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ass=”ntentadv”天策府則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衛府之上;天策上將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為天策府中官員,即所謂的“許自置官屬”
同時,李世民領司徒、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開設文學館,收攬四方俊才入館,備巡顧問,形成了一套以文學館與秦王府相結合形成的班底。
公元624年,突厥犯邊,李世民率軍與突厥會談結盟,突厥退兵。
公元625年,李世民出任中書令。
公元626年,李世民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等在長安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
事後,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逼迫父親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稱帝,次年改元貞觀,李中山王李承乾為皇太子。
同年,dtz頡利可汗趁機發兵數十萬南下進攻涇州,威脅長安城。李世民派出尉遲敬德連連阻擊,突厥20萬大軍最終抵達渭水北岸。
李世民與頡利可汗在渭水汴橋上簽訂渭水之盟,避免了一場大戰。
公元628年,隋末戰爭的破壞,使天下經濟凋敝,人口銳減。李世民以亡隋為戒,大赦天下,派遣使臣巡氏關內各地,招捕流民,以恢複生產。
公元629年,李世民在太極殿聽政,鼓勵臣子積極覲見。李世民在政治上勵精圖治,知人善任,從諫如流。
在經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同時重視科舉,複興文教,最終令隋末動蕩之局得以穩定下來。
同年,李世民建史館於禁宮之中,命魏征等諸臣最終修成《北齊書》、《周書》、《梁書》、《陳書》、《隋書》、《晉書六部》,官修正史。
公元630年,李世民命李靖夜襲頡利可汗,大破之,成功活捉頡利可汗獻到京師,李世民親自向太廟祭告俘獲。
同年,各地番邦紛紛上表,奉給李世民“天可汗”稱號,由李世民降下璽書封立各番邦的君長,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臣服。
公元633年,古代經書流傳到唐代,因版本差異、傳抄額誤和師承等原因,存在著不少異字彆文。
經過顏師古三年的工作,統一其版本和文字,做出五經定本。
李世民將五經定本作為中央官學製地方周縣學的標準教科書頒行天下,對於世人學習儒家經典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同年,李世民命令部尚書高士廉編纂士族製,以李唐皇族為首,外戚次之,山東士族崔士族被降為第三等,打壓了士族門閥的地位,提高了李唐皇室和庶族地主的地位。
公元634年,李世民派遣李靖、兵部尚書侯君集、刑部尚書任城、王道宗等人,各率軍隊分多路討伐吐穀渾。
同年,李世民下令開始建造大明宮。
公元635年,各路大軍連戰連捷,組織多次戰役,大破吐穀渾,李靖在西海活捉吐穀渾王,平定吐穀渾。
公元637年,洛水漲滿,衝漂了600家,李世民到白司馬阪觀察水災,賜給遭水災之家糧氏布匹以賑災。
公元639年,李世民派遣侯君集攻克高昌國,侯君集俘虜高昌國王,進獻祖廟。
公元640年,李世民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府,建立起大唐對天山南北廣大地區的統治。
公元641年,李世民封文成公主遠嫁土蕃鬆讚乾布,唐朝與吐蕃自此皆為姻親之好。
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圖謀不軌,事情敗露後被李世民廢為庶民。李世民將第九子晉王李治立為太子,並對太子嚴加教管。
同年,李世民為紀念一路跟隨的功臣而命閻立本在淩煙閣內描繪了以長孫無忌為首的24位功臣的畫像。
公元644年,高句麗發生叛亂,征討唐朝盟友新羅,李世民率領10萬大軍親征遼東高麗,攻破高句麗15座城池。
公元646年,李世民命李勣率軍征伐薛延陀,李勣率軍連戰連捷,滅亡薛延陀,使得漠北蒙古高原的鐵勒諸部附屬於唐朝。
公元648年,李世民將他撰寫的《帝範》12篇頒賜給太子李治。
在書中,李世民總結了他的施政經驗,同時自評一生功過,以求李治能在繼位後吸取他的經驗教訓,治理天下。
公元649年,李世民因病駕崩於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寒風殿,諡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經李世民君臣23年的勵精圖治,大唐社會安定,百姓富足,經濟穩定發展,對外武功顯赫,打下了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時期的大唐盛世的基礎。
即使兩百多年後,一首秦王破陣曲,讓三個節度使當場抗擊叛軍,再延續大唐30年國祚……
這便是他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輝煌而傳奇,曆史僅有一個李世民。
厲害如他,也隻是一個父親,麵對孩子依舊無能為力,他沒有看透未王李泰的話。
但是李世民的大臣們眼光多毒,一眼就看破了李泰這句話中的漏洞,大臣褚遂良開始猛攻,駁斥道:“這話不對啊,哪個皇帝肯殺自己的兒子,傳位給兄弟?
魏王可能那麼做嗎?陛下您以前立李承乾為太子,後又寵魏王,這才造成了大禍。
陛下今立魏王,那就先處置了晉王,那樣才能安全!”
李世民本來還被李泰這段話給感動了,聽了褚遂良直白的分析,立刻清醒了,看來,立哪個做新太子,還要掂量掂量,急不得。
另一邊,在焦急等待著立儲詔書的李泰,如坐針氈,如芒刺背,他想父皇沒有痛快地立我為太子,想必是在猶豫李治那小子嗎?
於是李泰找到李治,惡狠狠地盯著他,幽幽說道:“小雉奴啊,你知道七皇叔元昌參與太子謀反,被殺的事了吧?平時你和七皇叔那麼要好,你現在就不怕受牽連嗎?”
當時李治還是個15歲的孩子,且性格軟弱,李泰這番明顯帶有恐嚇的話,立刻把李治嚇壞了。
但到底是真的被嚇壞了,還是他裝的,又是個問題,受了‘驚嚇’的李治,自然整日‘魂不守舍’,很快就‘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在李世民的追問下,李治‘無奈’主動)講出了被李泰恐嚇的經過。
李世民聽罷,捶胸頓足,痛心疾首。因為老四李泰在他心中,一直是個完美的兒子,文武雙全、謙卑有禮、德才兼備、積極上進,
他從未想過,李泰竟然會是一個心機深重、心思歹毒之人。
幾天後,李世民懷中沉重的心情地去探視廢太子李承乾,李承乾的一番話更是使得李世民徹底放棄魏王。
李世民問李承乾為什麼謀反,李承乾麵對父皇的責問,心有不甘地說道:“我已經是太子了,還有什麼好謀求的?
是李泰背地裡蓄謀爭奪太子位,還讓人教唆我做哪些不三不四的事。現在他要是當上了太子,就算是陰謀得逞啦。”
李世民聽罷,眼中閃過深深的失望和悔恨,李泰的形象在他心中轟然倒塌。
最終,魏王李泰被降為東萊郡王,放逐均州,15歲的李治被立為太子。
所以,無論怎麼看,劉瀚支持劉秀廢除自己親生母親都是臭棋,非常臭。
“彆人怎麼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劉秀怎麼看,他是開國皇帝,他能決定誰繼承皇位,漢武帝可是殺母立子呀,帝王薄情寡義多的是,重要的是在他心中我能否執掌帝國。”
這便是劉瀚的想法,他接著說道:“難道我不主動,他就不廢除郭聖通了?他的意誌是那麼輕易可以改變的?他是劉秀呀。”
阿依妹沉默了一下,還是開口了,“那你是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萬一那一天他對你動手呢?”
劉瀚愣了愣,隨即笑道:“那便是命,我從頭再來唄,畢竟還有來世,他不值得,我赤心依舊,這心既然敢給,就不怕,一往無前便是。
我之所以這麼待他,是因為我願意。若是以此,換回同樣的誠心,固然可喜。可若是沒有,我也沒有什麼好後悔的。”
阿依妹沒有多說,隻是內心感歎,“那萬一是長生呢?有幾人可以抵擋長生的誘惑?罷了,你開心就好,這一世,我都隨你。”
她抬頭看著劉瀚的臉,不似當年,恰似當年,眼前人是心上人。
她伸手想撫摸,卻劉瀚避開了,阿依妹眼神肉眼可見的暗淡下來了,她隨即又嫣嫣一笑,“都不重要,你在就好。”
這一刻,劉瀚的心似乎又狠狠的動了一下。
智者不入愛河,愚者自甘墮落,可遇命中人,注定難做智者,甘願淪為愚者……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