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能得仁這個稱號,自然是能聽進意見的。當他發現很多臣子的意見與自已最初自己的想的不一樣的時候,他就會忍不住在想,難道是自已錯了嗎?
這麼多的臣子,這麼多有學問的人竟然想的都和自己不一樣,那結果似乎隻有一個,我錯了。
說是對自己沒有信心也好,還是性格本就如此也罷,總之這一會的趙禎心中完全沒有了主意。
見了這些大臣,聽了他們的話,感覺說的再理。
回頭又見了那些大臣,聽了他們的話,同樣感覺到很有道理。
一來二去間,變得猶豫了起來。直到遼國的使臣到了汴梁城,大宋朝堂之上,關於這件事情還是沒有一個定義。
遼國的使臣,一路急匆匆而來,這一次他們因為輕敵,吃了大敗仗。現在蒙騎並沒有撤回去的意思,相反還有不斷向遼國腹地深入之意。
為了把這些惡狼轟走,使臣來到大宋之前,得到的旨意是隻要宋人可以出兵,他們可以適當做一些讓步。
但當使臣真的來到了汴梁城,一住進驛館的時候,不等他去見大宋皇帝,一些個大宋臣子就主動找上門來,主動問詢起遼國願意付出什麼代價的事情。
這就相當於你想買一樣東西,正想著人家會賣怎樣一個高價,接下來你怎麼侃價的時候,人家賣主就說了,你要要的話,可以給你便宜點,價格好商量。
一時間賓主易位,反倒讓這位遼國使
臣心中有了數。等到第二天一早,見到大宋皇帝趙禎的時候,絕口不提遼國會付出什麼代價,隻是以唇亡恥寒為由,訴說著如果宋人不派兵幫助遼國,遼國被蠻蒙打敗之後,會有什麼樣的惡果等等。
遼人竟然不願意付出任何的代價,就想讓宋人出兵,這個結果讓趙禎十分的不滿。
富弼與包拯前幾日,聯係了一些有識之士再一次進宮見駕,擺道理講形勢,多少說動了趙禎。
尤其是他們拉來的強援有宰相賈昌朝和樞密副使韓琦,加大了他們這一方的籌碼。
韓琦就不用說了,曾在西軍任過職,也是用血性和知兵之人。雖然說因為範仲淹被罷官的事情,所謂的範係已然是分崩離析,但同樣因為新政過早的結束,反而不管是韓琦還是富弼都沒有受到太多的牽連。
若按照正常曆史走向的話,他們早就因為新政失敗的原因,被貶出了汴梁。
範係沒有了,韓琦與富弼的關係也出現了一些的裂痕,尤其是後者與蘇石的關係似乎很不錯,這更是讓前者生心怨恨。
但這影響的隻是私人情感,涉及到國家大事時,他們頭腦還是十分的清醒,不會因此而耽誤了國事。
宰相賈昌朝,並未有入西軍的經曆,卻也有任過樞密使的經曆。加上他為人還是十分的睿智,也認為這是一次強大宋朝的機會。辦好了,至少宋在遼的麵前就不用在自稱小弟,這便在富
弼與包拯拜訪之後,跟著一起來了。
之前富弼他們都未勸動趙禎,還是賈昌朝了解仁宗,提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看遼國使者怎麼說,如果他們上來就表示可以讓出一些好處給大宋,甚至可以減免每年的納貢,那就證明遼人急需大宋的幫助,這個時候,就可以提要求。
反之,若是遼國使者口氣強硬的話,那便可以考慮其它的事情,再從長計議。
趙禎認為這個提議很不錯,便一口答應了下來,想著先試探一下遼國使者的態度再說。卻不成想,這個消息提前被文彥博知曉,他這就派人先一步去了驛館。
遼國使者的態度讓趙禎有些失望,他也就自然的放棄了富弼等人的提議,開始在王德用和文彥博兩種提議中搖擺。
“怎麼可能,怎麼會這樣?”
包府之中,包拯在書房見到了前來通傳消息的富弼,一臉的不可置信。
“不知道,或許是遼國還當自己是大哥,又或許,有人從中作梗吧。”富弼這一會是一臉的失望。
與蘇石談過之後,真以為這是一個大宋強大起來的希望與契機,卻沒有想到,臣子不一心,各有算盤之下,大好的局勢下竟然還是無法掌握主動之權。
“哎,有時候心真是累了。這陣子跑來跑去,老毛病都犯了,我準備告病幾日。”富弼歎口氣,有些灰心的說著。
就在得到消息之後,富弼又去宮裡求見趙禎,但這一回,連
官家的人都沒有見到。
這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富弼又如何不清楚?
官家這是不準備采納他們的意見,不然的話,豈會連人都不讓見。
不見趙禎,縱然有再多的話,你又說給誰聽?
富弼累,主要是心累。
“也好,休息一陣也好,老夫倒要看看,那些人能折騰出一個什麼結果。”包拯沒有再勸,勸了也是無用。他又何嘗有什麼辦法呢?
......
天佑胡同,蘇府。
蘇石也在關注著這件事情,有關官家態度轉變的事情,他很快就知曉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