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香院,夜色籠罩,燈火如晝。
薛姨媽道:“乖囡,你說我若是讓他幫著查查這幾年的賬,你覺得怎麼著?反正我今兒個看了好一會兒賬本,什麼問題也沒看出來,但京裡的鋪子就是一年比一年利銀少。”
說來還是賈珩當初幫著榮府追回了幾十萬兩銀子,實在太過矚目。
今兒個,薛姨媽聽著鳳姐連園子都想修個大的,自是留了心。
寶釵輕聲說道:“這都是吃力不落好的事兒。”
她都不好說,非親非故的,人家憑什麼幫?
“怎麼不落好啊,我請他一個東道兒,念著他的好,不然將那當鋪裡死當的好東西挑幾件給他送去?”薛姨媽輕笑道。
寶釵:“……”
想了想,柔聲道:“媽,今兒個我聽著人家忙得都是國家大事,這種事兒,得尋個時機說。”
薛姨媽聞言,喜道:“乖囡,你說的對,是得尋個時機。”
寶釵一時默然。
隻聽薛姨媽又道:“我聽說他們賈家建了個族學,請來了國子監的講郎,乖囡你說我們讓你哥哥去裡麵讀書怎麼樣?”
不得不說,不管是寶釵還是薛姨媽,這兩天沒乾旁的,淨是吩咐丫鬟打聽賈珩的事跡。
無他,當初華陰縣也好,神京城門口也好,賈某人給薛家母女留下的記憶委實太過深刻。
而打聽也好打聽,畢竟是東西兩府這幾個月來風頭最勁的人物,西府的婆子、丫鬟又喜歡碎嘴,一些明麵上的事跡,都被薛姨媽母女得知。
比如除族籍、入主寧國府,不襲爵而因功封爵,一步步走到現在的賈族族長。
寶釵輕聲道:“族學聽說要行什麼寄宿製,學生隻能在學堂學習,媽,哥哥去了,彆再鬨出什麼波折來。”
“正是因為他那個性子,才要好好管束呢。”薛姨媽輕聲道:“過幾天,咱們就請珩哥兒一個東道兒,讓你哥哥入學的事兒和他說說?”
比起原著中薛蟠入了族學,大搞男男之風,因為族學已經整頓,自不會輕易讓薛蟠這樣的害群之馬混跡其間。
寶釵輕輕歎了一口氣,道:“好吧。”
分明對這件事兒不大看好。
那樣的年輕俊彥為族長,如何不重視族中子弟教育?
哥哥那樣的,人家怎麼會瞧得上?
“等過幾天是你舅舅的生兒,你隨我去見見你舅舅和舅媽。”薛姨媽笑了笑,說道。
寶釵點了點頭,也不在說什麼,等擦了腳。
香菱拿了乾淨鞋襪過來,讓寶釵穿上,重又換上趕乾淨鞋襪。
薛姨媽轉眸看向香菱,凝了凝眉,道:“這丫頭,看著倒是和東府的珩哥兒媳婦兒有些像。”
寶釵輕聲道:“我也瞧見了,是有些像,秦嫂子還認了這香菱當妹妹。”
“為了這麼個小丫頭,你哥哥鬨出那般人命官司來。”薛姨媽正自感慨著,忽地一愣,驚喜道:“乖囡,你說什麼?”
“就是媽走後沒多久,秦嫂子就拉著香菱,當著珩大哥的麵,認了乾妹妹。”寶釵輕聲說道。
“乖囡剛才怎麼不早說。”薛姨媽道。
寶釵見著這一幕,凝了凝眉,道:“媽,剛才還沒問。”
薛姨媽眉開眼笑說道:“這是好事兒,你快和我說說,究竟怎麼一回事兒?”
見自家母親興高采烈,寶釵就將經過說了,道:“我瞧著秦嫂子是真的喜歡香菱這丫頭,還說要裁幾身好衣裳呢。”
薛姨媽看著香菱手中的玉鐲子,喜道:“那這麼一說,請幫忙查賬的事兒,就有著落了。”
寶釵:“……”
想了想,就道:“以後香菱怎麼辦,再使喚著,有些不像話。”
薛姨媽笑道:“咱們家又不缺這麼一個丫鬟,現在她不就跟著你的嗎?平日,我見你也沒怎麼使喚她。”
薛家自有粗使丫鬟和婆子,倒也不用一直喚著香菱聽用。
“隻是哥哥這邊兒,我擔心……”寶釵說著,麵色遲疑。
“香菱現在留在你身旁,就是你的丫鬟,你哥哥他也說不得什麼。”薛姨媽同樣遲疑了下。
其實薛姨媽最好的處置,其實是認個義女什麼的,但顯然賈珩的權位還不足以讓薛姨媽潛意識中下得這般決心。
母女二人正說話間,薛蟠的聲音從院外傳來,喚道:“媽,妹妹,還沒睡呢?”
說話之間,薛蟠一身酒氣地進來,坐在一旁的桌子,看向不遠處的香菱,笑道:“快過來給爺,擦擦臉。”
“又從哪兒喝了二兩馬尿?”薛姨媽罵了一句,說道:“還不出去醒醒酒去。”
不想薛蟠輕笑道:“媽,你是不知道,這神京可太好玩兒了,我和蓉哥兒、薔哥兒一同去玩了。”
薛姨媽道:“一天天就知道玩兒,交代你的正事兒,你辦了沒有?”
薛蟠道:“媽是說往戶部銷賬的事兒吧,上午去了,正在辦了。”
“禮部呢?”薛姨媽問道。
薛蟠撓了撓大腦袋,大臉蛋子沉了下來,憤憤說道:“媽,人家禮部的官兒說,此次小選都是官宦人家,咱們家是商賈之家……不合禮製,什麼狗屁的禮製!”
薛姨媽:“……
出師未捷身先死,創業未半而中道崩徂的薛姨媽,臉色刷地蒼白,出身被歧視,自是覺得氣憤不已。
商賈之女怎麼了?
寶釵玉容幽幽,輕輕歎了一口氣。
她想過了是不是兄長的事兒,或是她天生帶著熱毒,但想來想去,都沒想到會是這麼一個荒謬絕倫的結果。
商賈之女,真是……
寶釵一時覺得心口發悶。
事實上,按著世宦名家之女的平義解釋,薛家祖上為紫薇舍人,也就是中書舍人,這是中書省內的正五品上的官員,幾代下來靠著姻親與賈王等家攀附成親,到了薛蟠父親這一代,已是正經的官兒都沒了。
薛家也沒什麼大官,強要說什麼世宦名家之女,已是頗為牽強,這都是近乎超出國民預測可能性的類推解釋了。
而宋皇後為其子魏梁二王擇妃,著女官暗中授意禮部,儘量選名宦世家,最好是翰林詹事科道。
為何,因為這類出來的女子往往知書達禮,父輩多少也能為皇子助力,縱然做了皇親國戚,也不會胡作非為。
尋個商賈之女作王妃,將來再為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