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韓信隻有2000人,就達到了20萬人的效果,這一切呢,都在韓信的計算之中,就古代的戰術而言,這場戰役堪稱是一件藝術品。
韓信這樣的指揮官,不可能是吹出來的。
divcass=”ntentadv”彆人考試一百分,是因為能力就100分,韓信考100分,是試卷限製了他,最高隻有100分了。
兩人有說了些有的沒的,甚至說了許多當年韓信不為人知的隱秘,甚至韓信的死,背後也未嘗沒有他們的推波助瀾。
“蚩尤和鄭旦呢?”
“不知道,蚩尤你就彆指望了,不當我們對手就好了。”
“咳咳!”
老道士說著,咳嗽了起來。
“你的身體越來越弱,怕是用不了多久可能就死了。”
“那是羽化。”
“好好,羽化,長生藥還有點,當年劉瀚的屍體煉成的,你確定不要?”
“不要,修道修了這麼些年,也該羽化了。”
……
洛陽,皇宮內,
“報,營陵大捷,好疇侯建威大將軍於四月初五,巳時,與公孫家叛軍決戰,大勝,斬首2000餘……”
“報,廣陵大捷,楊虛侯捕虜將軍在高郵取得大捷,俘獲納蘭家家主納蘭布龍,斬首1000餘…………”
“報,兗州陳留大捷,祝阿侯臨危將軍在成安攻破反賊焦樂逸,反賊焦樂逸帶人逃跑,祝阿侯正在率軍追擊。”
……
“好,不愧是朕的大將,那些反賊如何跳得起來?”
得知消息的劉秀異常高興,他都做好禦駕親征的準備了。
好疇侯建威大將軍是耿弇,雲台二十八將排名第四,他將圍點打援、聲東擊西、引蛇出洞等戰術發揮到了極致,受曆代軍界推崇。
而且人家正是有誌者事竟成典故的主人。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誌者事竟成也。”
當年,還沒有一統天下的時候,劉秀派耿弇去攻打占據山東青州十二郡的豪強張步。
張步當時那是兵強馬壯,是耿弇的一個勁敵。張步聽說耿弇率兵來攻。就派大將軍費邑等分兵把守曆下、祝阿、臨淄,準備迎擊。
耿弇先攻下祝阿,以後用計相繼攻下曆下和臨淄。
張步立刻著急起來,親自帶兵反攻臨淄,於是在臨淄城外進行了一場生死搏鬥的大血戰。
在戰鬥中,耿弇大腿被射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斷箭杆,帶傷仍堅持戰鬥。
劉秀聞訊,宜昌關心,親自帶兵前來支援,在援兵還未到達的時候,部將陳俊認為張步兵力強大,建議暫時休戰,等到援兵來後再發動進攻。
可是耿弇卻認為不能把困難留給彆人,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耿弇終於大敗張步。
幾天後,劉秀來到臨淄,慰勞軍隊,他在許多將官麵前誇獎耿弇說:“過去韓信破曆下開創基業,現在將軍攻克祝阿,連戰連捷,兩功相仿。
從前你在南陽曾建議請求平定張步,我當時以為你口氣太大,恐怕難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誌者事竟成啊!”
當然,因為《聊齋誌異》中的: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使得人們還常用楚王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作為有誌者事竟成的例證,以為這全是出自項羽這裡。
當年,秦國的30萬人馬包圍了趙國巨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求救。
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20萬人馬前去救趙。誰知宋義聽說秦軍勢力強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
軍中沒有糧食,士兵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他也不管,隻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
這一下可把項羽激怒了,他殺了宋義,自己帶著部隊前去救趙。其實這可能就是項羽的一個借口,他早就想奪取軍權了。
項羽先派出一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主力過漳河,解救巨鹿。
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他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乾糧,然後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統統燒毀。、
項羽用這辦法來表達他隻進不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楚軍士兵見主帥立誌要決一死戰,就誰也不打算再活著回去。
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拚死地向秦軍衝殺過去,經過連續九次衝鋒,秦軍大敗……
這便是項羽的破釜沉舟了,和韓信的背水一戰異曲同工,都是置之死地而後生,曆史上能漂亮完美的做成這些的,大概也就他們兩個。
一個是西楚霸王,一個是兵仙,兩人當之無愧。
這一次,劉秀在青州出動耿弇,自然是旗開得勝。
而廣陵大捷的楊虛侯捕虜將軍則後來雲台二十八將第十一位的馬武,也是南征北戰了。
馬武年輕時因避仇,移居江夏。王莽末年,竟陵、西陽三老起兵於郡界,馬武也參加了,後來進入綠林軍中,於是與漢軍會合。
更始立,以馬武為侍郎,隨劉秀在昆陽大戰中破王尋等,後麵投了劉秀,一直忠心耿耿。
兗州陳留大捷的祝阿侯臨危將軍則是雲台二十八將第十九位的陳俊。
此人年輕時候,在南陽郡擔任小吏。公元23年,更始帝劉玄稱帝,陳俊的南陽同鄉、大漢宗室劉嘉被任命為太常將軍,劉嘉委任陳俊為他的長史。
公元23年更始元年)十月,更始帝劉玄派遣劉秀北上鎮慰河北諸州郡。劉秀到河北後四處招納人才,劉嘉就寫了一封信,將手下的陳俊、賈複推薦給劉秀。
陳俊到了劉秀軍中被任命為安集掾,從此追隨劉秀,開始了一統天下的路程。
隻能說,劉秀手下的大將都不差,雖然算不上名將,但基本在中間水平,打豪強的家丁,那些沒有上過戰場的,不算太麻煩。
至於其他人,鄧禹是太傅,而且劉秀少讓他打仗,吳漢是大司馬,手下重將,坐鎮洛陽,輕易不出。
其他的馮異、寇恂、岑彭、祭遵、景丹、蓋延、銚期、耿純、任光、邳彤、劉植、萬脩、傅俊這些,在建武十五年前,大多病死,或者戰死了,還有被刺殺的。
好家夥,雲台二十八將,現在接近一半沒有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