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了康熙!
客觀的說,懷裡揣著密旨的玉柱,其實是老四此次南下豫省,最大的絆腳石。
前明時期,不提也罷。
清軍入關後,迄今為止,已經快八十年了。
然而,黃河大堤,屢修屢潰,屢潰屢修,不僅耗費錢糧無數,而且收效甚微。
照老四的想法,大堤破潰,必是貪官汙吏們偷工減料了。
不殺,不足以震懾宵小!
但是,老四的手段太過暴力和血腥了,動輒建議抄家。
甚至,老四經常上折子,提出他自己的獨特建議乾脆把官太太和姨太太們,也都一起賣了。
晚年的老皇帝,因年事已高,虛榮心又特彆強,一直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
說白了,老皇帝惦記著駕崩後,有個仁君的好名聲,對貪官汙吏們多有放縱。
彆人不清楚,玉柱心裡門兒清,老皇帝整天念叨著宋仁宗。
站在王侯將相的立場上,總打敗仗的宋仁宗,肯定不是好皇帝。
但是,從小老百姓的角度出發,隻要不瞎折騰,就是好皇帝。
臨出發前,老十三和玉柱達成了秘密協議。但是,老四一直心存疑慮,擔心玉柱會出妖蛾子。
畢竟,玉柱打老十那事,老四心裡有鬼。
現在,既然玉柱已經看破了棋局,老四再想甩開玉柱,那就要好好兒的考慮一下,回京之後,怎向老皇帝交差的問題了。
身份不同,對策肯定不同。
畢竟,玉柱打了老十,不僅屁事沒有,反而更受老皇帝的寵信了。
廟堂之上,實力為王!
要想拿到真實的災情,不露痕跡的混入衛輝府境內,勢在必行。
但是,擋住去路的巡檢,就成了最大的攔路虎。
來硬的,咳,條件完全不具備啊。
從台兒莊轉陸路的時候,玉柱隻帶了牛泰、吳江和吳盛等少數幾個隨從。
老四和老十三身邊的帶刀護衛,加一起,也就五個人而已。
因為,這個時代,有句俗話說的好,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
各地的客棧、旅舍和會館,一直都是官府盤查的重點。
為了掩人耳目,老四和玉柱,提前裝扮成了商隊,帶著拉貨的馬車趕路。
但是,商人的運輸隊在這個時代,就是一塊超級大肥肉,誰見了都想啃一口。
商隊所過之處的關卡差役們,皆需要掏出真金白銀的私下打點。
客觀的說,商隊也是有規矩的。老四他們的隨行人員,隻要超過了合理的範圍,很容易就驚動了地方官。
老四一籌莫展,玉柱卻很澹定的低頭喝茶。
皇帝不急,太監何必心急呢?
老四是正欽差,他不急,誰急?
反正吧,老四買通了路,玉柱跟著摸進衛輝府,也就是了。
老四若是一直被堵在了曹縣,玉柱也毫無損失。
因為,照老皇帝的吩咐,玉柱的責任,僅僅是盯著老四,不許他亂來而已。