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過河
劉仁慈三年前被派遣到雍州當刺史,如今三年期滿,帶著家人回京述職。
他出身寒門,家庭簡單,隻有老妻和兩子。
大兒子二十歲,在蘇杭當官,二兒子十五,在蘇杭求學,如今身邊隻有老妻老仆。
劉仁慈是一個月前從雍州出發回京,由雍州官署的十位官兵護送。
老夫妻兩簡樸慣了,隻有一馬車的行李加上四名老仆,護送的官兵都各自騎馬。
長途跋涉二十來日,到了京城的臨城泰安。
哪裡想到,一進泰安就開始秋雨不絕。
本來兩日的路程因為秋雨竟然走了四日。
好不容易進了京城地界,雨卻越下越大,再加上有人私毀堤壩,水患形成。
劉仁慈一行被困在了安平縣附近。
幸好他身邊有十名官兵護衛,雖然被困,卻無生命危險。
等劉仁慈夫妻被官兵們保護著到了安全的地方,看到即將收獲的農田和百姓家園變成了一片澤國,劉仁慈心痛不已。
他身邊站著的都是衣衫襤褸的百姓,百姓們對著被洪水衝垮的農田嚎啕大哭。
失去了農田和房子的百姓成了流民,為了生存,好些百姓不得不往京城逃,想要去京中謀一份差事,養家糊口。
不過這些暫時離開的百姓都是身強體壯的,身體虛弱的老弱病殘卻走不了。
看著周圍蜷縮在一起的瘦弱百姓們互相取暖,劉仁慈心一橫,打算留下來暫時安置這些百姓。
這兩日去京城的流民越來越多,到時說不定京城都有麻煩。
他暫且留下來安撫這裡的百姓,等朝廷有賑災官員來了,他再將這裡的事轉交給他們,若是朝廷處理的好,怕是用不了幾日就會有人來接應了。
為此,劉仁慈還派遣了身邊的兩名官兵進京去京城衙門稟報這裡的情況。
為了安置災民,劉仁慈暫時征用了高處富戶的大宅,又把隨身帶著的糧食捐出來,讓他的夫人給災民們熬粥。
可他那點糧食沒用到兩日,就完全被災民們吃完了。
劉仁慈無法,又花重金從富戶手中購買糧食。
可他一個清官,即便是花光了要用來在京城置辦宅院的銀錢,對於救災來說也是杯水車薪,不但如此,聽說他這裡有吃的,四麵八方的災民都彙聚了過來。
饒是劉仁慈已經儘量在管理這些災民,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還是發生了許多肮臟齷齪事。
眼看明日一早,彙聚的災民連口稀粥都沒得喝了。
劉仁慈無法,決定冒險渡過洪水去往京郊高官貴胄的莊子上求助,讓這些莊子捐糧捐物,以安民心。
下雨天本就天亮的晚,還整日裡黑沉沉的。
一大早,天邊剛有些光亮,劉仁慈就帶著兩名老仆兩名官兵騎馬出發去往京郊的莊子。
去往京郊就要渡過洪水的水道。
用了半個時辰,劉仁慈一行就趕到了洪水的水道邊。
隻要渡過這條水道,就能到達受災不重的京郊區域。
水道原本是京郊一條不知名的小河,寬兩米都不到,現在卻有二三十米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