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伐半島二不敢輕反)
長安,未央宮內,
“陛下,朝鮮王衛右渠不遵詔令,他也不同意入京覲,臣甚至降低要求了,他還是不同意,臣有負重托,愧對陛下呀。”
涉何說著,涕泗橫流,看著漢武帝皺眉,他連忙道:“不過,臣斬殺了一個朝鮮的大將領,這是朝鮮非常出名的將領,臣還把他屍首帶回來了。”
涉何半跪著獻上了朝鮮將領的頭顱,他知道自己如果無功而返的話,肯定會被漢武帝怪罪,按照漢武帝的脾氣能否保住生命都很難說。
於是,涉何為了保命殺掉了護送他回國的將軍,向漢武帝謊稱這是朝鮮的一個重要將領,被他斬於馬下。
好家夥,明明是馬夫和侍衛殺的,他硬是吹成他殺的。
“不錯,不錯!”
漢武帝看到首級,非常高興,他雖然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但是涉何殺掉了一個朝鮮的將軍也算是沒給自己丟麵子。
“朕封你為遼東東部都尉,替朕守衛遼東。”
“謝陛下。”
涉何很高興,他感覺自己逃過一劫了,可一旁的劉瀚卻是內心感慨起來,“帝王權術,殺人無形呀。”
他通過舒雨竹了解可能發生的事情,也知道漢武帝的打算。
先不討論涉何殺這個朝鮮將領是不是非常重要,但是無論如何涉何都殺了朝鮮的人,還讓他做遼東都尉,這不是故意激化朝鮮與漢朝的矛盾嗎?
漢武帝此舉就是故意這麼做的,他以涉何為棋子,不論是不是真的殺了朝鮮大將領,都無所謂,他本人需要作為皇帝的麵子,而涉何給了他這個麵子。
更重要的是,漢朝使者殺了朝鮮送行的人,朝鮮王衛右渠勢必要給手下報仇的,不然怎麼混?自己手下都保護不了,哪個人同意你當王?
自古華夏人都是極其好麵子的,命有時候可以不要,麵子不能丟呀。
漢武帝升涉何為遼東都尉,簡直是把他放在朝鮮的門口,好家夥,人家殺了你手下,還來伱家門口耀武揚威,你受到了嗎?
你做老大,小弟被人乾了,仇人還來你家門口挑釁,你應該怎麼辦?
朝鮮王衛右渠大概侯受不了,就算受得了,漢武帝再暗中派人挑撥,那他不得火冒三丈,然後想辦法弄死這個涉何。
涉何一死,無論他怎麼死的,都可以算是朝鮮臣民暗殺的,朝鮮人殺了漢朝封疆大吏,從而使征伐朝鮮這件事變得合情合理。
大家都知道,不論誰打仗都需要一個正義或者是冠冕堂皇的理由,使自己站在道德的製高點,所謂的師出有名便是這樣。
劉瀚看著開心的涉何,就像是看待一個死人,他也感覺心寒,帝王之下,眾生如螻蟻,在大漢,誰不是漢武帝的棋子呢?
可悲的是,許多人連做棋子的資格都沒有,帝王有時候已經不是人了,他的血足夠冷。
當然,這隻是他的猜測,漢武帝是不是這麼想的,曆史似乎給出了答案。
果然,涉何才去遼東,漢武帝就下令調集在押囚犯,組成軍隊,儼然一副要出征的樣子,他對外說的是想打西域和匈奴,可劉瀚知道這是等著打朝鮮呢。
事情如漢武帝預想的一般發展了,右渠王對涉何懷恨在心,發兵突襲遼東,殺死涉何。
“豎子,安敢殺我大漢將領?”
漢武帝氣得大拍桌子,表現得無比憤怒,立刻讓這些儒家博士寫了一篇討伐朝鮮的檄文,
“惟彼朝鮮,遠據遼東。叛服不常,乾紀亂邦。乘間僭號,竊自尊崇。反道敗義,棄禮背常。拒守都邑,介居海濱。屯聚剽掠之徒,群居山穀之間。行盜無食,劫掠百姓。侵擾邊疆,暴虐生民。
昔我高祖皇帝,興義兵以誅暴亂,平天下,立漢之基。後有文景之治,國富民強。朕承洪業,威震天下,富有四海,蠻夷朝貢。
朝鮮悖逆帝命,叛而不臣,殺朕大將,朕踐祚以來,夙夜憂勤,惟國是念。今奉詔征討,義無反顧。朕命大軍,出遼東,討叛逆。將士奮勇,士氣高昂。
朕知爾將士有磐石之固,龍虎之師。必能蕩平朝鮮,恢複漢土。爾將士宜儘心竭力,共成大業。朕當降大賞,激勵將士。朝鮮悖逆之罪,昭昭於天下。
爾將士奮勇殺敵,功成封侯非難。朕當與爾共享天下太平。檄文到日,鹹宜速赴。大漢天子令,元封二年,四月初三。”
漢武帝都沒有動用劉瀚,這個時期的朝鮮真的很好打,或者說漢軍太強了,人家隻是當年燕王盧綰的手下衛滿的孫子。
像是後世楊廣三征高句麗都失敗了,強大如太宗李世民打高句麗都沒有打下來,還是他兒子打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