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太傅慢走,據兒有些話想問太傅。”
劉據讓馬夫停車了,“上來吧。”
divcass=”ntentadv”劉據在下人的攙扶下,上了劉瀚的馬上。
“想問什麼?”
太子劉據猶豫了一下,一時間竟然不知道如何開口。
劉瀚笑了,“怎麼,大男人,彆像女子婆婆媽媽,想說就說唄,想問就問,你是太子,我還能打你不成?”
“那據兒便說了,太傅怎麼也像父皇一般,一般……”
“一般窮兵黷武?”
劉據點頭,算是承認了。
“你覺得你勸得了他嗎?”
“若是你不答應,父皇很有可能會停止征伐大宛的。”
劉瀚搖搖頭,“你還是不夠了解你父皇,我也勸不動的,所以隻能拖延,儘量讓百姓多一些休養的時間。
再說了,這大宛是要打的,西域是不可能放棄的,世間所有的和平都是打出的,雖然可笑,但是事實如此,正義沒有武力是無能,武力沒有正義是暴政,尊嚴隻在劍鋒之上!”
“正義沒有武力是無能,武力沒有正義是暴政,尊嚴隻在劍鋒之上。”劉據嘀咕著這些話,慢慢下了馬車。
未央宮內,
宦官蘇文小聲的說著:“陛下不要生氣,莫要氣壞龍體,這次攻伐大宛失敗,主要是糧食不夠,準不不足,不怪李將軍。”
江充也勸解起來,“是呀,陛下,再次準備好了,一定能滅了大宛,李將軍並沒有太多的過失,大司馬說得對,咱們大漢國力是大宛的千百倍,必然能勝利。”
很顯然,他們都在為李廣利說話,他們倒向了昌邑王,自然和李廣利在一條船上了。
自從江充得罪太子以後,他便知道自己隻能找其他的靠山了,昌邑王就是很好的選擇,畢竟漢武帝越來越不喜歡太子了,而且太子被廢是非常正常的。
漢景帝的太子劉榮就被他廢了,後麵才立的漢武帝,誰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呢?從龍之功誰不想要?怕風浪?風浪越大,魚越貴呀!
而且,他們,昌邑王,還有李廣利,其實都是漢武帝推出了和太子劉據,還有劉瀚打擂台的,是平衡權力的一種手段。
漢武帝其實隻想削弱太子,畢竟他越來越老了,太子越來越強大了,劉瀚更是太子太傅,雖然沒有明顯的偏向,但許多人天然認為他是太子黨的。
權力這個東西呀,得到了,就沒有幾人想放棄,除非漢武帝死,不然他舍不得放棄。
其實裡麵除了舍不得放棄的意願,還有一些前車之鑒,失去權力的皇帝,過得好不好,全看兒女的孝心,這個東西往往不靠譜。
想想後世,要是父母提前把財產都給孩子,自己一分不留,後麵被孩子或者兒媳婦弄進養老院的可不少。
不說後世,漢武帝之前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那便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趙武靈王趙雍,這家夥是牛人。
他剛剛親政後,因趙國於中原諸侯爭霸戰爭中常年不利,並且趙國疆界常受鄰近諸侯國威脅,及遊牧民族侵擾,遂奮發圖強,提倡胡服騎射。
他在趙國北部與遊牧民族交界地區大力訓練騎兵,改變了戰國時代的作戰方式,有人認為他是華夏騎兵的始祖。
後麵,他更是取連結秦、楚、宋以牽製齊、魏、韓等國的策略,趁諸國混戰之際持續進攻中山國,將其徹底攻滅。
在此期間,巡行北疆,收服林胡、樓煩二族,開辟雲中、雁門、代郡三郡,築“趙長城”於陰山下,拓地千裡,使趙國國勢為之一振,成為與齊、秦並列的強國。
梁啟超稱其為自黃帝以後的“華夏第一雄主。”
怎麼看都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可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低估的人性,權力是極其具有腐蝕性的。
他在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年),將王位讓給次子趙何,由其主持國政,自己則專注於軍事,稱“主父”。
這趙何權力越來越大,他感覺有威脅,可權力放出去容易,收回來難,為了製衡自己的兒子,他寵幸自己的另一個兒子趙章,想讓兩人都當王,平分趙國,達到平衡權力的目的,要知道,那時候他還是壯年,就開始放權了……
他以為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中,但後麵一切都失控了,權力打倒了孝順,沙丘之亂爆發,他於動亂中被圍困長達三個多月,最終餓死行宮,死後追諡“武靈”。
他成為了被自己兒子活活餓死的一代雄主,想想都可笑。
權力這東西,要麼不放,要麼放徹底,不然多半父不信子,子不知父,父子相殘……
趙武靈王是這樣,漢武帝也是這樣,唐太宗李世民是這樣,後世好些帝王都是這樣,這是個怪圈,更像是曆史的輪回,車輪滾了一圈,似乎又回到了那個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