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其它人而言,蘇石失望是有的,但並不是太過失望。
原本蘇石就沒有把大宋強大起來的期望放在趙禎的身上,他看中的是趙曦。
趙禎身邊的老臣太多了,能左右其意見的人也太多了。
蘇石雖然也重要,但不過就是一個取款機般的存在而已,真要說到政治身份,那幾乎就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蘇石終還是太過年輕,加上又非是靠著科舉之路上位,真想要獲得現在這些大臣們的重視,困難會很大。
既然如此,那為何一定要把精力花在趙禎的身上,先猥瑣發育,想辦法控製了大宋的商業,最終靠著資本的力量來奪取一定的話語權才是他現在要做的事情。
直等到大宋的經濟都離不開自己的時候,趙曦也長大了,那個時候,蘇石才會真正的站到前台上。
現在,時不時把自己的強國霸國理念傳給
趙曦就可以了。
但蘇石知曉,即便是這個目標都有些困難,無它,趙曦的老師李迪是不主張出兵一戰。在這一點上說是他受了文彥博的影響也好,還是他看到了大遼的衰敗也罷,總之他教授趙曦時,教的就是把自己做好,像趙禎一樣對百姓施以仁政,這樣就可以座看天下風雲變幻。
甚至他是堅定的武將威脅論者。
總是認為武將一旦給其太大的權力,就可能會失控。在他當宰相這些年前,被他打壓下的武將可不在少數。
李迪有自已的想法,站在他個人的角度,站在大宋如今文強武弱的大勢來看,並不能說是錯。
蘇石自也無法反駁,隻能期望於有一天李迪老了,蘇石就可以接其班來影響趙曦。
“也罷,反正是白得的一個機會,沒有抓住就沒有抓住,當他根本就不存在,沒有出現好了。”蘇石倒是想的開。
曆史上也並沒有在這個時期遼對蒙出手,還大敗的事情。
這根本就是蘇石出現之後,給改變的。
即是原本就不存在,失去了也隻是感覺到可惜,但不會動搖大宋的根本。
不失根本的大宋,就還有再站起來的機會。
但蘇石卻不曾想,機會他們沒有抓住,有些人卻抓住了。
蘇石隻是以為,機會沒有抓住,大宋應該還是那個大宋。但有人卻借著這件事情打起了他們的主意。
......
遼國派往西夏的使者一到了興定府,大將軍沒
藏故音便帶著三萬鐵騎出府而去。
在他們的身後,還有五萬西夏步兵跟隨而出。
原以為宋遼兩國會聯盟,會針對他們西夏做一些什麼,卻不想,等來的就是遼與蒙之戰,結果還是遼大敗。
好戰的西夏,就像是野獸聞到了血腥味,自是不會放棄這般好的機會。
他們出兵了,幾乎是遼使一到便出兵,這足以說明他們早就下定了參戰的決心。
消息很快傳回到汴梁城後,朝堂之上,眾大臣們竟然一個個彈冠相慶。
不為其它,西夏參戰了,接下來就會是遼、西夏、蒙三方大戰,如此一來,各方必有損失,大宋就可以當一個漁翁,來一個坐山觀虎鬥,儘享太平的日子。
三方大戰,不管最後結果如何,都有損失是一定的,這就等於大宋未出一兵一卒而削弱了敵人,難道這不值得慶賀嗎?
就在大部分的臣子都是一臉高興的模樣時,臣子之中,已經是樞密副使的包拯手持芴板站了出來,“陛下,西夏出兵於遼,必要經過我大宋之地,所謂防人之心不可有,我們應該有所防備才是。”
包拯這一喊,頓時將大家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
等到大家明白了他的意思之後,當下就有人一聲冷哼而站了出來,“包相公,你還是想要大宋參與這場戰爭之中嗎?”
站出來的人名叫顧金,從三品戶部侍郎。
顧金看起來是戶部的人,但實際上他能走上這個位置是
由趙允讓推薦得來。正因為此,看到包拯站出之後,他第一個便出聲抨擊。
「ps;感謝慧觀草廬對大宋的大額打賞和月票,特為此加更三章,此為第一章。」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