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ass=”ntentadv”太子劉強謀逆,被囚禁廢除,不罪郭家,饒恕郭況,一切都是太子的錯,立陰麗華之子劉陽為太子。
郭聖通得知這件事情,“我要見陛下,她怎麼可以如此對待強兒?”吵著嚷著要見劉秀,劉秀沒有見他,陰麗華去見了。
“你現在得逞了,我隻想看看強兒,你們把她怎麼了?”
看著發瘋一般,流淚滿麵了郭聖通,陰麗華閃過一絲不忍,但隨即又消失了。
“我的母親,我的哥哥,我的族人,我的孩子衡兒,我的丫鬟珍珠,一個個,一莊莊,一件件,和你郭家脫得了乾係嗎?”
“你若都算在我頭上,也可以,那都是我做的,現在我死,你可以滿足嗎?=強兒有什麼錯,為什麼這樣對他?”
“很多事情,沒有對錯,你若有來世,會見到他的。”
陰麗華留下莫名其妙的話,轉頭就走了。
“彆走,彆走,你給我說清楚,他怎麼了?”
可惜,曆史不會為誰停留。
建武二十三年47年),陰興去世,死在陰麗華懷中,臨死前拿著珍珠給他的手帕,“我來了,珍珠!”,時年三十九歲,後來被追諡為翼侯。
後世有人稱:“且陰衛尉,天下稱之,省中禦者至門,出不及履,此蘧伯玉之敬也;新陽侯雖剛強,微失理,然有方略,據地談論,一朝無雙;原鹿貞侯,勇猛誠信;此三人者,天下選臣,豈可及哉!”
建武二十六50年)年,陰麗華的母親郭主薨。
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六月丁卯日,郭聖通去世,安葬於北邙。
後世,範曄有言:“物之興衰,情之起伏,理有固然矣。而崇替去來之甚者,必唯寵惑乎?
當其接床笫,承恩色,雖險情贅行,莫不德焉。及至移意愛,析嬿私,雖惠心妍狀,愈獻醜焉。
愛升,則天下不足容其高;歡隊,故九服無所逃其命。斯誠誌士之所沉溺,君人之所抑揚,未或違之者也。
郭後以衰離見貶,恚怨成尤,而猶恩加彆館,增寵黨戚。至乎東海逡巡,去就以禮,使後世不見隆薄進退之隙,不亦光於古乎!”
建武中元二年二月戊戌日57年3月29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
遺詔說:“我無益於百姓,後事都照孝文皇帝製度,務必儉省。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員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吊唁。”
劉秀死後不久,其子劉陽繼位,於同年三月丁卯日,葬劉秀於原陵,上廟號世祖、諡曰光武皇帝。
後世有言:“光武仁義,圖王之君也;宣帝刑名,圖霸之主也。此二帝,皆興複先緒,光啟王業。其名則同,其實則異。何者?
光武之世,藉思亂之民,誅殘賊之莽,取亂侮亡,為功差易。至如少康,則夏氏之滅已二代矣,藐然遺體,身在胎孕,母氏逃亡,生於他國,不及過庭之訓,曾無強近之親,遭離亂之難,庇身非所。而能躋距於喪亂之間,遂成配天之業,中興之君,斯為稱首。
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漢祖之臣,三傑是也;光武之佐,二十八將是也。豈得以鄧禹、吳漢匹於張良、韓信者乎?然漢祖功臣,皆以強盛誅滅;光武佐命,悉用優秩安全。君臣之際,良可稱也。絕長補短,抑其次焉。”
永平七年64年)正月二十日3月1日),陰麗華崩逝,享年六十歲,諡號“光烈”。
二月初八日,與劉秀合葬原陵,葬禮極為隆重。
陰麗華是華夏曆史上皇後諡號製度之第一人,自此以後皇後諡號為帝諡加上本諡成為曆代定製,沿用至唐初,長達六百年。
值得一的是,從建武二十一年,太子劉強被廢除後,東漢的統治者就嚴厲明令禁止私人修史,曆書隻能由朝廷派專門的史官撰寫。
漢明帝永平初年公元58年),一個叫班固的,開始撰寫《漢書》。後有人告發他私自改作國史,被捕下獄,差點殺頭、
這人是個神童,出身儒學世家,自幼接受很好的教育和熏陶,九歲便能文誦賦,十六歲入洛陽太學,二十三歲父死後歸鄉裡。
以父所撰《史記後傳》敘事未詳,乃潛心繼續撰述力求精善。他下獄後,有個給力的弟弟,那便是班超。
班超辯明其冤,出獄後被任為蘭台令史,奉命撰述東漢開國以來史事,與陳宗、尹敏、孟異等共撰成《世祖本紀》。
遷為郎,典校秘書,又自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等列傳、載記二十八篇。
明帝複命他完成前所著書。他認為《史記》以漢朝“編於百王之末,廁於秦項之列”,不妥,決心撰寫起自漢高祖、終於王莽共二百三十年事跡的《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它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誌》並稱為“前四史”。
其實,《漢書》不止寫到王莽新朝,他寫了劉強,太子謀反,寫了三省六部製度,寫了科舉製度,甚至寫了郭況府謀反。
這些或者被刪除,或者被修改,有些班超不讓,但他死後,自然管不到了,有人暗中在做這些,很隱秘,還有東漢統治者背後的推動。
於是,郭況謀反失蹤,變成了:“郭況,東漢外戚大臣,光武帝劉秀第一任皇後郭聖通的弟弟,陽康思侯郭昌的兒子。
為人小心謹慎,恭謙下士。光武帝即位後,曆任黃門侍郎、城門校尉。隨著郭聖通成為皇後,受封綿蔓縣侯。
建武二十年,累遷大鴻臚,受到無數賞賜,家中號稱金窟。
漢明帝繼位,加位特進,永平二年59年),去世,時年五十一,諡號為節。”
還有,太子劉強的記錄也變了,本來是謀反被廢除,幽禁後死亡。
變成了:“東海恭王劉彊,也稱劉強。東漢開國太子,光武帝劉秀長子,母為廢後郭聖通。
建武二年26年),冊立為皇太子。
建武十七年41年),隨著生母郭聖通的被廢,審時度勢,主動辭讓太子之位,降封東海王。
永平元年58年),去世,享年三十四,諡號為恭。”
曆史是由人書寫的,為此,他們還找人悄悄在東海國的國都附近建造了一座劉強的墓地,至於埋的是誰,就不得而知了。
不用千年,甚至不用百年,隻要五十年,當年記得事情人的死去,後世的人隻會相信史書上看到的,即使是後世考古,也能找到那一座劉強在東海國的墓地。
當然,也可能提前被人盜了。
他們是曆史,也在創造曆史,曆史是由人書寫的。
但曆史不意味著冷酷,它也有溫情。
史書也有溫柔的一筆,《後漢書》有這麼一段記載,
“明帝性孝愛,追慕無已。
十七年正月,當謁原陵,夜夢先帝、太後如平生歡。
既寤,悲不能寐,即案曆,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其日,取甘露於陵樹,帝令百官采取以薦。
會畢,帝從席前伏禦床,視太後鏡奩中物,感動悲涕,令易脂澤裝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視焉。”
大概意思是:“明帝性情仁孝友愛,對母親思念不已。
永平十七年正月,熱鬨的春節剛過,漢明帝劉莊想著到父母墳上舉行祭祀。
夜裡他有所夢,夢到年少時,父母尚在,無憂無慮。夢就像回到從前一樣,父母不在了,自己也長大了,也老了。
可夢裡,自己還是那個孩子。醒來之後,回憶過往,再也不能入睡。
第二天,明帝率百官到邙山陵墓拜謁父母。
祭祀結束後,他來到生母親陰麗華寢廟的更衣彆室,看著母親生前用過的首飾、梳妝用品,淚目滿襟。
於是把梳妝盒內的東西換成最新款的,細心裝好,想著母親明日還要起床梳洗打扮呢。
侍從、官員等在場的人看到這一幕都流下了眼淚……”
隻是夢後第二年,永平十八年八月壬子日75年9月5日),他便駕崩於洛陽東宮前殿,時年僅僅四十八歲,在位十八年。
廟號顯宗,諡號孝明皇帝,葬於顯節陵
無論他做過什麼豐功偉績,無論他怎麼掌管天下,無論他多大年紀。
他呀,始終是父母的孩子啊,這一次,他去找母親了。
“母親,母親!”
臨死前,恍惚中,他看見母親牽著父親的手,來接自己了。
若是可以,他不當帝王,隻要永遠承歡在父母膝下便好。
曆史還在繼續,不為誰停留!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