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高仲平清丈田畝,也隻是厘清托獻之人,查清隱匿糧田,然後按官紳實有田畝數額,減去個人免征額度征收賦役,就是查清逃稅、漏稅,並未剝奪官紳的賦徭特權。
以漢製為例,秀才自身賦役全免,舉人除自身的賦役全免可帶二人,而進士則可帶免四人,其他致仕官員根據品階也有不同程度的優免。
李瓚目光閃了閃,說道“聖上,衛國公所言,可謂查漏補缺,一條鞭法雖好,但鑄銀之火耗的確不可輕忽,更遑論銀貴穀賤,使百姓苦不堪言,如今折以銀元征收賦役,可謂一條鞭法之弊也為之掃空,而攤丁入畝一節,使普通百姓生養之費大為減輕,更可收天下百姓人心,此為德政。”
不收人頭稅無疑是一項德政,猶如康麻子的永不加賦,這可以收底層百姓之心。
齊昆目中也有幾分驚訝,說道“聖上,此策周延、細密,較之一條鞭法更為成熟,臣也無異議,隻是皇家銀號之稱,尤可待商榷,微臣以為應以戶部督辦該銀號,如是由內務府籌辦,長此以往,微臣難免鹽司、織造貪弊之事重演於世。”
一條鞭法其實在高仲平總督四川其間,就已經試行多年,齊昆在戶部待這麼久,自是知道該法之裨益,或者說崇平帝也早就知曉此法之利。
更不用說,清丈田畝也能查清隱匿糧田,擴大征稅範圍,增加國庫收入。
主要是北方的一場大勝,才讓此事有了落地的可能。
賈珩聽著齊昆所言,麵色不變,他就知道內務府操辦皇家銀號,鑄兩改元,這齊昆會有異議。
開口道“戶部不能鋪設銀號,否則於地方府庫何異,彼時百姓未必敢存銀子,如今名為皇家銀號,百姓聞之,也會信著天家的招牌。”
齊昆聞言,下意識反駁說道“如是內務府一些官員濫發銀票,使貪斂妄為又如何?”
賈珩道“齊閣老多慮了,銀票也不是胡亂濫發著,都有金銀作為儲備,此外也會派出官員審計財務,隻是不具體涉及銀號經營罷了。”
齊昆麵色頓了頓,一時不知道如何應對。
李瓚道“這銀號既然皇室能辦,地方商賈能辦,戶部難道不能辦?”
齊昆也道“戶部原有票號。”
賈珩道“戶部一旦籌辦,一旦國庫虧空,急切之時,難保不會從其中挪用銀項,長此以往,勢必影響銀號信用。”
一言以弊之,天家要臉,戶部官員就不知道了。
李瓚點了點頭,顯然也知曉一些官僚的習氣。
齊昆麵色默然,一時無言。
崇平帝見兩位閣臣達成一致意見,心頭也生出一股欣喜,也沒有將齊昆所言內務府一事放在心上,而是說道“那此事就如此議定,這幾天內閣擬定一些章程,先在江蘇、河南兩省試行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之策,戶部方麵可改鑄銀元。”
集權體製下的行政效率,無疑十分高效,內閣樞臣一致決定,剩下的就是各部推行。
賈珩看著雄心壯誌的崇平君臣,目光閃了閃,心頭湧起一股感慨。
相比天子以及李瓚、齊昆等君臣,他倒是顯得有些私心頗重了。
不過經此一事,高仲平的功績就沒有先前突出了,尤其是江蘇新政推行幾個月以後,李守中就可上疏,請求在安徽等地推進,然後就是浙江、福建兩地。
如此一來,哪怕高仲平進京擔任閣臣,因為不是一條鞭法,還有攤丁入畝,也就不會有先前那般大的威望。
如先前一事,那就是高仲平借助他大勝的威勢,革新大政在兩江三省廣袤的地域上,如火如荼地進行,那時候勢必引得沸反盈天,遍地狼藉。
然後他還要服從大局,受天子之命驅馳,南下彈壓士紳?
這不就成了乾臟活的?
崇平帝見敲定此事,見天色也近晌午,一時間也有些腹中饑渴,就微笑說道“此事就先這樣,子玉與齊卿回頭好好商議一番,議出章程,戴權,讓禦膳房準備午宴,給兩位愛卿接風洗塵。”
戴權連忙應著,吩咐著內監準備去了。
而賈珩與齊昆、李瓚二人連忙道謝不停。
眾人就在含元殿的偏殿中用著酒宴,一張漆木桌上的碗碟之中放著精美的菜肴,琳琅滿目,色香味俱全。
待戴權斟了酒,崇平帝端起酒盅,麵色現出難得的澹澹笑意,道“如今北方初定,國家也可將心力放在廓清弊政之上,三位愛卿都是國之棟梁,朕需敬三位愛卿一杯。”
“臣等不敢。”三人聞言,麵色微變,都是心神一驚,連忙站起身來,拱手行禮道。
天子敬酒,哪個還敢坐著坦然相受?
當然此舉更有些像是崇平帝的收攬人心,此刻原本就是私宴,倒也無損威信。
當日賈珩班師回京,崇平帝沒有這番作態。
那是因為沒有老丈人給女婿敬酒的道理,而現在崇平帝無疑是想促使李瓚與齊昆這兩位朝堂重臣堅定不移地支持新政。
見三人謙恭而起,崇平帝卻不以為意,自顧自飲了一口,隻覺心頭暢快至極,不由看了一眼那恭謹而立的蟒服少年。
真是朕的好女婿。
挾大勝之威,厲行新政,於革新變法應有著通盤籌劃,否則也不會高仲平提到了一條鞭法,緊接著他就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廢兩改元……簡直讓人目不暇接。
如此種種,哪一個是急切而思的策略?必是有著通盤籌劃。
至於先前為何支支吾吾,瞻前顧後。
隻怕是剛封公爵,尚了公主和郡主,就有些忘卻昔日內書房奏對,想要明哲保身了,這如何能行?
可以說,賈珩不知道自己的“私心”舉動,給崇平帝的觀感就是封了爵位,開始想著安享富貴,老婆孩子熱炕頭,不願衝到一線抵擋文臣。
而方才提到的變法之策,更是在說明著,沒有人比我賈珩更懂變法革新,但先前偏偏說著不可操之過急,再等等,既可以說是穩妥,但也少了布衣之時的衝勁。
見著三人站著,崇平帝招呼道“三位愛卿,坐下一同飲酒吧。”
賈珩與齊昆、李瓚連忙道了一聲音謝,重又落座,滿飲杯中之酒。
天子都一口酒喝乾了,何況是臣子?
戴權以及兩個內監給三人重又斟滿酒。
崇平帝看向李瓚以及齊昆,說道“如新政能大行於世,國家財用自此豐殷,兵事奮發有為,再收複遼東故土,我大漢才是中興有望,朕縱是百年之後,也可有顏麵去見我大漢列祖列宗。”
那時無疑是中興之君,名傳後世。
李瓚這會兒也被崇平帝一通敬酒給心懷激蕩,儒雅麵容上酒後紅暈浮起,說道“聖上即位以來,勵精圖治,夙興夜寐,如今國勢蒸蒸日上,虜夷喪膽,微臣以為大漢中興指日可待,臣等縱是粉身碎骨,也會助聖上再造盛世。”
士為知己者死,今日天子設小宴宴飲,又是敬了一杯酒,無疑暖到了心坎兒。
其實這都是封建時代君君臣臣的ua,君主稍稍現出一絲溫情,臣下已然感激涕零,潸然淚下。
崇平帝冷硬的麵容現出感懷之色,說道“朕即位以後,大漢猶如沉屙纏身的病人,如今賴三位愛卿不避失石,才智儘出,方見著中興之相,隨朕滿飲此杯。”
說著,舉起了酒盅。
賈珩聲音似乎帶著哽咽,勸道“聖上少飲兩杯,酒多傷身。”
李瓚麵上見著一絲感動,說道“聖上還請愛惜身體,少飲兩杯。”
“聖上龍體為重,不可多飲。”齊昆也眼圈微紅,勸道。
賈珩看向凹陷臉頰現出酒意醺紅的崇平帝,心頭歎了一口氣。
天子這是過去承受了多大的壓力?這番大勝可以說積鬱一掃而空,估計這段時間走路都是飄的。
畢竟,女真大軍大敗,皇太極被炮轟,人頭都被帶至京城,太廟獻俘,前前後後可謂大喜大悲也不為過。
隻是這樣下去,對身子骨兒的摧殘也有不小,也有些折壽。
崇平帝明顯不擅酒力,稍稍飲了兩三杯,就有些醉意醺然,而李瓚、齊昆和賈珩三人稍稍用罷午膳,也不敢吃的太飽。
就這般,及至午後時分,一場為李瓚、齊昆兩位內閣大學士接風洗塵的酒宴方為之意散。
齊昆、李瓚二人用罷午宴,兩人乘著馬車返回家中歇息。
而賈珩則與戴權攙扶著多飲了兩杯,臉頰醺然的崇平帝返回坤寧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