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資源再生利用技術部”也分為三個小組,第一組研究“磁流體海水淡化法”,由主管周誌樹親自擔任組長;第二組研究“正滲透法”,由副主管紀家海擔任組長;第三組研究“電化學介導海水淡化方案”,即電化學脫鹽法,由秦克在年底物理學會年會上“撈回來”的羅守清擔任組長。
“磁流體海水淡化法”、“正滲透法”、“電化學脫鹽法”這三種新型海水淡化技術,在防垢、能耗、淡化效率、成本等方麵都比傳統技術更具優勢,目前世界各國都有研究這三個方向,但基本上都處於起步試驗階段,成果並不會比秦克的研究中心先進多少。
其中“磁流體海水淡化法”,通過磁流體發電技術來實現海水淡化,主要是利用海水中存在大量的離子、有很好的導電率,它在磁場中高速流動時將受到洛侖茲力的作用,使水中的正、負離子分離,形成電流,同時水中正負離子的分離也形成了無離子存在的純淨水。
“正滲透法”與目前主流的“反滲透法”相反,它不需要額外加壓,而是利用水從較高水化學勢即較低滲透壓)側區域通過正向選擇透過膜流向較低水化學勢即較高滲透壓)一側區域的原理,能耗幾乎為0,且鹽分與水的分離效果好、設備也簡單,難點在於怎樣實現驅動溶液的高效性、低能耗性和可重複利用性,以及正滲透膜的低成本高效製備技術。
“電化學脫鹽法”則利用電解池將含鹽水分解成陽離子和陰離子,然後通過電極的選擇性吸附和膜的選擇性滲透,將鹽分從水中分離出來,技術的核心是電極和膜的設計和製備。
三種方法能相互促進共同配合,也能根據不同的水質進行不同的搭配,都是《一種高效低能耗全自動的新型海水淡化技術方案》裡主推的新型海水淡化技術。
至於清海湖的條件適合哪些發電製氫技術、哪些海水淡化技術,還需要派出技術團隊進行專門的調研,這些工作就不需要秦克親自跟進了,他隻需要根據調研的數據來作出決定、製訂技術研究的實驗方案就行了。
秦克一邊分析著情況,一邊寫著研究思路與研究計劃。
這時列車緩緩進站停靠,四周開始吵雜起來。因為車程隻有一個半小時左右,秦克覺得沒必要買臥鋪,就讓衛鋒安排了普通的硬座,也算是融入社會,進行社會實踐的一環。
這個炎熱的季節出行的人並不算多,車廂裡有一半的座位都是空的,整體也比較安靜。
直到此時列車減速入站,有乘客要下車,才變得熱鬨起來。
忽然聽到前麵有人問道:“徐教授,網上的新聞說秦克院士和寧青筠院士也有在這裡做沙漠紅薯的調研,你說我們會不會剛好遇到他們?”
聲音比較年輕,似乎是個大學生。
聽到自己的名字,秦克好奇地抬頭看了過去,秦小殼也停下筆,跟著向前麵張望。
坐在車廂最前麵的似乎是幾個學生,還有個戴眼鏡的學者,五十歲出頭,應該就是學生稱呼的“徐教授”。
徐教授搖頭道:“不一定,新聞說他們是從阿拉達市開始出發,沿著沙漠邊緣城鎮走,我們現在才去阿拉達市,怎會遇到他們?”
又有另一個女學生問道:“教授,你覺得秦院士和寧院士真的會在這樣炎熱的天氣下到田地裡做調研嗎?網上有些黑子說是以前的照片,還煞有介事地說他倆剛剛辦完婚禮,目前正在國外旅遊度蜜月呢,哪有度蜜月的時間跑大沙漠裡吃灰的?”
有學生附和道:“是啊,而且他倆從沒在圍脖上承認有在沙漠這邊做調研,新聞裡也就隻有阿拉達市的媒體發過一篇新聞稿、附上一張照片,之後就再沒動靜了,其他城鎮也沒記者報道這事。而且這樣的天氣也太熱了吧?我覺得就算他們想做調研,也不會挑這個時間。”
秦小殼聽到這裡就有點坐不住了,她知道老哥和嫂子不喜歡被人圍著采訪報道,搞得這次調研好像做秀刷名望一樣,所以阿拉達市未經許可擅自發了一篇新聞稿後,老哥還專門打了電話過去,專門叮囑過不要再發類似的新聞了,沿途的行程也開始保密,避開所有的媒體記者,沒想到居然有人在網上黑老哥和嫂子,秦小殼隻覺得怒意上湧,就要起身去理論。
秦克一手按住她,示意她冷靜。
秦小殼嘟起小嘴,不高興地重新坐下。
隻聽到那徐教授道:“阿拉達市的媒體還沒膽量敢造這樣的謠,而且憑我對那兩位年輕院士性格的了解,我認為這事應該是真實的,弄虛作假、沽名釣譽之徒是不可能研究出‘計算種子學’與‘完美型沙漠紅薯’的。我還聽說過他們在研究種子前,就曾在高三暑假時全國各地跑,做實地調研,這樣嚴謹的治學態度,你們可要學著點。”
那個女學生又問道:“但徐教授,我們隻是研究植物遺傳學的,為什麼也要大熱天跑來這沙漠調研沙漠紅薯?”
徐教授倒是個好脾氣,對學生的提問絲毫沒有生氣,隻是溫和笑道:“一味呆在實驗室裡,慢慢就會脫離實際,這對於科研工作者,乃至於學術研究,都是很致命的。”
徐教授說到這裡,輕歎道:“目前夏國的科研圈、學術圈越來越浮誇,像秦院士、寧院士這樣年紀輕輕卻願意冒著炎熱去實地調研的,已是鳳毛麟角了。這樣的趨勢很不好,會導致作為精英人士的學者、科學家越來越不接地氣,他們的研究會喪失對底層百姓的疾苦感知力,變得高高在上,說話不腰疼。”
“就像有學者建議‘低收入者把多餘的房子租出去以增加收入’、‘年輕人沒必要浪費太多時間在通勤上,應該在公司附近租房子,省下的時間可以用來學習提升自我’……都隻會讓人徒增笑話。你們現在聽著覺得可笑,但如果不堅持實地調研,你們遲早都會變成這樣的人。”
“我們研究植物遺傳學,屬於理論與應用並重的學科,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明白為什麼做研究。若是不了解農民的實際情況,怎麼做研究?研究出來的成果,難道隻是當成理論束之高閣嗎?你們要學習秦院士寧院士,他們研究沙漠紅薯,就是為了緩解沙漠化問題,更是為了讓沙漠邊緣的貧困農民有過上新生活的希望,出發點就很正確……”
徐教授正說著,已停穩的列車上陸續來了一些乘客,一個高舉著手機、挑染著黃毛的年輕人正對著手機道:“各位老鐵,我剛上火車,大家都看到了,之前我到這小鎮上的幾個沙漠紅薯田地裡問過了,都沒人見過秦克和寧青筠,接下來我就要到阿拉達市,再采訪一下當地的農民,到時就能揭穿他們弄虛作假的真相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