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不要害怕_大漢永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漢永存 > 第325章 不要害怕

第325章 不要害怕(1 / 2)

第325章不要害怕

公元192年,六月一日,天朗氣清,惠風和煦,太平聖女張寧起十萬雄兵準備進攻幽州了。

她分四軍,太平、邵武、黃天、神機四軍,每軍兩萬五千人,五千為一校,為左右前後中,總共二十校。

封周倉為威武將軍,太平軍統領;彭脫為奮武將軍,太平軍副統領。

韓忠為廣威將軍,邵武軍統領;孫夏為振威將軍,邵武軍副統領。

趙安為伏波將軍,黃天軍統領;卜巳為獵虎將軍,黃天軍副統領。

管亥為威遠將軍,神機軍統領;何儀為建忠將軍,神機軍副統領。

公孫度為屯騎校尉,領太平參議事隨軍軍師),掌太平中校。

東紅博玉為射月校尉,領太平參議事隨軍軍師),掌神機中校。

蠕蠕力言為常樂校尉,領太平參議事隨軍軍師),掌黃天中校。

當時的琅琊郡是徐州一部分,而徐州歸陶謙管轄,然後曹嵩就莫名其妙被陶謙殺了。

幽州從西到東,依次有代郡、上穀郡、涿郡、廣陽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屬國、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

如今對策,不如讓部隊養精蓄銳,先采取堅守,賊眾想戰不得,想攻又不能,等其氣勢低落,然後選拔精銳士卒,就能打敗他們了。”

年輕時候的他性格剛直,有大誌。後隨左車騎將軍皇甫嵩對抗北宮伯玉,任揚武校尉,之後又隨張溫征韓遂、邊章。

這個敘述非常簡單,基本隻知道三個信息。

他曾被舉為茂才,擔任過侍禦史,中平六年189年),劉宏去世,董卓入京專權,用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等人之言,拜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

後來結果是董卓下令遷都長安,焚燒宮室,諸侯四散,相互攻伐,劉岱與東郡太守橋瑁不和,他殺死橋瑁,以王肱領東郡太守。

劉岱打算派兵迎擊,鮑信勸阻說:“如今賊兵有百萬之眾,百姓惶恐震驚,士兵毫無鬥誌,不可抵擋,我看賊人兵眷混雜,前後相隨,賊軍中也沒有輜重糧草,隻是以掠奪維持生計。

第一,曹鬆在徐州,第二,曹鬆被陶謙殺了,第三,曹操想複仇。

中平五年188年),徐州黃巾起,陶謙被朝廷任為徐州刺史,擊破徐州黃巾,並推行屯田,恢複生產。

於是,曹操就一心想要複仇,畢竟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呀。

至於陶謙為什麼要殺曹操?什麼時候殺的?怎麼殺的?那是一概不知道。

所以曹嵩就舉家搬到琅琊避難,也就是從今天的安徽亳州搬到山東臨沂的附近。

也就是說,曹操他爹曹嵩離開朝廷之後,先回了自己的老家譙縣,董卓作亂之後,山東諸侯聯合討伐,譙縣離洛陽比較近,有危險。

陶謙擔任徐州刺史時,北麵的青州、兗州黃巾此起彼伏,徐州卻相對太平無事,百姓富足,穀米屯滿糧倉,青州、豫州等地的流民如鄭玄、許劭等)也紛紛湧向徐州。

再說徐州陶謙,他也是挺厲害的,最初為諸生,在州郡任職,被舉茂才,曆任舒、盧二縣令、幽州刺史、議郎。

首先,《三國誌武帝記本傳》的說法很簡單,就是:“興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還,初,太祖父嵩,去官後還譙,董卓之亂,避難琅邪,為陶謙所害,故太祖誌在複仇東伐。”

留人公將軍張梁招募軍隊,坐鎮襄平城太平府,管轄玄菟、樂浪郡、遼東三郡。

所以,他不采納鮑信的意見,堅持出戰,結果兵敗被殺。

結果這劉岱覺得自己很厲害,董卓他都不怕,會怕小小的黃巾?

簡單來說,這家夥得民心,口碑很好,適合種地,但打仗是真不行,後麵被曹操各種吊打。

那麼,陶謙為什麼要殺曹嵩?究竟是誰動的手呢?

其實,曹嵩的死在史書裡是一個懸案,至少有四種說法。

但劉貸哪裡是曹操的對手呀,要不是他有大義,是朝廷封的兗州刺史,他早就被曹操弄死了。

青州西方是冀州,有袁紹和公孫瓚,南方是兗州和徐州,兗州有曹操和劉貸,徐州有陶謙。

因為初平三年192年)四月,青州黃巾軍攻打兗州,殺死任城相鄭遂,轉入東平。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劉岱與勃海太守袁紹、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等人一同舉兵於關東,討伐董卓,眾人推袁紹為盟主。

十萬大軍從出發新昌,過無慮和望平,伐遼東屬國和遼西郡。

三國曆史上發生了很多改變曆史走向的意外,比如曹操的爹曹嵩在徐州境內遇害就是這樣一個意外。

如果曹嵩不死,曹操可能就不會大舉進攻徐州,劉備也沒有機會入主徐州。

然後曹操的機會就來了,在陳宮的幫助下,加上鮑信支持曹操,奪取了兗州。

所以後來裴鬆之用其他的書籍給三國誌作補充。

如今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都在張寧掌控中,她放棄走水路去青州,主要是目前造船技術還遠沒有後世發達,而且去青州,容易被圍攻。

可惜,當年張寧帶走了青州黃巾的精銳,青州雖然還有黃巾,也亂起來了,但遠遠沒有曆史上那樣大,也百萬之眾。

而且,張寧還安排人,時不時渡海,在蓬萊附近收留那些無家可歸的亂民,然後回到遼東,不然遼東輕易發展不起來,怎麼會有200萬眾,十萬精兵?

這一下就有點尷尬了,劉貸沒有死,曹操又有野心,兩人還是衝突起來,在兗州打起來了。

所以,如果曹嵩不死,一切曆史都可能不一樣。

爾後,他聽從王朗、趙昱建議遣使進京朝貢,獲拜安東將軍、徐州牧,封溧陽侯。

劉岱是東漢賢臣劉寵之侄,算是皇室宗親。

公孫瓚被袁紹消滅之後,劉備如果不入住徐州,他可能戰死,也有可能歸於袁紹的麾下。

此時的劉備還在平原縣呢,是公孫攢的手下,他也是公孫攢的師弟,兩人都跟著盧植學過一段時間的。

在原來曆史上,他如今應該是死人了。

如果劉備不入主徐州,他很有可能一直跟著公孫瓚乾。

裴鬆之,字世期,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省聞喜縣)人,東晉、劉宋時期官員、史學家。

她與其子裴駰、曾孫裴子野有“史學三裴”之稱。

宋文帝劉義隆認為陳壽所著《三國誌》記事過於簡略,命裴鬆之為之作補注。

裴鬆之廣搜資料,精心撰作,於元嘉六年429年)寫成《三國誌注》

曹嵩之死,裴鬆之在《三國誌注》補充引用了兩本書,叫《魏晉世語》和《吳書》。

看史籍的書名就是一大線索,因為書名能夠很好反映出寫這本書人的立場。

《魏晉世語》以魏晉為名,不僅說明了書中的內容的曆史時期,也說明了這本書是以曹魏和晉朝為正統。

《吳國》則是三國吳國的官修史書,肯定是以吳國為正統。

陳壽寫《三國誌》是以曹魏和東吳的關修史書為底本修改的,隻有蜀書的部分是陳壽他自己寫的,所以《三國誌》同一件事兒,魏書、吳書、蜀書的立場和說法有時候很不一樣。

魏書的部分肯定是以魏國為立場,所以《三國誌武帝紀》和《魏晉世語》的說法基本一致。

隻是《魏晉世語》補充了很多細節,說的是當時曹操占領了兗州,有了自己的地盤,就想把老爹從琅琊接過來,還派了一隊人馬去接應,結果陶謙得知了消息,就派人半路截殺,將曹嵩一家老小全部殺了。

這乍一看還是比較可信,因為細節特彆多,比如曹嵩原本可以從後牆逃跑,結果身體太胖了,翻不過去,隻好躲在廁所裡,最後被殺了。

但是這裡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陶謙為什麼要這麼做?

陶謙和曹操一直是對手,之前也打過幾仗,所以有一定的動機,可問題是曹嵩一直在徐州琅琊郡,為什麼早不殺晚不殺,偏偏要等到現在。

唯一可能的解釋是陶謙之前一直不知道曹操在徐州,現在知道了,所以派人殺了。

可是既然曹操敢大張旗鼓的去接他,就證明他和陶謙的關係還沒壞到那個份兒上,而且陶謙和曹操之間沒有私仇,殺了曹嵩可以說一點好處都沒有。

除非恨到極致,不然誰會殺人家老爹,大漢可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那便是不死不休呀。


最新小说: 快穿惡女:撩得瘋批男主們全淪陷 半島頭號玩咖! 滅藩王,誅皇子,穿越紈絝殺瘋了 諜戰,我潛伏成了鬼子將軍!? 仙夢緣起 九霄界:兄弟尋真印錄 夜宿孤棺,高冷女鬼崩潰求我彆死 高武:老婆修煉我變強,遇事全讓老婆扛 港片:當差佬,一定要做最高 人在陽間,你說我陰司當差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