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紙張的出現
“太子,紙張造出來了。”
這一日,陸淵向著劉瀚彙報。
“好。”劉瀚很高興,有了紙張,這科舉考試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帶上造好的紙張,他去見劉秀了。
此時,劉秀還在宮殿內處理政務,他好些時候晚上都在處理政務,後宮妃子也少,作為皇帝,他是非常勤奮的。
當然,即使勤奮如劉秀,也比不是後世的朱元璋,這老朱算是曆代最勤奮的帝王了。
老朱是華夏裡少有的平民皇帝,也是地位最低的皇帝了,當過乞丐,和尚,全家幾乎死光,餓死的,連埋葬父母的地都沒有,窮苦的出身和經曆影響了他的理念。
他殘忍、狹隘、冷酷,但他也是一個好皇帝,而且他非常勤勞,勤奮到已經病態了。
洪武十年的時候,他曾對身邊的人這樣說:“朕即位以來,時刻不忘勤勉二字,天未亮就上朝,到晚上了才退朝回宮。
躺下後,朕有心事睡不著,就起床工作,或者夜觀天象,有次看到天空有異象,非常擔憂。或者思考民事,有應當迅速處理,便寫下來,第二天讓手下去處理。”
左右都勸朱元璋不要太勞累了,可朱元璋認為以前生活水平太低,都是靠自己努力才換回了現在的興旺發達,所以懶惰會招致滅亡,隻有勤奮才能保持繁榮,所以皇帝萬萬不可懶惰。
他深刻的相信勤勞能致富,這是地地道道的老農民思想。
洪武十七年的九月十四到二一的八天之中,各衙門共上奏1160件,涉及3391件事。
每個奏章以千字計算,至少有120萬字,平均每天要批閱一二十萬字,處理四百二十三件事,這效率不服不行。
還有人稱他為“雞鳴天子”,雞一叫便起床,三更了也不休息,一天要上兩次朝,即使這樣,他也不忘後宮佳麗們,即位後又生了10多個孩子,最小的寶慶公主是在他67歲時出生的。
這身體太好了,簡直是恐怖,要是不這樣勞累,他估計能多活好些年,他的勤奮沒有一個帝王比得上,後世崇禎估計勉強能比一下。
劉秀比他們差了些,但也不差太遠,他好些事情也是親力親為,因為他深刻知道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
太子劉瀚進入劉秀的大殿,身後緊跟著幾名侍衛,手中捧著一卷卷紙張。
他步入大殿,目光注視著劉秀坐在禦案前的身影,心中還是難免激動和期待,那可是紙呀,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未來就要全國實行了。
劉秀抬起頭,看到兒子步入大殿,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他知道太子劉強隻會在重要時刻才會親自前來,所以他的心中隱隱有了一種預感,這次太子劉強的到來一定事關重大。
劉瀚恭敬地向劉秀行禮,將手中的紙張遞給劉秀。劉秀接過紙張,目光掃過上麵,這紙張不算細膩光滑,比不上後世,但已經非常不錯了。
“這是什麼?”劉秀一時間沒有看明白。
“父皇,這是我最近發明的一種東西,名為紙張。它能夠替代竹簡和絲綢來作為書寫和記錄信息的載體。紙張可輕便攜帶,方便閱讀,而且製作成本較低,真可謂是一項開天辟地的發明。”
劉秀不禁眉梢一挑,仔細看著手中的紙張,隨即欣喜之情溢於言表。他深知紙張對於文化和教育的意義,這將極大地推動信息的傳播和人民的學習。
他立刻拿起一張紙,然後開始書寫起來,越寫越激動,甚至把紙捅破了。
“父皇,輕一些,不用這麼大力的。”
“是父皇激動了,哈哈,紙這個東西,對於我朝的文化發展至關重要。你為我大漢謀福祉,可喜可賀!”
劉秀的聲音中充滿了激動和鼓勵,他隨即想到什麼。
“這個造價貴不?若是太貴,像是絲綢一般,也是不劃算的。”
“不貴,這就是用做竹簡的竹子做的,一張估計就2文。”
劉秀建立的東漢,王朝初期國家經濟薄弱,民間貨幣流通混雜,在前十五年主要使用半兩錢、西漢五銖錢、以及王莽的貨泉和大泉五十等貨幣,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在鑄行五銖錢。
與西漢各朝的五銖錢相比,東漢五銖錢更輕,也是五銖錢遺留較多的一種。
“用竹子,就能做出這個?”劉秀是有些不信的。
“以前也沒有人想到蠶兒吐絲,地中的麻能做衣服。父皇若是不信,親自去看一看就知道。”
“好,快帶朕去看看。”
隨即,劉秀就跟著劉瀚去造紙的地方看了看,好些太監和宮女還在不停的造紙。
步驟其實不難,斬竹漂塘、煮楻足火、蕩料入簾和覆簾壓紙。
劉秀親眼看著紙張被造出來,眼神亮了,他拿著紙張,手在發抖。
“有了這個,配合強兒你說的科舉製度,那我大漢人才用之不竭呀。”
不得不說,劉秀的眼光是極其獨特的,一眼就看出來,這紙張配合科舉,那是大殺器呀。
“朕立刻推行全國,造紙的事情就交給你,要啥都給朕說。”
劉秀非常高興,拉著劉瀚一頓猛誇,說得劉瀚都不好意思了。
“對了,伱是怎麼想到造這紙張的?”
“孩兒入廁,這廁籌用著不舒服,就想著其他的代替,最開始用的是絲綢……”
劉秀有點無語,他是皇帝,但厲行節儉,都沒有用絲綢,“你入廁後用絲綢?”
“用完再人內侍洗,換新的,但也麻煩,就想用其他東西代替,古籍中看到,似乎有紙張這樣的東西,便試一試,真成功了,後來想到可以用來寫字……”
“……”
劉秀有點無語,不知道應該怎麼說了,隻能訕訕問道:“哪本古籍說的?”
“忘了,後麵兒臣去找了幾次,也沒有找到,畢竟古籍太多了。”
“空了,還是再找找吧,說不定這古籍還記載了其他有用的,像是當年的曲轅犁、水車、還有馬鐵蹄,都是極其好的,才使得武帝時期國力大漲,有能力掃平匈奴。
朕記得,這些好像是咱們劉家的蘭陵侯劉瀚發明的,這也是個奇人呀,東征西討,據說未嘗一敗,可惜,已經是100多年前的人物了,恨不能相見呀!”
“劉瀚,蘭陵侯?父皇,我怎麼沒有聽說過這個人呀。”劉瀚裝作不知道,他這些年也查過一些資料,對死後發生的事情都有了解。
當年,漢武帝可是把他侯府滿門都滅了,一直螞蟻都不放過,一把火全給燒了。
當年有多信任,有多支持,遭受背叛後就有多痛苦,甚至下令不可再提起此人,把所有記載他的書籍都銷毀了。
時間是極其可怕的,一百多年過去了,沒有人記得有個蘭陵侯了。
“這個,父皇以前也不知道,稱帝後,收集天下的書,鄧禹打入長安的時候,也在皇宮中搜到一些秘聞。
目前流傳的史記並不完整,在完整的史記中記載了有關於他的事情,這是個奇人,但也大逆不道,所以武帝消除了他所有的記載……”
劉秀沒有多講,鼓勵劉瀚一番後,又回去處理政務了,他現在忙著弄出三省六部製度,然後準備試用一段時間。
劉瀚也準備擴建造紙的地方,宮內已經容不下了,讓陸淵去城中和城外都找個地方,召集人手,要大乾一場。
就在他如火如荼的時候,丫鬟昌雪蘭來了。
“雪蘭姐姐,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