徭薄賦、穩定民生。
不僅如此,這些功臣基本不讓他們參與朝政,簡直是一擼到底。
劉秀敢這麼做,因為他有兩個優勢,第一是年紀優勢,如今的劉秀才42歲,想他劉秀28歲起兵,30歲稱帝,42歲統一天下。
他一統天下的年紀,他的祖宗劉邦還沒有起兵呢。
在這一年之前後,雲台二十八將榜單當中,寇恂、岑彭、馮異、祭遵、景
丹、鉍期、傅俊、任光、萬脩、邳彤、劉植,這十一個人,大多已經去世了,而有的病重。
也就是說,在劉秀想讓這些開國功臣,全部退休回家的時候,已經有將近一半的人,沒有死,但離死不遠了,常年的征戰透支他們的身體。
而剩下的那一半人裡麵,又有不少人,因為傷病無法參與朝政,或者年齡已經偏大,工作有心無力。
如此一來,劉秀讓他們回家頤養天年,是非常不錯的,
其次,劉秀的戰功太強大了。
從稱帝到一統天下,你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經常都是某某將軍,在前線作戰不利,或者被敵人擊敗了。
然後,劉秀帶著人過去了,禦駕親征,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厲害如鄧奉,被雲台二十八將中許多人圍毆,還打贏了,但劉秀一去,他就涼涼了。
因為劉秀實在是太能打,東漢統一過程當中,超過一大半的硬仗,以及所有的決定性戰役,幾乎都是劉秀自己打的。
這一切都使得導致劉秀本人,對軍隊的控製力極強!就算是那些開國武將,也很難拿軍隊當籌碼去和劉秀談判。
他仿佛成為了人們心中的戰神,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就像是當年的劉瀚和霍去病,敵人聽到他們的名字都會發抖。
所以在其他朝代,如果皇帝硬要把開國武將,趕回家退休。那接下來,皇帝多半就要麵對軍隊嘩變的局麵了。
可是在劉秀這裡,下麵的那些中層將領,甚至是底層士兵,都不太可能因為將軍被強製退休,就去找劉秀鬨事。
另外,早在幾年前,當時劉秀已經掃平了中原大部分區域。隻剩下隴西和四川,當時還沒被拿下了。
這個時候,劉秀就下旨說自己每征一兵,白頭發就多一絲,所以裁撤了當時東漢超過一半的軍隊!
從國家角度來說,劉秀這麼做,自然沒毛病。因為接下來,不管是隴西還是四川,就算打起來,也不需要那麼多軍隊。
這樣一來,解散大部分軍隊,隻留下部分精銳,讓士兵們回家種地,休養生息,誰都挑不出錯。
可問題就在於,在解散軍隊的過程當中,劉秀有意無意的把那些跟著開國武將一路殺過來的老兵,都給遣散回家。
或者讓他們直接由武轉文,脫離軍隊係統。
這個有意無意是非常巧妙的,直接削弱了那些將軍對軍隊的控製力了。
還是光明正大的,你一點毛病都挑不出來,這便是他劉秀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