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二戰河西 (抵達居延)_大漢永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漢永存 > 第51章 二戰河西 (抵達居延)

第51章 二戰河西 (抵達居延)(1 / 2)

第51章二戰河西抵達居延)

霍去病和劉瀚這一路走得艱難,可他們終究是到了居延澤畔。

這時候的居延澤可是大綠洲,大湖,像是海一樣。

湖麵上碧波蕩漾,湖畔蘆葦叢生,湖中生長著鯉魚、鯽魚、大頭魚、草魚等魚類,天鵝、大雁、鶴、水鴨等常來此棲息。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站在湖邊,日光照射湖麵,波光粼粼,劉瀚內心分為平靜,他感覺好像所有的煩惱都消失了,一同消失的還有這些天的疲憊和痛苦。

微風拂過臉龐,帶著湖水的氣息,他隻感覺內心無與倫比的寧靜和滿足。

“此情此景,我真想吟詩一首。”

劉瀚詩意高漲,可感覺又啥都說不出來,後世好多詩詞不符合這場景。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不行,不應景,沒有那麼多綠柳。”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不對,這不是西湖。”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彆樣紅。沒有荷花呀。”

想了一會兒,他終於想了兩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麵無風鏡未磨。”

“你這是詩?”

霍去搖搖頭,他欣賞不來。

漢代文人寫詩的很少,西漢文人詩主要有以劉邦《大風歌》為代表的楚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傳統典雅的四言詩以韋孟《諷諫詩》等為代表。

華夏詩歌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先秦時期,那時代最早的詩歌形式是“詩”,由音樂和歌謠演變而來,表達了人們對自然、生活和情感的感悟和抒發。

隨著時代的發展,詩歌逐漸成為文化的重要表達方式,尤其是在唐宋兩朝,詩歌達到了鼎盛時期。

而這個時候,漢武帝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沒有多久,儒家雖然開始強大,但詩歌真的不算多。

漢代詩歌是在《詩經》、《楚辭》和秦、漢民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致經曆了從民間歌謠到文人創作、從樂府歌辭到文人徒詩即“古詩”、從四言體到五言體、從騷體到七言體、從敘事詩到抒情詩的發展過程。

漢武帝後期,完全打贏匈奴後,他開始享樂,正式建立樂府官署,由精通音樂的李延年充任協律都尉,負責製定樂譜和訓練樂員,同時大規模地搜集民歌配樂演唱。

樂府官署的設置,使漢代民歌得以大量保存,在漢代文人詩壇特彆冷落的情況下放射出異常絢爛的光彩,從而形成了中國詩歌史上繼《詩經》、《楚辭》之後的第三個重要發展階段。

漢樂府民歌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其中有些詩揭露了官僚貴族的豪奢與殘暴,反映了勞動人民生活的痛苦,展現了漢代社會尖銳的階級對立,傳達出被壓迫人民憤怒反抗的呼聲……

“聽著還可以。”

哪怕他聽不懂,但感覺很有韻味,霍去病洗一把臉,臉上露出笑容,這一路真不容易。

他們隻是抵達這裡,便能名留史冊了,

曆史記載,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入居延收河西,史籍始見“居延”。居延是匈奴語,同今蒙古語“乞顏”,意為“隱幽”的意思。

他築遮虜障,設居延都尉、居延農都尉、河渠司,其時可由張掖河乘船直抵居延海……

劉瀚的到來,使得曆史改變了,提前了足足一年。

當然,劉瀚的不知道的是,在後世,由於上中遊建立眾多水庫和過度用水,弱水經常斷流,無力抵達居延海。

1961年,西居延海乾涸;

1993年,東居延海乾涸。

兩顆戈壁明珠,流乾了最後兩滴淚。

居延海乾涸,生態急劇惡化,草場沙化,胡楊林隻剩樹根。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千裡無人煙,風吹石頭跑。

居延海北邊是地勢較高的鞮汗山,處於東西風口上,湖底泥沙很細,很容易形成沙塵暴。而這裡吹起來的泥沙,向東可以覆蓋華北平原,首都的部分沙塵暴源頭就來自這裡。

怪不得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終於,經過數年無數人的綜合治理,減少上中遊用水,調整種植結構。

2003年,弱水重新流入東居延海。

2018年,西居延海也有了河水,戈壁大地歡騰起來。

2023年,持續不斷的努力,使得東居延海麵積超過40平方千米,碧波蕩漾,蘆葦搖弋,遊人如織,居延海複活了。


最新小说: 戒斷反應 下山尋雙親,我靠相術斷生死! 高武:表白99次,我升到滿級 野火吻星辰 流放,侯門棄女淪為通房丫鬟 穿成錦鯉假千金,獵戶夫君夜夜加餐 獸世巫女成團寵,修羅場全員黑化 侯府庶子:最強錦衣衛,隻手遮天! 開局被仙子逆推,覺醒吞噬武魂 留學三年,瘋批少爺跪著求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